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体验彰显习作个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习作教学追求的是“先体验后习作”的活动过程,引导小学生在“体验—写作—分享”这样不断反复的沉淀中激活学生的真情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真正实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思,我手抒我情”的目的,解决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假、大、空”和学生作文“抄、凑、拼”的弊端。
  一、还原生活情景,唤醒沉淀体验,引导学生说真话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还原学生日常生活所亲身经历的内容,唤醒学生对这些熟悉事物的体验,从而有效拨动学生沉淀的思绪,最大限度地释放积累的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如阮书敏老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妈妈的白发》这篇作文时,凭借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一次晚饭之后,和父母一起坐在客厅闲聊,你在妈妈的身后摆拢着她的头发,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秀发里夹杂着几根白发,心里好难过,想告诉妈妈,又开不了口,怕妈妈伤心难过,于是你提笔写下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然的引发出学生的由衷之言,使学生的写作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使文章生气盎然,个性凸显。
  二、描绘生活见闻,释放言语积累,鼓励学生写实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因此,我们期盼通过体验式习作教学带动创作,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知人间冷暖,情感悲喜,物换星移,花开花谢,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语言方式,依托想象与联想等来描摹再现自己的所见所闻,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如邓文访老师在《找春天》的习作指导课上,先让孩子们谈谈看到的、感受到的春光美景,然而老师看到效果还不够理想,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景色千篇一律都是绿树、红花。于是邓老师话锋一转:“有没有哪位同学观察到的是不同颜色的春天的?”学生一脸愕然:难道还有不一样的春天?班长犹犹豫豫地站起来:“老师,我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春天。”“哦?有意思 ,接着说。”老师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班长接着说道:“春姑娘穿着绿衣裳来了,两手还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植物种子,红的,黄的,紫的,蓝的,黑的,橙的,青的……这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春天!”小韵说:“我眼中的春天是白色的。春天就像一张洁白的纸,是春姑娘在大地上翩翩起舞,舞出了绿树绿草;舞出了千姿百态的花朵;舞出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舞出了天边的那片绚丽的云彩……这张白纸就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了!”……学生的话题打开了,大胆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又一幅春天的精彩画卷。透过学生们热烈的话语,我们发现同一项体验内容在不同的学生体验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采,这就是体验式习作教学的魅力与价值。把说话训练与作文形式和作文内容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讨论和描述,再进行书面作文,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肆意地流淌,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习作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融入生活实际,开凿习作源泉,引导学生道实感
  “体验式”习作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内容观、时间观和空间观,拓展作文实践空间,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写作—分享”这样不断反复的沉淀中了解世间百态,窥视人情泠暖,感知世事变迁,品尝生活滋味,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就能为习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给学生带来一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惊喜,学生的独特体验就会在文本中肆意地流淌,自然而然孩子们就会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道实感,这样才能摒弃习作上的“拐、作、造、假”甚至“克隆”的歪风,生成出许多更优秀的作文。比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采访名人趣事,调查家乡变化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投身生活,使学生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发展能力,磨砺个性,发展个性需求。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是中职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微课是新的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可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化需要。本文以《动态网页设计》为例,探索在一些信息技术类的课程中将项目教学与微课有机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的应用优势与特色,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项目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多次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与教
一、实施背景  河源市地处广东粤北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全力以赴推动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全市经济稳中有进,2014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取得“两金两银”的佳绩。  随着职教集团化办学正在全国各省市展开,职教集团办学模式有利于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
校本课程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的课程开发”两层含义。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即由学校及其教师所进行的国家政治课程、地方课程以外的政治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多见。广州外国语学校结合本校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对初、高中思想品德(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拓展,独立开发《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为政治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课程资源,在提高学生国际理解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不但在课堂教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教师的内心信息还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专业、乐观自信的心态去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融入卡通角色,巧设游戏方案  根据学生的总体性格特征,遵守纪律的水平,他们的绘画基础、兴趣爱好等,结合低年级学生性格天真幼稚,喜欢幻想等特点,融入卡通角色,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在创建与深化“亮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着重建设“亮丽人生”特色课程。笔者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亮丽教育”文化内涵,对“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做出定位与路径思考。  一、特色课程定位:鲜明个性、综合价值、普及实施  1. 特色課程的选定体现鲜明个性  特色课程首要特征是“特”,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本校其他课程而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本校
微课作为视频资源,其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使用范围也没有一个特殊的限定。当今流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把微视频资源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当然有其重要意义,把这一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温习巩固也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优势和作用。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点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是教师和学生感到痛苦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利用微视频资源来讲授语法知识,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课题组在高中英语语法教
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体能素质等。体能素质是基础,决定能否工作;德育素质是关键,决定着工作态度;文化和专业素质是核心,决定着工作的能力。  以顶岗实习为例,全部实习过程可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回程四个环节,所以不同环节应进行不同的素质教育。  一、实习前教育  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约守时,时间观念强,工作作风
在实施“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中,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知道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从而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时,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审美因素,选取恰当的美育方式,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美育
Phonics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有国家都使用并推广的一种单词拼读法之一。英语词汇中有70%的规律单词,都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拼写出来。自然拼读法是用26个字母的发音、5个元音字母与前一个辅音字母相拼进行操练的拼读法,可以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率,为学生以后学习英语、牢记单词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学年起,《广州版小学英语》(2012年版)新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全面推行使用,对Phonics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