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中枢与协调平台——荷兰空间规划中的国家权力地位回归与角色再塑

来源 :国际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在荷兰空间规划中的角色和地位几经变迁。伴随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欧洲的兴起,荷兰的空间规划采取了相对独立与分散的行动者网络和多中心化治理模式,引发了当前严峻的住房危机和绿心保护争议,加之气候变化的新挑战,如何适应面向整体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情境成为新议题,推动了空间规划的新变革。荷兰中央政府于2018年起相继进行空间规划机构和职能调整,在2020—2022年间先后编制实施《国家环境愿景》和行动计划,发布系列报告推动国家权力再次回归空间规划的中枢地位,且中央政府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不再作为空间的“管制者”,而是更多发挥“调解人”的作用。本文遵循元治理的逻辑框架,分别从调解中枢的角色转换、协调平台的拓展整合两个维度,分析在新的治理情境下,荷兰中央政府的空间规划职责和空间规划治理工具的新转向,以期为我国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中的政府角色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在我国非正规住房治理转型背景下,本文基于包容性理念提出“空间包容—制度包容—实施包容”分析框架,并以非正规住房改造卓有成效的巴西圣保罗为例展开研究。笔者在回顾圣保罗非正规住房治理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包容性治理的实施机制进行总结:在空间维度,构建了包括非正规土地细分、贫民窟、群租房、新加坡组屋等多种类型的非正规住房综合治理体系;在制度维度,通过保障土地使用权、划定特别社会利益区、多方获取资金、搭建项目
第三空间对城市创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活动组织等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城市创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区规划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在探讨城市创新区第三空间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笔者对波士顿肯德尔广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该城市创新区餐饮空间、公共空间和共享办公空间三类第三空间的发展特征,从多元化功能组合、分阶段建设与更新、网络化空间体系三个方面总结了肯德尔广场第三空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乎国家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梳理了国家中心城市在区位枢纽、综合服务、发展引擎、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生态宜居、人文凝聚等方面的功能特征;构建了基于上述功能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标及指数体系;搜集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指标数据,采用指标均值系数法测算了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指数分析和路径探索。
为了有效提升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文章根据植物学课程的特点,结合黔东南地方特色和学生特点,运用混合教学模式对植物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学生的植物识别能力和鉴定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根据源语文本的文本类型将语义翻译策略和交际翻译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英国作家艾丽丝·奥斯曼的小说《成长路上不只有爱情》(节选)的英汉翻译实践之中。纽马克的翻译策略是基于他的文本类型理论的。他将文本主要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强调语言的表达功能,主要包括严肃文学作品(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等。信息型文本核心
<正>近年来,各地遵循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断探寻畜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和保障市场的有效供应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根据畜禽养殖业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分析,在追求畜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只有真正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推行科学的畜牧业发展方式,才能保持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局地气候区提供了标准化的城市空间分类框架,在明确局地气候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沟通跨学科的信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郴州市为例,首先计算、叠加和聚类8个局地气候区指标,获得局地气候区图,然后进一步分析夏季高温月份中不同局地气候区类型的地表温度和热岛强度的时空特点,以及局地气候区指标与平均地表热岛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从热岛重点控制单元、重点控制局地气候区类型和局地气候区指标3个层面提出缓解城市热岛的规
在川端康成的小说《山音》中,作者对隐喻手法的运用已经从修辞格上升到语言认知、小说构建的层面。川端通过对能曲《菊慈童》的互文书写,使其文本要素成为《山音》的母题隐喻,谱写出一曲奇幻的异域求生之歌。以意象与《源氏物语》之语境联结的隐喻,为《山音》蒙上了一层哀婉的古典面纱。书写梦境的概念隐喻,在塑造主人公真实之我的同时,达到了对现实空间的逆行反戈。多重世界的构筑,体现了作家对伦理与爱情、死亡与性欲的追问
鉴于特殊的殖民背景和城市化历程,香港形成了独特的公屋发展模式并通过推行公屋计划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笔者在对香港公屋社区的调研中发现,不同时期兴建的商业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传统街铺、大平台、异国风情商业街、小型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开放商业街区。解读不同时期的公屋计划以及影响公屋计划制定与推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有助于加深对公屋社区商业空间的形态演变逻辑、演变规律以及对全球化、私有化和绅士化
高密度城市中人口具有高度流动性,其动静态人口的集聚现象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文以曼哈顿为例,回溯其城市建设与形态演进轨迹,基于当前市域范围内静态和动态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聚类分析和曼哈顿人口探索器,识别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分别选取两个动、静态人口密度集中的1km×1km城市地段切片,通过空间矩阵分析其中典型街坊形态的量值特征,结果发现4个地段的形体密度存在梯度分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