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宿主植物对井陉矿区AM真菌繁殖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盆栽条件下,以灭菌土[土:沙=1:1(V/V)]为基质,研究紫花苜蓿、黑麦草和高丹草对井陉煤矿菌根(AM)真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综合分析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和SDH活性5项指标,发现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时AM真菌扩繁效果最好,孢子密度为5.03个/g,总定殖率为42.22%,菌丝定殖率为40.00%、泡囊定殖率为13.33%,SDH活性为31.11%。仅泡囊定殖率和SDH活性紫花苜蓿与高丹草差异不显著,与黑麦草差异显著;其他指标紫花苜蓿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课程总体目标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我们的理解: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主要是相对于“客观性知识”而言,是学生的“主观性知识”的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活动、数学学习小组等数学对象的认识。经验一定要学生亲自参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辍耕录》诠释作乐府之法“凤头、猪肚、豹尾”时说:“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古诗教学的导人是一门艺术,融知识性、趣味
笔者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在1932年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这句话在课改的今天也常被人提起,更多的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