国际生态美学精粹——和谐,或者灭绝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eh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学本来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它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按照这个定义所包含的逻辑进行合理地推论就会发现:研究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审美关系的“环境美学”.完全符合生态学的内在逻辑。因此,西方学者通常也不加分辨地将环境美学笼统地称为“生态美学”。我所理解的生态美学比西方学者的理解要严格一些:只有那些基于生态伦理、将自然环境视为一个动态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并对自然环境持有尊重态度的环境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美学。依据这个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西方学者正在有意、无意地走向生态美学。这里刊发的来自国际一流学者的三篇文章,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学术走向:它们要么从过程哲学出发,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人类应该普遍地尊重自然世界的丰富性(小约翰·B.科布);要么强调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相处,从而避免人类的灭绝(大卫·雷·格里芬);要么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将尊重自然视为环境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罗伯特·斯特克)。我们相信,这组短小精悍之作,必将对于我国的生态美学构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文人一直追求文武并重的理想人格模式,此种理想一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则逐渐形成了尚武崇力的文学传统。究其缘由,在于文学与武术同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二者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攻关"这个词不怎么流行了。遇到困难和问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公关"——搞搞关系学,以"软实力"、"巧实力"取代"硬实力",甚至有人拿"公关"当"攻关"。小胜靠智,大胜靠
“东西方文化的基础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这一点”。中国人主张合二而一,强调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而西方人则主张一分为二,强调对立面的斗争。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两
汉成帝建始三年的一个秋天,关内足足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雨,京师的百姓非常惊慌。有人风传:要发大洪水了!于是,京师的百姓都争逃出城,踩死踏伤的也不乏其例。
我向往的,就是这种不掺杂质的简单生活。——题记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便不愿意让自己背负太多的东西,对自由和简单的生活有着莫名的向往,并且很努力地甚至刻意地去追求。后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激发社区干部内驱力、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健全社
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政策法规、建设模式、设计规范、后期管理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措施,扬长
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幸福感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上海市59所学校429名中小学教师。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上课14.7节
2012年4月25至26日,湖北省政协十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湖北精神”问题。本刊摘要刊发34篇常委会议发言材料,与读者共读、共思、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