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同伴教学在刺法灸法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ONG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疫情时代同伴教学法(PI)在刺法灸法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针灸推拿专业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同伴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同伴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成绩为(89.08±2.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95±4.12)分(P<0.01).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伴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结论:同伴教学法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课程思政正是实现课程教学与育人同步进行的教育新模式.本教研室对医学遗传学教学进行了思政元素发掘和融入课程的探索.作为一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医学遗传学实施思政元素融入具有其独特优势,我们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使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预防痛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痛风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人进行参照,设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痛风组体质分布以平和质、湿热质为主,健康组以平和质为主;痛风组超重和肥胖比例较健康组高(P<0.05).结论:湿热质是痛风患者的易感体质,痛风的发生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目的:分析医院口腔科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中成药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选取医院口腔科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率较高的中成药包括康复新液(17.9%)、复方两面针漱齿液(14.47%)、清火口胶(12.63%)、口炎清颗粒(11.84%)、香荷止痒软膏(9.21%)、龙掌口含液(7.63%)、咽康含片(6.84%)、牙痛宁滴丸(5.26%)、牛黄清火丸(4.74%)、黄连上清丸(3.95%).其中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8例存在不合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专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回顾、理论研究、质性访谈、德尔菲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对22位临床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旨在为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专业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为后续优化相关改进措施提供内容框架.
面对后脱贫时代,中医药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在立德树人层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给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挑战.中医药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困难学生基本保障受影响、基本情绪易波动、医路前景变迷茫、育人实效打折扣等困境.本研究通过以保障性资助构建精准资助保障机制、以政策宣讲网络育人构建励志资助宣传机制、以“互联网+”管理构建智慧资助树人机制、以中医药文化构建文化资助育人机制等路径深化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能力,建立起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滋养、道德浸润、能力拓展与精神激励.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根据专业、课程、学情特点,确立思维培养的课程思政目标,将理性、客观、整体、中和、辩证思维培养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借鉴香港大学导修课的理念和方法,基于思维培养的具体目标对导修课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在导修课实践中,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不仅加深了对中医学的理解,提高了传统文化素养,而且对培养理性、客观、辩证等思维特质有所促进.
高校学术科技社团是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学术研究的自发性群众组织.加强学术科技社团建设、构建学生社团学习共同体是中医药院校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社团思政育人实效的现实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学术科技社团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探究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特性及与学术科技社团的融合机制.中医药院校可从整体一致性、成员组织性、系统开放性、行为主体性四个维度,协同推进学术科技社团学习共同体价值意蕴的有效实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大背景下,探讨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机遇,发掘太极拳国际化传播遇到的困境,并进行思考与总结.研究认为,在目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机遇下,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还存在区域文化差异、教学不完善、高水平人才缺乏等问题.如何突破困境,进一步推动我国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是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目的:调查创伤外科患者对中医药技术的需求及认知情况,为中医药技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接诊的96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量表了解患者的中医药技术需求及认知情况.结果:患者对中药汤剂、中医情志护理、穴位按摩、耳穴埋豆护理、中药涂敷、艾灸、埋线疗法、针灸、推拿等均有一定需求,91.67%的人对中医药护理效果表示肯定,6.25%的人认为中医药护理效果一般,2.08%的人认为中医药护理无效.患者对中医药技术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付费模式会影响
文章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下人文和医学病例,结合温病学的课程特点,为培养“厚基础、重传承、强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优秀中医人才,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单纯知识输灌式教学,积极开展并构建“教、学、演、论”四位一体的思政教学新模式,融知识、思政、兴趣、能力为一体,实现了温病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