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将数感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是一年级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是培养学生数感良好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实际的事物,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感知数的意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一年级学生;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是这样解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数感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一、 建立数感于观察中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考参与的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数学既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年級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童真与幻想,因此数学教学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与实际,用贴近儿童化的语言带领学进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主动探索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在上小学之前,学生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多数学生对数字的读、写、认都不陌生,还有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大多数同学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第一单元是学生正式建立数与运算概念的开始,学生对1~5各数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会认、会读、会数、会写的表象,还包括对数字意义的理解、数感和符号化意识的发展。在认识1时,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课本上的一面国旗,在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会举出这些例子:1个文具盒、1本书、1只小鸟、1个苹果、1支铅笔、1捆小棒、1块橡皮擦……学生继续列举我有一个家、我家每次都买1袋米、我们是1个班……此时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还在努力观察寻找生活中更多能用1表示的事物,教师此刻追问学生:虽然都是用1来表示,但它们所表示的个数是一样的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数出几支铅笔是1盒,几根小棒是1捆,帮助学生理解“1”既可以表示单独的1个个体(1支铅笔),还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一个集合(1盒铅笔)。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观察、交流、思考中感悟到数字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为数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体验数感于动手操作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6、7岁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事物感知鲜明,对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教学时应通过数、摆、画、说、比等直观形象活动,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一年级学生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在学生亲自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的过程中既能在学生头脑里形成数的表象,又能加深理解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用小棒进行操作,在数的组成这一课时,把“5”拿来分一分。5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将5根小棒分成两堆?这是一个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多少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数的组成和分解。动手操作后,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数的分解与组成。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计数器边拨边数,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10颗珠子表示10个一,这样就加深理解各数位表示的意义。所以,一年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体验与发展。
  三、 交流数感于合作交流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三学(自学、互学、展学)之一,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数感的有效方式。它能让一年级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充分展示自我,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刻的体验数感。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出示一个情景:停车场原来有11只车,开走了9辆车,还剩多少辆车?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立马列出算式:11-9。但是该怎么算呢?很多学生就弄不明白了,10个手指头也不够数呀?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有序的发言:有的先说把11分成10和1,先算10-9=1,再算1 1=2;有的想加算减,说9 2=11,所以11-9=2;还有的说把11分成2和9,9-9=0,所以11-9=2……这样,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了数感。
  四、 强化数感于实际应用中
  数感的建立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强化。同时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使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起来。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无处不在,一年级学生应该有所体会,还需教师加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穿插各种生活情景,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认识数字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找到在生活中出现数字的地方,如:车牌号、电话号码、班牌、人民币、学号等,他们会感觉到生活中的数用途广泛,几乎各行各业都能寻觅到数的踪影。再比如实际应用中的“估算”,估算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强化。因此,在数的实际应用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题材,让学生多交流,多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强化学生的数感。
  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结合本班学情,具体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数感的真实环境。教师务必将培养数感的任务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和领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黄岚.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5(6):70-71.
  [3]张海莹.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2(4):15-16.
  [4]柏沈燕.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导学,2015(11):78.
  [5]康继红.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J].山西教育,2013(8):18-19.
  作者简介:
  王露,重庆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在组织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在这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玩得开心,玩得安全也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还要让幼儿身心的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幼儿感受到游玩的乐趣。本文将对幼儿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组织策略  很多幼儿都十分活泼好动,在这过程中,体育幼儿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带领幼儿做一些体育游戏,
本文试图探讨贬谪情结对封建文人在走出生命的困境与文学的困境中所起的桥梁作用.通过分析贬谪模式,作者认为:人格理想是造成封建文人贬谪流放的最终原因,形成了他们郁结不散
铁液浇注时若型腔气体不能顺利排出,滞留在铸型中,铸件就会出现气孔或残缺类缺陷.列举实例,通过合理的铸造工艺设计,力求减少浇注时带入气体;浇注时使型腔气体排出通畅;防止
摘要:要想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必须要立足于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史料基础之上,运用史料作为依据通过和学生当前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历史知识的解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观,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解释。所以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并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历
摘 要:初中语文知识非常的枯燥、乏味,本身就不易吸引初中生的视线,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有效措施  語文在初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考试必须要考的学科之一,在综合成绩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综合成绩,因此,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学好语
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刹车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刹车盘的抗冲击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把灰铸铁(HT250)与用优质碳素结构钢25Mn预先冲压成型的钢件镶铸在一起制成的1种
基坑的支护形式各式各样,但其最终目的是保证施工安全,在同一工程项目中采用自然放坡的基坑支护形式,造价可能是最经济的.在广州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区,尤其是沿珠江岸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