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备考——以“情”引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状分析
  中高考散文阅读是难点,历来得分率很低。由于很多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高分,导致有些师生采用了“放弃训练、考试撞运”的态度,有些教师干脆采取做做讲讲的方法,毫无目的,敷衍塞责。从教师备考指导来看,我们往往看到多数教师是从审题、答题技巧、存在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辅导学生,而学生讲得最多的一句却是“我读不懂”。下面,笔者从如何读懂散文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二、授之以渔
  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从中可知,一篇散文抒写情思才是主要目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从“情”字入手,由浅入深地鉴赏、理解作品。我以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为例,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步骤。
  1.触“情感”
  隐秘感情何处寻?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因此,隐秘的感情可通过写作思路来探寻。《草莓》一文写作思路是由写景状物到抒情议论。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学生只能感悟到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还未能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感悟。
  2.探“情缘”
  作者写文章,表现对某人、某事、某物的爱憎、褒贬、扬抑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当我们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之后,就要进一步去探究。
  《草莓》一文,作者由“欢快的心田”转变为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情感的变化是由何产生的呢?“一颗晚熟的硕大草莓!”文中虽然对草莓着墨不多,但是却以“草莓”为题,到此我们发现草莓原来是作者产生感悟的触媒。正是这一颗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3.理“情物”
  任何一篇散文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某个或某些物。好的散文没有“废物”,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草莓》一文除写晚熟的草莓,还写了哪些物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九月——夏意正浓:天暖、果丰、树绿、天蓝、人喜;秋的气息:天寒、鸟飞、树枯、天灰、秋浓。这些描写是抒情的依托,是作者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作者通过它们来表达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从而引发下文对生命的感悟。
  4.品“情语”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在阅读散文时应当注意捕捉那些饱蘸着作者情感,体现文章主旨的语言。《草莓》一文,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呢?可品味第五段中“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等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发现,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5.揣“情技”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使一般语言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语言,产生审美价值,就不能离开传情达意的表达技巧。常见的表达技巧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草莓》一文,作者用联想、托物言志等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通过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写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三、临渊垂钓
  按上述“触‘情感’——探‘情缘’——理‘情物’——品‘情语’——揣‘情技’”的步骤品读葛道吉的《绿色之恋》,并试做试题。
  1.触“情感”
  结构思路:文章由景及人,写两代林业工人对森林的贡献,抒发赞美之情。
  亦可抓题目及抓议论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的主旨仅是写两代林业工人对森林的贡献,抒发赞美之情而已吗?不是。还有待深入挖掘。
  2.探“情缘”
  在《绿色之恋》中,为什么热情地赞美林业工人呢?赞美老一代林业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新时代林业工人的新面貌。
  林业工人的奉献意义何在?在于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文中的姑娘、小伙他们是游客,为什么会爱恋这片林海呢?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因为林海为人们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回归自然,放松惬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相处。自然中的人,没有了雕琢的痕迹,没有了功利虚名的压力,游走于自然中,陶冶如水一般的情怀,感受阳光的温暖,拥抱风的和煦,让自己融入自然,释放火热的情怀。
  3.理“情物”
  这里写到了哪些物?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给我们什么感受?树木、动物、人——写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物,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歌颂了两代林业工人对绿色的挚爱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呼唤人们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做试题:第五自然段列举各种树叶有何作用?
  4.品“情语”
  请结合以下试题品味语言。
  (1)第四自然段中的“绿色的音符”在这里有何深意?请结合下文蝉鸣鸟叫分别从“绿色”和“音符”两方面作答。
  (2)第六自然段“土屋里那盏油乎乎的矮脖子灯,和房屋一样放射着历史的光芒”有什么深刻含义?
  (3)老人要儿子“听窗外林木叶子的对话”,儿子“下了决心去研读林木叶子的对话”,结合全文,请你揣摩说说林木叶子对话的内容。
  5.揣“情技”
  本文采用由景及人、寓情于景、寓情于叙、即事抒情、渲染烘托、以点带面(以一对父子带两代林业工人)、修辞等表达技巧。
  做试题:第六自然段有好几处生活细节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评析。
  四、举一反三
  明确中学阶段文学作品阅读要求: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领悟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用“触‘情感’——探‘情缘’——理‘情物’——品‘情语’——揣‘情技’”的步骤品读贾平凹的《泉》,并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出自己的理解,说出命题的角度。
  散文是一缕馨香,一种情至深处的共鸣。好的散文总是以抒情为宗旨,无论写人写景论事,无论采用哪些表达技巧,都是以“情致”为主线。触“情感”——探“情缘”——理“情物”——品“情语”——揣“情技”这几步,可帮助我们对阅读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较为顺利地解答散文阅读试题。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小额贷款服务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作为服务三农、中小企业重要举措,若没有良好的运作机制则难以为继。本文建议采用贷款证券化的方式,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角度,将小额贷款的流动性增强,同时选择性地降低它的风险性。  关键词:小额贷款;证券化;SPV    一、小额贷款运作方式的国际比较    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小额信贷是向那些很少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和企业
以5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及恢复处理下其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期间蝴
数学是中职阶段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学好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几年中职学校大规模的扩招、入学门槛的降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数学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就是难学、枯燥的代名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那么,中职数学教学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
《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途径。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中采用最多的组织形式。但是,现在生物课堂中合作学习很多流于形式,没有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没有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好,变成了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本文在笔者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就教师角色的定位、合作学习的时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取得合作学习的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与经营者的博弈模型,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双方的行为选择.为建立有效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
目前,新课程已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新课程的教学观和课程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难以抹去传统教学的影子。毋庸置疑,教师占据着绝对的知识优势,正因如
当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尊重个体价值与发挥个人特长为特征,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与潜力开发。在当代教育理念下,教师是以足够的知识、教学水平和过硬的人格品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感化学生。亲和力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处过程中所表现的亲近意识、动力水平和亲近能力。亲和力是教师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有密切联系,是教书育人者的必备素质。教师的亲和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亲和
LDKS型智能车辆分离光栅传感器,采用硬件电路设计与单片机软件编程控制相结合的技术,在强光和电磁干扰、下雨、下雪、浓雾、温度异常等恶劣条件下仍能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可有效地
本文主要讨论美食概念的源头和流变,从而认定其现代内涵。
在正常全染色的定义下,使得任两相邻顶点的色集不同,这就是邻点可区别全染色.顶点v的色集是v的颜色其与及v关联的所有边的颜色.我们给出了几类有趣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