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活动中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健康发展。新课标强调本课程应以学生生活理念下的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使学生不断体会,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得陈旧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讲为主变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交往的过程。《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必须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时,除了肯定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外,更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合作作出评价,指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谁遵守了讨论的顺序,谁更多的汲取了他人的信息,哪一组的学习成果是综合了全组的能力等,以此引导激励,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综合素养。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增长知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如果单一,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得到主动的发展。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学生搜寻学习资源,自主地探究,用生活理念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真正把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交流合作学习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为。品德与社会课我提供了很好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学平等地交流与合作。不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探究认知学习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理念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生活理念规范的价值观。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并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掌握生活实践方法。关注孩子们能否有一种愉悦的心情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小学品德课有效性的灵魂。一节有效的品德课之后,学生对课堂学习,不觉单调厌倦,而是从心底喜欢,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习得规范的行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探究认知,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教材的这一特点,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说教式、语文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儿童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品德与生活》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开放空间。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课程特征,钻研课标内涵。其次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活动中探究,在生活理念下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彰显生活理念下有效性教学。
  【作者单位:石河子第十七中学 新疆】
其他文献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并得到两种不同的时间经验:关于事件定时定位的标度时间经验和对时间之流变的感悟。语言是人类实践的工具之一,也构成实践活动本身,人类也正
目的 研究外耳道49和20cmH2O间断加压对豚鼠听功能及耳蜗外侧壁心钠素(AN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豚鼠外耳道间断加压模型,观察49和20cmH2O压力引起的中、内耳病理改变及AEP阈值改变,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心
一、创设了以 “玩”为主线的课堂学习方式 处于儿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好玩,所以
“学案导学”是一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对“学案导学”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案导学”的课堂效率,重点应该在“导”。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还都只是一些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的小学生,如果在尊重主体性的名义下,教师疏于指导,甚至放弃对学生形成正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