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柳木栅栏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藏在春天的第一场雨里,降临到了这座小城。
  木匠先生将头探出窗户,自言自语道:“今年的春天,来得刚刚好呢。”他刚准备好第一批木材,是新鲜又结实的柳木。再过不久,木匠铺子里又会出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了。木匠先生可是小城里手艺最好的一个啊。
  “咚咚咚。”有人来敲门了。这是今年的第一个订单呀!木匠满心欢喜地跑过去开门。
  “来了来了,请问……”木匠愣住了,因为门外什么也没有。“真是奇怪,刚刚明明听到敲门声的。”木匠先生走回屋子,准备等待下一个订单。这时,他发现桌子上躺着一张草绿色的便笺,上面用蔷薇花汁写着:“请帮忙打造一个木栅栏吧!是那种可以缠绕翠绿的藤蔓,开着好闻的花朵,可以让鸟儿和蝴蝶停留在上面的,非常结实的柳木栅栏哦!地点是檞树大街七号。交货的时候我会支付给您足够的报酬。麻烦木匠先生了!”
  柳木栅栏?还没有人请木匠先生做过这种东西呢。不过他刚好有时间,也有材料。“这个订单,我接下了。不过明天得先去那里看一看呀,不知道尺寸可没有办法动手做啊。”木匠自言自语着。
  第二天清早,木匠刚刚准备出门,却看到门边的邮筒里,也多出一张草绿色的便笺,和昨天的那一张一模一样,上面写着:“实在抱歉啊,木匠先生,昨天忘记告诉您木栅栏的尺寸了。希望它可以有七株鸢尾花连起来那么长,和丁香树一样高,足够大才能缠绕更多的藤蔓啊!还有,请在下个星期四之前完工吧。真是麻烦您了!”
  “真是太奇怪了。”木匠一边嘀咕着,一边到仓库里取柳木,准备动工……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终于响起来了。木匠铺子里的柳木栅栏逐渐成形……
  星期三的傍晚,木匠就着夕阳的余晖,给木栅栏刷了最后一遍清漆。这一种漆可是木匠用合欢树的叶子制作而成的呢,闻上去,会有淡淡的香气。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鸟儿和蝴蝶了。木匠小心地摆好栅栏,准备明天一早,就把它送到檞树大街七号。
  夜里,木匠在梦里看到一幢漂亮的小洋房,还有他做好的柳木栅栏……
  然而,星期四的早晨,木匠发现,原本摆着木栅栏的地方,只有一张小小的草绿色便笺,上面写着:“真是太感谢木匠先生了!我们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柳木栅栏!合欢的香气可以引来好多蝴蝶,有了它们,花儿们就不会感到寂寞啦。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剩余的报酬请在明天下午六點钟,到檞树大街七号来取吧!”
  便笺旁边,放着一个小巧的绿色香包,上面绣着一幢精巧的、被木栅栏围着的小洋房。木匠凑近闻了闻,是花草的香味儿呢,春天才有的味道。
  木匠推掉了星期五下午的所有活计,坐在窗前等啊等,终于等到太阳变成橘红色,慵懒地挂在西边的天空上。木匠把香包挂到腰间,向檞树大街走去。他会见到什么样的人呢?木匠先生暗自猜测着。
  “五号,六号,七号!就是这里了!”木匠几乎认不出来自己做的柳木栅栏了,因为上面爬满了翠绿的藤蔓,藤蔓上开着可爱的花朵,散发出像水果糖一样清甜的香气。好多蝴蝶萦绕在花上,甚至还有几只美丽的云雀站在栅栏上,柔声唱着歌谣。木匠从没有见过这么春天的景象。
  一只黑猫从大门里跳出来,彬彬有礼道:“木匠先生,欢迎您来到这里。我的同伴和主人都在屋子里等着您呢,请进来吧!”
  木匠先生走进那幢洋房,他看到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和几只猫。
  那只黑猫轻巧地跳上女孩旁边的桌子,悄声说:“主人,木匠先生来了。”女孩连忙转过轮椅。木匠先生看到,她那双好看的眼睛里,没有光彩。
  “真的很抱歉,木匠先生,我……没有办法看到您在哪儿,也不能亲自到您的铺子里去感谢您,甚至没办法出去迎接您,但是真的很感谢您。您做的柳木栅栏使我感受到了春天呢!”女孩诚恳地说着,脸庞因激动和喜悦绽出两抹美丽的红晕来。
  木匠也感到很开心,他看到自己用心制作的栅栏,让面前的女孩感受到了春天,一种幸福的满足感洋溢在心头。
  “请留下来用晚餐吧,是春天的第一批蔬菜和水果!”女孩甜甜地说道。
  (本文为第二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故事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
其他文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瑞士著名教授、著名汉学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汉学系终身教授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相识,他把中国的三十六计介绍到西方,用十七种文字出版,不过书名不是《三十六计》而是《谋略》,成为在西方深受欢迎和畅销的一本哲学书,他因此闻名世界。   我深为胜雅律热爱中国而感动,更感动于他愿意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三十六计》和《红楼梦》等中国的古典著作和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到西
我生活的地方发生过很多世俗意义上的奇迹,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人寻找到或者撞上了那支撬动时代进程的杠杆,化蛹为蝶,成为生活的主宰。失败者的故事却被遮蔽了。我留意过,城市重要话语平台上全是精英故事和经验,即使日常生活内容,譬如教育和医疗资源这类城市人的共同话题,也基本挤满中产话语,听不到失败者的声音。  个体生命的城市梦想早在工业化时代就深入人心,属于普通人的上行时代,几乎没有什么门槛,人们需要
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读《背影》,觉得真好,可自己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平淡无奇,甚至无从下手。  其实,要写出一篇佳作,可以从仿写开始。  讀到好文章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知道写了什么的层面,还要反复阅读,想一想文章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仿写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模仿一个句式,写一系列的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最后模仿文章的选材、构思、立意。  模仿是创造的
作者简介伍安心,男,退休英语教师,湖北省武穴市人。痴迷文学,曾进修于鲁迅文学院2000届作家班。现客居杭州富阳。  我是痴人,从文学青年到退休老者,始终不忘初心,笔耕不辍;我也是笨人,从轻松地当儿子到顺利地当爸爸、再到舒心地当爷爷,就是当不了作家;我更是蠢人,明知事难为而强为,偏要下定决心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常常自欺欺人安慰自己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朝着目标奋斗的艰苦努力之中。”  上世纪8
母亲癌症,生命垂危。作家刘庆邦从京城回到老家,日日夜夜陪护母亲,听母亲讲述此生眼中的沧桑世事、人间百态、世道人心和社会变迁。作家以真挚的情感、沉重的心境和冷峻的笔调,写出了这段特殊生命历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视角独特,观察细致,内容丰富,思想敏锐,是作家心路历程和生命历程的一段真实袒露,值得一读。  母亲2000年春天生病,被弟弟接到开封住院,动手术,化疗,前前后后将近五十天。母亲住院时,遍地
在城市,你静静地聆听它的声音,也许能够听懂它的内心。   节假日是我们内陆小县城一些小商小贩的晴雨表。比如楼下这个十字路口的天然小菜市,每到节假日或双休日,它清静无市;每到上班的时日,它热闹非凡。看来,他们的菜是全部卖给“上班族”的。这些小卖主只要买来一只小录音喇叭,就能播放那些自编自录的广告语。“本地好茄子、倭瓜、洋葱,才摘的黄瓜,都是八毛钱一斤,便宜!” “五香辣椒在这里,又辣又香又有味!”这
袁亚鸣近照  这篇小说在快结尾处用记者周兴的话说:这件事,彻头彻尾就是个错位的故事……官员把政治当成了生意,商人把生意投向了政治……还是让我们记住那些相信过这个荒唐故事的小人物吧。也许他们,才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牺牲品。小说的主人公秋秋就是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小说的核心故事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建坤收购美国银行的气泡,从被吹起到被戳破的过程。秋秋被卷入其中并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只是源于她少年时期的一个
馨雅文学社成立于2005年1月。她的成长经历了一次蜕变。文学社原名鸣钟文学社。2015年学校推出“雅文化”的办学理念后,征集全校师生的共同智慧,于2016年11月,文学社正式更名为馨雅文学社。十几年来,文学社以“体验文学的妙趣,发掘生活的感悟”为宗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校际联盟诵读比赛、未成年人读书节演讲和作文比赛,开展校外采风、名师指
一   陈光明把去县职业中专考察的消息在班上刚一宣布,教室里马上就炸了窝。   除了银丰等几个尖子生置若罔闻,一如既往浸泡在书山题海里,交头接耳的、欢呼雀跃的、击掌明志的,不一而足。对他们来说,考县一中二中无异于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即便天上掉馅饼也砸不着他们,别的普高又不入眼。他们心里有个小算盘,成绩就这个样子,拼死拼活读几年普高,眼瞎了,头白了,手脚废了,考个二本已是祖坟冒青烟。考上又咋样,听
70年代,我住在渔米之乡的淮河边上,那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口人的村子,村庄的名字叫陶桥。那时候,我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   学校在村子的中心。四五个村庄像四五颗棋子,以学校为中心撒落在“棋盘”上。通往每个村庄的土路,细瘦得像一根根曲里八拐的藤蔓。村庄就像结在藤蔓上失去了水分的苦瓜。村庄里的房子是清一色的土坯墙,两檐下垂的麦秸顶盖。土墙的泥坯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留下岁月苍老的刻痕。两檐的麦秸早被岁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