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党史博览》杂志第6期刊登了一篇《我在“万岁军”军部的日子》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位营教导员刘勤在唐山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中央军委荣记二等功,读后令我激动不已,因为刘勤就是我在“万岁军”机枪连当兵时的指导员,他帮助我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军人的角色转换,多年来,那段战士生涯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不去。
高碑店入伍
1968年9月,我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与同学杨长林赴北京军区4793部队入伍,19日到达河北新城县高碑店,下火车后沿公路步行去部队驻地(坐不惯大车,太颠)。正是金秋季节,华北平原一派生机勃勃。
师干部科干事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们来报到呵,欢迎,部队都不在家呀!”他收下报到证,却把户口和油粮迁移证还给我,说:“当兵不需要这个。”我俩被告知分在4796部队(336团),当天没车子过去,便让我们先住下。招待所房间里已住着几个老乡,是当地某派群众组织的人在此“避难”,我向他们打听部队番号,对方诧异地说:“你们报到了还不知道?38军呀。”我一听就欣喜地说:“38军是英雄部队,但不知这个师是不是主力?”对方说:“112师就是38军的主力,一个师辖3个步兵团外加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师直还有几个营,‘王牌’中的‘王牌’。”
第二天,我们随336团到师部办事的吉普车,到达北河店驻地,门口一个中等个子老军人站在那儿,很随和的样子,随车的团部电影干事忙介绍:“这是我团3号首长。”他又指着我们介绍:“他们是大学毕业来报到的。”3号过来与我们握手,连连说:“欢迎,欢迎。”后来我才知道,他乃赫赫有名的前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徐恒禄副团长。
下连队之前,须集训1个月,临时让我们住到二营五连(该连在北京施工),这是个抗美援朝英雄连队,老连长就是徐恒禄。我和扬长林去后,已有来自武汉、北京等地的几个大学毕业生先到了,还没发军装,团里专门派了有经验、打过仗的炮连郑连长来当指导员,警通连长(有武功)当连长,还配了优秀班长来带教。我们提出穿着老百姓衣服在营房内晃荡不方便,希望早发军装。郑指导员经请示后,决定马上发军装。大家喜出望外,也没什么仪式,我便一下子领到了两套单军装、两顶单军帽、一双解放鞋、一件绒布衫、一个黄挎包、一条武装带及被褥等物,在班长指点下,缀上鲜红的领章、帽徽,便正式成为军人。由于我们一入伍就穿4个口袋上衣的军装(干部服),战士们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
来我团的大学生兵共26人,其中有复旦中文系张炳元、陈友生、缪维荣等,大家分外亲切。集训主要造就基本军人素质,如敬军礼、打背包、整理内务、步兵队列操练及射击瞄准等,结束时进行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实弹射击,还掷爆了1颗手榴弹。1个月后,大家被分到团内各连队,我和陈企友(南京大学)、杨培焱(武汉测绘学院)、董增发(唐山矿冶学院)分到机枪二连(代号84分队),我的同学杨长林则分到五连,这两个连都是连续八年的“四好连队”,团里从我俩专业考虑,想让我们捎带着搞些宣传报道工作。
当上机枪兵
机枪二连在北京八大处高井某军事机关施工,我们乘火车先到丰台,然后乘卡车到驻地,当晚连里接风,在两张小桌子拼起来的餐桌上,放着用搪瓷脸盆装的红烧肉、木须肉(木耳炒鸡蛋)、长白菜炒肉片七八样菜,指导员王汝明(唐山人)兴致很高,称副指导员和几名班排长都在安新县支左,你们来了要发挥作用。见我们拘束,便说:“当了兵就走到哪吃到哪,别客气,越随意越好。”
晚饭后我刚到所在的7班,背包尚未打开,连部通知紧急集合,全营要去某机关大院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班长李光清问我去不去?我说:“当然去!”他怕我走散,指定老兵杨忠学领着我。我们穿上棉军大衣,跳上解放牌卡车,冒着寒风去参加活动。散会时,见满地都是一样打扮的军人在找车子,要不是老兵带着,我肯定难找着连队。后来通讯员肖代国对我说:“连里对你们那夜一来就参加活动挺满意。”他们原估计我们不会去的。
当时连队执行施工任务,在某军事单位大院清除建筑垃圾,上午、下午都干活,每次出发时都会集合排队,几乎是走正步到工地,军容非常齐整;收工返驻地时也一样排着队走正步返回,队伍从不散乱(劳动工具由专人车载),这令我印象深刻。1个多月后,我连完成任务回到营房。
那会儿正搞“文革”,物质缺乏,连队伙食较差,早饭是白面馒头、窝窝头、小米粥,中、晚两顿都只有1个烩菜,如白菜猪肉或粉条猪肉(夏季有时只有一个炒茄子或炒卷心菜什么的),主食更差,每周大部分时间是小米饭、“二米饭”(小米和大米混烧),一周也就吃一次大米饭,病号才能吃面条。纯小米饭没有菜汤很难呑咽,我不习惯,每次都只吃六七成饱,东北兵则想念他们吃惯的高粱米;但冀、鲁、豫的兵却对小米饭、“二米饭”很满意,小战士每逢吃大米饭,会高兴得跳起来。原来他们山区家乡吃得更差,大米从未吃过,小米也没保障,有个来自蔚县的战士听我说江南人不吃粗粮愣是不信,与我争得面红耳赤,说:“哪有这么好的地方?”部队星期天吃两顿,我也不习惯,便早上多打点饭放在床头,有时也去四连找张炳元蹭点饺子、包子什么,我们连包了饺子也打给张炳元吃。
与战士们关系开始亲密起来,我学着指挥大家唱歌、胡乱教“样板戏”选段,还给他们当“枉法”的篮球裁判;我的弱项他们也帮助,如整理内务,被子常叠得棱角不突出,副班长便帮我“加工”;有的战士家乡交了女友,也会与我商量要不要敲定。战士们都能海聊,对部队自豪感极强,除了教我唱《38军军歌》以外,还为我讲38军的战史,如“秀水河子战役”、“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和攻打天津、抗美援朝的五次大战役等,称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是我们师,杨子荣生前的侦察排就在师部。战士们的口头禅则常常是什么38、39、40三个军是“林总”的“三只虎”,还有“某某军打一仗,不如38军跑一趟”之类。有次某班长无意中提到“万岁军”,结果挨了上级批评,原来“万岁军”是彭德怀在朝鲜二次战役嘉奖电中“38军万岁”一句话衍化而来,当时彭被打倒,自然就不许再提“万岁军”。通过这种日常交流,我了解到了38军这支部队还有平江起义的老底子。
38军对团级以上领导都称代号,军(师、团)长叫1号,各级政委都称2号,副军(师、团)长是3号,副政委是4号,各级参谋长为5号,政治部(处)主任称6号,副参谋长是7号,政治部(处)副主任为8号。112师3个步兵团也有“猛打”(334团)、“猛冲”(335团)、“猛追”(336团)的代号。我们336团有3个营,机枪二连属二营,共辖8个班,1班至6班每班装备一挺重机枪、2支五六式冲锋枪;7、8班每班2挺连用机枪。当时有句顺口溜叫“紧步兵,松炮兵,吊儿郎当机枪兵”,故我在机枪连没有“紧张感”,早晨、傍晚连队不出操,到营房外遛马(当时还是“骡马化”),我们连大约有20多匹骡马,头都翘得高高的,养得骠肥体壮,据说当年拍电影《云雾山中》、《神秘的侣伴》等就借用我连的马匹。连队也不站岗放哨,但晚上要看守马棚,不让骡马躺倒。机枪连只在重大节日才有战备值班,就是把重机枪在营房外架成对空射击态势,打击目标是飞机、伞兵,我仅于1969年元旦参加过野外对空值班,在零下十几度的风雪中站了一天,冻得够呛。中苏珍宝岛冲突发生后,团里开过一次战备誓师大会,放了好多枪炮,但会后仍一切如常,并无实质性战备动作。那会儿政治学习主导一切,上午学,下午也学,主要是学“毛著”及“最新指示”,谈心得体会,军事训练基本没有,只有周六的下午才安排擦枪,偶尔也搞一次紧急集合。我在连队的1年零4个月中,营团规模以上的演习一次也没碰到,因为林彪说“政治可以冲击军事”,认为董存瑞、黄继光的壮举训练场上练不出,部队军事素质实际上有所下降。1968年底,连队例行实弹射击,打靶时每人打10发重机枪子弹,我趴下瞄准,头一击发子弹打飞,第二个点发打中靶右上方,副连长帮我调整,第三发中了10环,以后的连发全中靶心,总共打了80环(已够上优秀),竟名列全连第三,其实不是我水平高,而是军事训练时间太少。
带枪与“寻枪”
不久,李福贵提拔为副营长,到联合防汛指挥部去了,在安新这边只有刘勤和胡广浩排长两人当家(梁副连长留守营旁)。那几天风雨交加,连里在夜间派干部带队去大堤巡查。有一天,我见指导员他们太累,自告奋勇去巡堤,刘勤同意我带4个人持枪去,我说:“遇到有人破坏大堤怎么办?”刘勤叮嘱说:“你带上10发子弹,但千万不能开枪。”当时保定地区时有发生抢夺军人枪支的事,我接过子弹,感到责任重大,披上雨衣出发时,刘勤还关照我别开枪。我率领战士们冲进风雨中,此时天非常黑,堤上泥泞难行,好在大堤很宽,我又出身于农村,这种摸黑的路是走惯的。那夜我们沿堤巡查了15里远,再往回走,天亮前平安到达驻地,刘勤还没睡。我去连部交还子弹,他松了口气说:“总算把你们等回来了。”我忙说:“巡堤时听到过枪声,但没情况。”那时秩序乱,我心里也挺紧张。
1969年8月,有一派群众组织占了高碑店火车站,京广线断了,我团一营奉命徒手上对方阵地宣传,没想到对方开枪打死3个战士,部队举着《毛主席语录》奋勇冲上去,收缴了对方的枪支,恢复了交通。事后,我连进驻高碑店参加收缴武器、维持秩序,数天后旋又奉调回安新县,帮助两派搞大联合,我们跑了好多个公社,把两派组织强拉在一起宣布成立了革委会。秋天,上级把四连一个排长调来当连长,不久,按所谓林彪“第一号令”,连队调驻定兴县高里中学,帮助该县两派头头和“结合干部”办学习班,因为缺上课的干部,由我去滥竽充数讲了一课“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没想到反响还可以,这样,学习班的人也都知道我连还有4个大学生兵。
有天晚上约9点多,我见门口有2名穿大衣军人从驻地走出去,脸有点熟,像团部警通连的人,所以也没关心,只听他们关照对哨兵说:“站岗时要注意安全呵!”说罢扬长而去。我回到班里不久,刘勤就让通讯员传我过去,一进连部,便见刘勤和文书、一名班长神色严峻地在议论什么,原来连里丢了1支半自动步枪,这可是严重事件,大家猜测枪的去向,都没明确方向。这时我说起曾在门口见到2名非本连军人,刘勤一拍大腿说,团部就驻在附近某村,可能是他们来人偷走的,于是坚决地说:“我们必须连夜把枪追回来,不能拖到明天!”我说:“寻枪的事我去,你在连里坐镇听消息。”刘勤不放心我一个人赶夜路,派胡广浩与我同去,还叫我们带支手枪防身,胡在农村支左有经验,说:“嗨,带那玩意干啥?用不着。”我们摸黑赶到那个村子,找到团里一个股长,这家伙正洗脚要上床,胡广浩陪笑着咋唬:“首长,我们是机枪二连的,你知道我们来意。”股长冷冷地说:“找我干什么?”我说:“把枪还给我们吧。”股长说:“你们丢枪啦?”我见对方并不冒火,心想肯定是他派人干的,忙说:“警通连战士骗我们哨兵说找连首长,利用我们不防备熟人,偷了一支半自动藏在大衣里混出去了,他们刚走,连里就发现丢了枪,这个做法不高明。”股长见我们吃定了,也眯眼笑了:“我不知道这事呀,警通连检查战备是带回1支枪,真是你们的就拿回去。你们要是明天来,就算事故了。”这时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后来亦未影响评“四好连队”。
1970年1月,我们结束了当兵,我和杨长林、张炳元及南京大学的赵京玉(在四连)一起分到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报社,陈企友去了63军,杨培焱分至军区测绘部门(董增发去向忘了)。后来,张炳元转业返沪当了上海卫视总编审,杨长林在军区战友报以师职退休,陈友生当了上海大学教授,缪维荣转业至无锡市文化局任领导,我则于1975年8月复员(后改转业)回到上海,战友刘勤从集团军纪委副书记岗位退下后定居保定,我通过《党史博览》文章作者与他取得了联系。令人惋惜的是,336团却在部队精编中被裁撤了。
(作者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殷之俊
高碑店入伍
1968年9月,我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与同学杨长林赴北京军区4793部队入伍,19日到达河北新城县高碑店,下火车后沿公路步行去部队驻地(坐不惯大车,太颠)。正是金秋季节,华北平原一派生机勃勃。
师干部科干事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们来报到呵,欢迎,部队都不在家呀!”他收下报到证,却把户口和油粮迁移证还给我,说:“当兵不需要这个。”我俩被告知分在4796部队(336团),当天没车子过去,便让我们先住下。招待所房间里已住着几个老乡,是当地某派群众组织的人在此“避难”,我向他们打听部队番号,对方诧异地说:“你们报到了还不知道?38军呀。”我一听就欣喜地说:“38军是英雄部队,但不知这个师是不是主力?”对方说:“112师就是38军的主力,一个师辖3个步兵团外加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师直还有几个营,‘王牌’中的‘王牌’。”
第二天,我们随336团到师部办事的吉普车,到达北河店驻地,门口一个中等个子老军人站在那儿,很随和的样子,随车的团部电影干事忙介绍:“这是我团3号首长。”他又指着我们介绍:“他们是大学毕业来报到的。”3号过来与我们握手,连连说:“欢迎,欢迎。”后来我才知道,他乃赫赫有名的前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徐恒禄副团长。
下连队之前,须集训1个月,临时让我们住到二营五连(该连在北京施工),这是个抗美援朝英雄连队,老连长就是徐恒禄。我和扬长林去后,已有来自武汉、北京等地的几个大学毕业生先到了,还没发军装,团里专门派了有经验、打过仗的炮连郑连长来当指导员,警通连长(有武功)当连长,还配了优秀班长来带教。我们提出穿着老百姓衣服在营房内晃荡不方便,希望早发军装。郑指导员经请示后,决定马上发军装。大家喜出望外,也没什么仪式,我便一下子领到了两套单军装、两顶单军帽、一双解放鞋、一件绒布衫、一个黄挎包、一条武装带及被褥等物,在班长指点下,缀上鲜红的领章、帽徽,便正式成为军人。由于我们一入伍就穿4个口袋上衣的军装(干部服),战士们见了都羡慕得不得了。
来我团的大学生兵共26人,其中有复旦中文系张炳元、陈友生、缪维荣等,大家分外亲切。集训主要造就基本军人素质,如敬军礼、打背包、整理内务、步兵队列操练及射击瞄准等,结束时进行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实弹射击,还掷爆了1颗手榴弹。1个月后,大家被分到团内各连队,我和陈企友(南京大学)、杨培焱(武汉测绘学院)、董增发(唐山矿冶学院)分到机枪二连(代号84分队),我的同学杨长林则分到五连,这两个连都是连续八年的“四好连队”,团里从我俩专业考虑,想让我们捎带着搞些宣传报道工作。
当上机枪兵
机枪二连在北京八大处高井某军事机关施工,我们乘火车先到丰台,然后乘卡车到驻地,当晚连里接风,在两张小桌子拼起来的餐桌上,放着用搪瓷脸盆装的红烧肉、木须肉(木耳炒鸡蛋)、长白菜炒肉片七八样菜,指导员王汝明(唐山人)兴致很高,称副指导员和几名班排长都在安新县支左,你们来了要发挥作用。见我们拘束,便说:“当了兵就走到哪吃到哪,别客气,越随意越好。”
晚饭后我刚到所在的7班,背包尚未打开,连部通知紧急集合,全营要去某机关大院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班长李光清问我去不去?我说:“当然去!”他怕我走散,指定老兵杨忠学领着我。我们穿上棉军大衣,跳上解放牌卡车,冒着寒风去参加活动。散会时,见满地都是一样打扮的军人在找车子,要不是老兵带着,我肯定难找着连队。后来通讯员肖代国对我说:“连里对你们那夜一来就参加活动挺满意。”他们原估计我们不会去的。
当时连队执行施工任务,在某军事单位大院清除建筑垃圾,上午、下午都干活,每次出发时都会集合排队,几乎是走正步到工地,军容非常齐整;收工返驻地时也一样排着队走正步返回,队伍从不散乱(劳动工具由专人车载),这令我印象深刻。1个多月后,我连完成任务回到营房。
那会儿正搞“文革”,物质缺乏,连队伙食较差,早饭是白面馒头、窝窝头、小米粥,中、晚两顿都只有1个烩菜,如白菜猪肉或粉条猪肉(夏季有时只有一个炒茄子或炒卷心菜什么的),主食更差,每周大部分时间是小米饭、“二米饭”(小米和大米混烧),一周也就吃一次大米饭,病号才能吃面条。纯小米饭没有菜汤很难呑咽,我不习惯,每次都只吃六七成饱,东北兵则想念他们吃惯的高粱米;但冀、鲁、豫的兵却对小米饭、“二米饭”很满意,小战士每逢吃大米饭,会高兴得跳起来。原来他们山区家乡吃得更差,大米从未吃过,小米也没保障,有个来自蔚县的战士听我说江南人不吃粗粮愣是不信,与我争得面红耳赤,说:“哪有这么好的地方?”部队星期天吃两顿,我也不习惯,便早上多打点饭放在床头,有时也去四连找张炳元蹭点饺子、包子什么,我们连包了饺子也打给张炳元吃。
与战士们关系开始亲密起来,我学着指挥大家唱歌、胡乱教“样板戏”选段,还给他们当“枉法”的篮球裁判;我的弱项他们也帮助,如整理内务,被子常叠得棱角不突出,副班长便帮我“加工”;有的战士家乡交了女友,也会与我商量要不要敲定。战士们都能海聊,对部队自豪感极强,除了教我唱《38军军歌》以外,还为我讲38军的战史,如“秀水河子战役”、“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和攻打天津、抗美援朝的五次大战役等,称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是我们师,杨子荣生前的侦察排就在师部。战士们的口头禅则常常是什么38、39、40三个军是“林总”的“三只虎”,还有“某某军打一仗,不如38军跑一趟”之类。有次某班长无意中提到“万岁军”,结果挨了上级批评,原来“万岁军”是彭德怀在朝鲜二次战役嘉奖电中“38军万岁”一句话衍化而来,当时彭被打倒,自然就不许再提“万岁军”。通过这种日常交流,我了解到了38军这支部队还有平江起义的老底子。
38军对团级以上领导都称代号,军(师、团)长叫1号,各级政委都称2号,副军(师、团)长是3号,副政委是4号,各级参谋长为5号,政治部(处)主任称6号,副参谋长是7号,政治部(处)副主任为8号。112师3个步兵团也有“猛打”(334团)、“猛冲”(335团)、“猛追”(336团)的代号。我们336团有3个营,机枪二连属二营,共辖8个班,1班至6班每班装备一挺重机枪、2支五六式冲锋枪;7、8班每班2挺连用机枪。当时有句顺口溜叫“紧步兵,松炮兵,吊儿郎当机枪兵”,故我在机枪连没有“紧张感”,早晨、傍晚连队不出操,到营房外遛马(当时还是“骡马化”),我们连大约有20多匹骡马,头都翘得高高的,养得骠肥体壮,据说当年拍电影《云雾山中》、《神秘的侣伴》等就借用我连的马匹。连队也不站岗放哨,但晚上要看守马棚,不让骡马躺倒。机枪连只在重大节日才有战备值班,就是把重机枪在营房外架成对空射击态势,打击目标是飞机、伞兵,我仅于1969年元旦参加过野外对空值班,在零下十几度的风雪中站了一天,冻得够呛。中苏珍宝岛冲突发生后,团里开过一次战备誓师大会,放了好多枪炮,但会后仍一切如常,并无实质性战备动作。那会儿政治学习主导一切,上午学,下午也学,主要是学“毛著”及“最新指示”,谈心得体会,军事训练基本没有,只有周六的下午才安排擦枪,偶尔也搞一次紧急集合。我在连队的1年零4个月中,营团规模以上的演习一次也没碰到,因为林彪说“政治可以冲击军事”,认为董存瑞、黄继光的壮举训练场上练不出,部队军事素质实际上有所下降。1968年底,连队例行实弹射击,打靶时每人打10发重机枪子弹,我趴下瞄准,头一击发子弹打飞,第二个点发打中靶右上方,副连长帮我调整,第三发中了10环,以后的连发全中靶心,总共打了80环(已够上优秀),竟名列全连第三,其实不是我水平高,而是军事训练时间太少。
带枪与“寻枪”
不久,李福贵提拔为副营长,到联合防汛指挥部去了,在安新这边只有刘勤和胡广浩排长两人当家(梁副连长留守营旁)。那几天风雨交加,连里在夜间派干部带队去大堤巡查。有一天,我见指导员他们太累,自告奋勇去巡堤,刘勤同意我带4个人持枪去,我说:“遇到有人破坏大堤怎么办?”刘勤叮嘱说:“你带上10发子弹,但千万不能开枪。”当时保定地区时有发生抢夺军人枪支的事,我接过子弹,感到责任重大,披上雨衣出发时,刘勤还关照我别开枪。我率领战士们冲进风雨中,此时天非常黑,堤上泥泞难行,好在大堤很宽,我又出身于农村,这种摸黑的路是走惯的。那夜我们沿堤巡查了15里远,再往回走,天亮前平安到达驻地,刘勤还没睡。我去连部交还子弹,他松了口气说:“总算把你们等回来了。”我忙说:“巡堤时听到过枪声,但没情况。”那时秩序乱,我心里也挺紧张。
1969年8月,有一派群众组织占了高碑店火车站,京广线断了,我团一营奉命徒手上对方阵地宣传,没想到对方开枪打死3个战士,部队举着《毛主席语录》奋勇冲上去,收缴了对方的枪支,恢复了交通。事后,我连进驻高碑店参加收缴武器、维持秩序,数天后旋又奉调回安新县,帮助两派搞大联合,我们跑了好多个公社,把两派组织强拉在一起宣布成立了革委会。秋天,上级把四连一个排长调来当连长,不久,按所谓林彪“第一号令”,连队调驻定兴县高里中学,帮助该县两派头头和“结合干部”办学习班,因为缺上课的干部,由我去滥竽充数讲了一课“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没想到反响还可以,这样,学习班的人也都知道我连还有4个大学生兵。
有天晚上约9点多,我见门口有2名穿大衣军人从驻地走出去,脸有点熟,像团部警通连的人,所以也没关心,只听他们关照对哨兵说:“站岗时要注意安全呵!”说罢扬长而去。我回到班里不久,刘勤就让通讯员传我过去,一进连部,便见刘勤和文书、一名班长神色严峻地在议论什么,原来连里丢了1支半自动步枪,这可是严重事件,大家猜测枪的去向,都没明确方向。这时我说起曾在门口见到2名非本连军人,刘勤一拍大腿说,团部就驻在附近某村,可能是他们来人偷走的,于是坚决地说:“我们必须连夜把枪追回来,不能拖到明天!”我说:“寻枪的事我去,你在连里坐镇听消息。”刘勤不放心我一个人赶夜路,派胡广浩与我同去,还叫我们带支手枪防身,胡在农村支左有经验,说:“嗨,带那玩意干啥?用不着。”我们摸黑赶到那个村子,找到团里一个股长,这家伙正洗脚要上床,胡广浩陪笑着咋唬:“首长,我们是机枪二连的,你知道我们来意。”股长冷冷地说:“找我干什么?”我说:“把枪还给我们吧。”股长说:“你们丢枪啦?”我见对方并不冒火,心想肯定是他派人干的,忙说:“警通连战士骗我们哨兵说找连首长,利用我们不防备熟人,偷了一支半自动藏在大衣里混出去了,他们刚走,连里就发现丢了枪,这个做法不高明。”股长见我们吃定了,也眯眼笑了:“我不知道这事呀,警通连检查战备是带回1支枪,真是你们的就拿回去。你们要是明天来,就算事故了。”这时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后来亦未影响评“四好连队”。
1970年1月,我们结束了当兵,我和杨长林、张炳元及南京大学的赵京玉(在四连)一起分到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报社,陈企友去了63军,杨培焱分至军区测绘部门(董增发去向忘了)。后来,张炳元转业返沪当了上海卫视总编审,杨长林在军区战友报以师职退休,陈友生当了上海大学教授,缪维荣转业至无锡市文化局任领导,我则于1975年8月复员(后改转业)回到上海,战友刘勤从集团军纪委副书记岗位退下后定居保定,我通过《党史博览》文章作者与他取得了联系。令人惋惜的是,336团却在部队精编中被裁撤了。
(作者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殷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