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斌在《学生素质“十个学会”培养手册》中提出学生要学会控制,尤其是自我控制,因为自我控制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决定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自觉参与的学习行为,虽然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最终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接受内化以及转化为行动才能奏效。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知、情、意、行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心理倾向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不良行为存在的必然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及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和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并反思了解决方法,希望对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民主有所帮助。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体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大多数学生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对体育课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的纪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上体育课时,学生爱打闹、说话、注意力不集中;②不服从教师的指挥和安排,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甚至经常迟到等;③学生怕吃苦,经常有点小伤小病就请假,没有勇气尝试难度较大、较辛苦的教学内容,竞争意识差,缺乏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第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
二、处理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方法
1.提高认识,弄清原因,全面发展
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意识不足有多方面原因,教师首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了解体育及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对于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地增强体育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发挥特长。
2.强调纪律,严格考勤,加强合作
由于体育课堂相对宽泛,所以教师更应该强调课堂纪律。笔者也经常遇到迟到、练习不认真的学生,但笔者会先问明原因,再给予引导和适度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再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教学活动重在一个“引”字,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合作练习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减少学生不合作的情况,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3.多激励,多表扬,注重趣味
学生的意志品质对衡量其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十分重要。笔者经常对学生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上,笔者会选用一些能培养意志品质的练习,尽可能安排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4.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只不过在集体、社会要求与自身需求发生冲突时,选择了利己的做法。实际上,这属于道德观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相互合作的练习,让这些学生的价值得以体现,获取成功的体验。对不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必须严肃批评,以促进他们转变,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惩罚。总之,在正面教育、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爱育人,切忌简单粗暴。
三、反思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标准的道德规范、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体育技能之外,较强的职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与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工作的第一特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榜样的教育力和感化的感染力。体育教师的示范,如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在竞赛指导中的“大将”风度,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可见,言传身教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生动体现。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体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大多数学生始终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对体育课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堂的纪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上体育课时,学生爱打闹、说话、注意力不集中;②不服从教师的指挥和安排,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甚至经常迟到等;③学生怕吃苦,经常有点小伤小病就请假,没有勇气尝试难度较大、较辛苦的教学内容,竞争意识差,缺乏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第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
二、处理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方法
1.提高认识,弄清原因,全面发展
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意识不足有多方面原因,教师首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了解体育及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对于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地增强体育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发挥特长。
2.强调纪律,严格考勤,加强合作
由于体育课堂相对宽泛,所以教师更应该强调课堂纪律。笔者也经常遇到迟到、练习不认真的学生,但笔者会先问明原因,再给予引导和适度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再给予一定的惩罚,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教学活动重在一个“引”字,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合作练习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减少学生不合作的情况,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3.多激励,多表扬,注重趣味
学生的意志品质对衡量其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十分重要。笔者经常对学生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上,笔者会选用一些能培养意志品质的练习,尽可能安排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4.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只不过在集体、社会要求与自身需求发生冲突时,选择了利己的做法。实际上,这属于道德观与价值取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相互合作的练习,让这些学生的价值得以体现,获取成功的体验。对不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必须严肃批评,以促进他们转变,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惩罚。总之,在正面教育、严格要求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以情动人、以爱育人,切忌简单粗暴。
三、反思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标准的道德规范、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体育技能之外,较强的职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与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工作的第一特征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榜样的教育力和感化的感染力。体育教师的示范,如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在竞赛指导中的“大将”风度,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可见,言传身教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