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专题讨论)——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呈指数方式增长的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社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主动或被动地网络化,当代社会形态也正在发生某种变迁。一种新型的“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正在出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导致的理论或实践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并且十分深刻的。
其他文献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苏轼持选》,去年,同一选注者陈迩冬同志又整理出了《苏轼词选》。
中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如丘东平、萧乾等作家的作品,至今读来仍令人血脉贲张,心潮难平。主人公虽然赴难了,但读者心中留下的却是一种悲壮或悲愤之气。这大概是被侵略国家人民所特有的感受,是被压迫得几乎要当亡国奴的地位使然。
本文旨在讨论村镇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口述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采集口述史时,问题预设宜细,价值预设宜宽;既要关注流行性的地方故事并辨析其可能存在的重建性,也要善于从不言而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社会运行的轨迹;综合把握何人回忆、回忆的年代和场合以及叙述人与事件的关系等几个要素,有助于达到回忆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科技革命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认识和处理此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科学和信仰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位置.科学和信仰既相到依赖又相互反相成.推动社会进步需要科学也需要信仰.正确信仰规定科学理性的价值目标和方法的选择.发挥信仰应有的作用,有助于克服科技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太行山区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两方面说明了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的供给存在着不足,并对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足、资金不足、运营问题和运行机制不完备这四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完善太行山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瞿林东认为,研究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统一进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考察历史上各民族的历史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考察历史上人们在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上的思想观念的发展;而从历史认同的传统、文化认同的传统等角度论述这种思想观念之发展尤其需要加强。许殿才对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进行了考察,指出这种认同对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李鸿宾从西晋江统的<徙戎论>的冷落命运谈到隋唐“天下一家”的格局,认为排斥文化认同的狭隘民族观念并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势。向燕南认为,
从关于社会文明中的精神文明,关于社会系统整体中的精神文明、关于现代化中的精神文明三个角度来看,毛泽东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同异,一方面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艰辛开拓与某些不足,同时也反映了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日益成熟的表现。
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在根本上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成为调整财政支出范围的关键;解决目前财政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整财政支出政策的范围,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根本所在.
凡读过《有限意识批判》(崔平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人,都会被其中特有的思辨气息所吸引,进而断定,这种独特的抽象思维不乏纯粹的学术品格。这种直觉无疑是准确的。但是,也许正是由于注意到其抽象风格,人们会忽视其深层蕴涵的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其实,抽象的思想并不一定是空泛的主观想象,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