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法和卷蒸法制备胶布制品对比研究

来源 :橡塑资源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采用模压硫化工艺与卷蒸硫化工艺方法制备胶布制品性能进行对比,发现模压硫化成型由于硫化温度、压力可控,硫化过程中可采取模具、拉伸定型工装等多种手段对制品尺寸、外观进行控制,制备的胶布综合性能及部件搭接口的拼接性能较为优异,其工艺技术含量较高,但同时由于工装、设备较多,造成了成型制造周期长、成本较高.
其他文献
以大长径比深腔薄壁件笔套为例,基于Moldflow软件对笔套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了传统与随形冷却系统.基于响应面的中心复合设计方法建立响应面模型来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熔体温度220℃,模具温度59.68℃,保压时间9.46 s,保压压力60 MPa.对预测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行模拟试验验证.优化后塑件翘曲变形量由初始工艺方案的0.433 1 mm 降低为0.341 6 mm,降低了 21.1%.
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快速识别用户异常行为是目前数据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数据分类分级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了分类分级的准确率,但是中文语体混杂、无监督学习准确率低、有监督学习样本标注工作量大等问题亟待取得关键突破.本文提出多元中文语言模型和基于无监督算法构建样本,突破数据分类分级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用户异常行为分析研究领域,由于样本依赖度过高,导致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较低,本文提出利用离群点检测方法构建异常行为样本库,解决样本依赖过高问题.为验证方法可行性,进一步构建实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国产普通聚甲醛(POM)和2种进口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POM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2种进口低VOC POM的热稳定性均高于国产普通POM,而其表面甲醛含量和不稳定端基含量均低于国产普通POM.与国产普通POM相比,2种进口低VOCPOM的结晶度相差不大,但其晶粒明显细化.
根据特种水下动力电源壳盖一体化对防腐内衬的要求,以正交法优选确定防腐内衬的橡胶配方,以模压法为基础设计了相关的成型工艺路线.对制备的防腐内衬的外观质量、理化性能、耐电压性能等性能检验,检验结果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修饰来优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混合废塑料的浮选分离效果,研究电晕功率和暴露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低温等离子体过程中的修饰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可以有效扩大PET/PVC的可浮性差异,电晕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通过抽氢反应的途径,在聚合物表面选择性引入含氧官能团.对PET/PVC混合物进行修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晕功率600 W、暴露时间5 000 ms.在PET/PVC混合废塑料进料验证中,P
从聚乳酸(PLA)透明增韧的方法、途径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LA透明增韧的研究现状,采用无机纳米粒子、成核剂、传统弹性体、降解柔性材料与PLA共混,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PLA的透明增韧.对共混型PLA进行透明增韧的机理、配方及工艺方法等还有待于系统地深入研究.
主要论述涉水振动和噪声控制橡胶涉及的有关原理及相关技术,包括衰减共振、隔离高频振动、附加阻尼处理、噪声控制(相对于减、隔振和附加阻尼处理)与水中应用橡胶的关系和相关影响.
通过主体耐介质胶种的甄选,粘和剂种类和用量的变化、防老剂种类及用量的调整,对耐油配方胶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数据对比,得到一种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耐油耐老化胶布用胶料配方.
本文研究了新型无机硅填料在矿用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基部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填料等量替换传统白炭黑后,胶料的生热指标明显下降,成品轮胎的寿命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重工业、矿山的繁荣也带动了橡胶制品的大量消耗,我国现阶段橡胶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自动化控制的科研成果备受关注,尤其是自动化仪表的运用非常普及,本文将从自动化仪表的产生、分类、在橡胶行业的具体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提出自动化仪表为我国橡胶工业及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