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种学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反思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in65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武警院校在合训阶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首届兵种专业学员均在合训阶段上过这门课程,对此进行介绍,并结合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进行反思。
  [关 键 词] 兵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62-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是我国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武警院校也在合训阶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首届兵种专业学员均在合训阶段上过这门课程,本文对此进行介绍,结合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进行反思。
  一、武警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总体情况
  在武警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共设20学时,面向所有本专科学员开设(民族生开设30课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经历了从普遍开设到部分开设的过程。从2012年起,武警院校开始开设这门课程,20课时,为本专科学员的选修课,内容采取专题式教学,工程大学偏向传统儒释道思想以及传统的制度,如兵制、选官制、婚姻制度等,警官学院由历史教研室开设,偏向于传统物质文化,如传统建筑文化等。学员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有趣。教员普遍反映这门课备课量很大,要做到深入浅出很困难。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在兵种专业的教学实践
  本课程开设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绪论(主要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形成基礎)、宗法制度、儒家文化、道家和道教、佛教文化、传统婚姻文化、传统军事文化(军制)、传统科举制、易经文化。从内容看,教学内容比较深邃,涉及的话题非常大,仅有二十课时,还包括最后的一次随堂测试占用两课时,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材使用的是张万红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只选择部分章节讲解,大部分章节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教员不做具体要求。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授的办法,每一个专题两个课时,由于军制部分过于零碎、头绪繁多,且易与其他课程重复,有的教学班级没有讲解,改讲了《中国传统法制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在兵种专业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规划不完善
  教学规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具体规定了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性的课程,存在先上课后订教学规划的情况,且将这门课完全规定为所有课时都在课堂讲授的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完全规定为考查课,首先从设计上堵死了课外实践的教学路径,无法借鉴驻地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其次由于不考试,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学员的重视程度难以提高。
  (二)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原由地方大学编辑,军事色彩不浓,到2015年我们采用了军队院校统编教材。尽管教材有所改善,但教员对通识课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所谓通识课就是所有的学员都要学的,至少在专题讲解上都应该一模一样。具体到兵种专业学员,开课前没有具体深入学员队了解其特殊的学习兴趣,把兵种学员当成普通内卫学员来教,有些应该深入讲解的没有讲。比如宋代的厢军兵制中有与工化类似的军种,再如传统军事技术中有不少是运用化学原理的,这些在军事文献中均有记载,但主要是由于对通识课的片面理解,忽视了兵种学员的特殊需求,没有想起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不灵活
  由于课程内容繁杂,专题讲解时间不足,在教学方法上教员采取了全程讲解的办法,教学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多媒体教学方法使用不足。且由于全程讲解,学员几乎不说话,教员难以了解学员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效率难以提高。此外,兵种合训学员驻地附近有大量的实地教学场所,如儒家文化的展示基地关中书院、佛教文化的基地法门寺、传统道家文化的著名景点西安都城隍庙、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上这门课时从教员到学员均未想到去实地观看,殊为憾事。
  (四)教学测试不严格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一门选修课,在选修课必过的思想指导下,从教员到学员均对教学测试缺乏重视。一度采用教员出五个题目,学员从中自选两个开卷作文的方式,从测试情况看,出现了部分学员的作文缺乏新意、大量抄教材的情况。目前选修课必过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采取了增大课后练习作业难度的措施,大量采用不仅没有标准答案甚至网上都找不到答案的開放式问题,目的是督促学员结合所学知识发散式思考,从目前情况看效果较好。
  目前,兵种专业合训阶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已经基本结束,随着这门课程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我们相信,它将更有助于兵种人才的培养。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英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掌握适当的英语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探索新
[摘 要] 针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现场教学、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能够真正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出活力课堂,让学生能够参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电子测量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中电类相关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学科,各专业的专项技术自然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为电类相关各专业提供后续专业知识的技术基础,是学生在电子技术入门和打基础阶段的专业基础课。讲什么和用什么方法讲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 键 词] 数字
[摘 要] 城市雨洪管理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重要专业技能课程,是在我国水资源紧缺及城市洪灾严重状况下的重要议题。目前该课程设置存在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变化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从确定教学目标、调整课程时序、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城市雨洪管理人才。  [关 键 词] 城市雨洪管理;教学设计;水文与水资源
口语交际教学本身就有情境性的特点,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借助活动
[摘 要]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且零碎等特点,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困难。从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试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语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使它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加强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以及技巧的探索,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学的相关案例,
历史课程在高中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能感悟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以史为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