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度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K—12)中,由来自22个国家的46位专家从全球50项新兴技术中遴选出最具主导性价值的6项进行介绍,并根据其影响力从近期(12个月以内)、中期(2至3年)和远期(4至5年)三个阶段,分别预测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研究所具有的意义。
基础教育面临的六项新技术
近期发展 在未来12个月以内,移动学习设备与平板电脑将风靡世界,人们可随时随地借助这些工具进行工作、娱乐和学习。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将一举改变被学校禁用的待遇,逐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日益重要的学习工具。移动设备可以帮助学生推导复杂的数学公式,存储、分享学习笔记和读书评论。此外,平板电脑将为学习者提供优于移动手机、便携式电脑和台式电脑的便捷支持,而且体积小、容量大、价格低廉,特别有利于开展一对一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学习。
中期发展 在未来2至3年期间,有两种新兴技术将会被广泛采用,即“基于游戏的学习”和“个人学习环境”。已有研究表明,以学习为目的的游戏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深度学习。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一些教师自发进行实验的。此外,也有一些机构与学校合作设计并实施游戏教学。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应用程序已经营造了替代鼠标的个人学习环境,并可以作为电子档案使用,进而导致集中管理、基于服务的技术模式向分散式、可移动的模式发展。
远期发展 在未来4至5年,增强现实和自然用户界面将成为新的技术。这一技术代表一种直觉性认知路径。使用者可将数据与现实事物、特定情境及其过程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由于视频界面可以回应人发出的触摸、动作、声音指令,甚至面部表情所做出的指令信号,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设备之间的互动方式。该技术对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还是值得热切期待的。
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的6个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局限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数字媒体技能培养在教师教育中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普遍拥有使用数字媒体的基本能力还远未实现。因此,需要开展在职学习加以弥补。这一挑战的严峻性并不完全在于掌握数字化基本技能和工具,而是获得思维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必须面对日益出现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方式的互补融合。传统的“授课 考试”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借鉴,即“翻转课堂”,主要是采用互联网提供的大量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外自学新的概念和材料,而将课堂作为学生之间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和开展实验的场所。
现有技术及教学实践并不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个性化教育需求催生的新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学习,并提供适切的教学服务。然而,以一套模式应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保证教学效益,也不能适应需求各异的学习者及其学习方式。
学校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会成为制约新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保持不变,任何变革都会遭遇抵制。目前,学习者除正规学习之外,还面临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包括非正规学习、网络学习、家庭学习等形式。这些正在将他们从传统的教育中逐渐吸引开来。
兼容真实生活体验的学习严重不足,现有实践也没有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类问题在基础教育中十分严重。学生只有将他们通过学习知晓的世界与现实存在的世界建立联系,才能有效地为现实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为此目的,采取项目学习是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手段整合学校课程与社会真实生活,并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就业、履行公民职责做好准备的有效方式。
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许多活动都发生在教室围墙之外,正因如此历来都为传统教育所诟病。学生借助游戏、在家学习或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的丰富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不仅充满乐趣,而且超越了学科。这一点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基础教育面临的六项新技术
近期发展 在未来12个月以内,移动学习设备与平板电脑将风靡世界,人们可随时随地借助这些工具进行工作、娱乐和学习。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将一举改变被学校禁用的待遇,逐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日益重要的学习工具。移动设备可以帮助学生推导复杂的数学公式,存储、分享学习笔记和读书评论。此外,平板电脑将为学习者提供优于移动手机、便携式电脑和台式电脑的便捷支持,而且体积小、容量大、价格低廉,特别有利于开展一对一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学习。
中期发展 在未来2至3年期间,有两种新兴技术将会被广泛采用,即“基于游戏的学习”和“个人学习环境”。已有研究表明,以学习为目的的游戏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并激发他们的深度学习。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一些教师自发进行实验的。此外,也有一些机构与学校合作设计并实施游戏教学。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应用程序已经营造了替代鼠标的个人学习环境,并可以作为电子档案使用,进而导致集中管理、基于服务的技术模式向分散式、可移动的模式发展。
远期发展 在未来4至5年,增强现实和自然用户界面将成为新的技术。这一技术代表一种直觉性认知路径。使用者可将数据与现实事物、特定情境及其过程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由于视频界面可以回应人发出的触摸、动作、声音指令,甚至面部表情所做出的指令信号,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设备之间的互动方式。该技术对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还是值得热切期待的。
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的6个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局限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数字媒体技能培养在教师教育中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普遍拥有使用数字媒体的基本能力还远未实现。因此,需要开展在职学习加以弥补。这一挑战的严峻性并不完全在于掌握数字化基本技能和工具,而是获得思维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必须面对日益出现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方式的互补融合。传统的“授课 考试”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借鉴,即“翻转课堂”,主要是采用互联网提供的大量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外自学新的概念和材料,而将课堂作为学生之间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和开展实验的场所。
现有技术及教学实践并不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个性化教育需求催生的新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学习,并提供适切的教学服务。然而,以一套模式应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保证教学效益,也不能适应需求各异的学习者及其学习方式。
学校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会成为制约新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保持不变,任何变革都会遭遇抵制。目前,学习者除正规学习之外,还面临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包括非正规学习、网络学习、家庭学习等形式。这些正在将他们从传统的教育中逐渐吸引开来。
兼容真实生活体验的学习严重不足,现有实践也没有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类问题在基础教育中十分严重。学生只有将他们通过学习知晓的世界与现实存在的世界建立联系,才能有效地为现实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为此目的,采取项目学习是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手段整合学校课程与社会真实生活,并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就业、履行公民职责做好准备的有效方式。
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许多活动都发生在教室围墙之外,正因如此历来都为传统教育所诟病。学生借助游戏、在家学习或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的丰富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不仅充满乐趣,而且超越了学科。这一点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