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本文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篮球运动员在技战术训练中进行心理调节训练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训练方式。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心理调节;反馈;自我心理训练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Basketball Players
LI Jian-xin
(Henan Ball Games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Psychological trait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raining. This article, after understanding basketball players i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terms,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mental regulation in training of players and some actual way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Keywords】 basketball player, mental regulation, feedback, se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日趋激烈,已不单纯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战术的竞争,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能力的较量。在比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1〕。心理训练能使身心负荷量大大增加,并能大大的提高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能力,做到临场无畏。
1心理训练的任务
一般心理训练,可以培养和激发运动员对训练的良好动机和态度,发展和提高从事篮球运动所需的心理品质,提高对自身状态的控制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对外界的适应和干扰能力等等〔2〕。同时还对发展他们的智力、陶冶情操、增强机制的活动能力、培养勇猛顽强和协调配合等作风与品质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2心理训练的原则
2.1自觉性原则
指训练过程中不断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启发引导运动员自觉积极地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在训练的安排上要尽可能满足队员的愿望,使他们在自愿、自励的基础上进行训练,使队员富有朝气、主动精神、善于独立思考,从而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2.2因人制宜原则
由于每个人性格特征和训练基础不同,必须根据不同队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3环境调节与自我调节相结合原则
根据赛区的天气、场地、裁判、观众甚至吃住等都要采用一些切实的手段,以适应比赛需要,特别要强调自我调节与训练实效。
2.4系统训练原则
要求在全年训练中安排心理训练,采用系统的科学手段予以施教,让队员体会到心理训练是有必要的。
2.5实用性原则
需要教练员用科学的训练要求与多年的实际经验结合,采用一切的实用手段,能在训练与比赛中使队员容易接受并实施,提高自身的能力。
3篮球心理训练的方式和内容
3.1赛前心理训练
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技术和战术准备充分,知己知彼,认识统一,运动员在赛前的体力、技术和战术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是以情绪变化为主的不同心理状态〔3〕。而造成赛前不同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和对成功的渴望与失败的恐惧。它主要包括:(1)最佳竞技状态。这是理想的赛前积极应战的心理状态,主要变现为对竞赛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注意力集中和有适度的兴奋性等。(2)赛前的焦虑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赛前一段时间生理反应失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3)赛前抑郁状态。这是一种“比赛淡漠心理状态”表现为对竞赛态度消极,没有欲望,打不起精神,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等。(4)虚假自信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虚假自信心,实质上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一种恐惧症的反映。为此,教练员要善于引导教育队员端正比赛态度,正确摆正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经常对球员做思想教育工作,要求队员不论是什么样的比赛都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作风,要有足够的信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要使球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激发他们积极参加比赛的的强烈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正确对待每一次比赛。赛前要广泛收集对手的资料,如竞赛地点、时间、场地器材等情况,对对手进行正确的估量,知己知彼,做好赛前心理准备。
3.2赛中心理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必须要求运动员有不断完善运动技术的愿望,对比赛中发生的情况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篮球比赛和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要敏锐地观察判断情况,果断做出决定与对手进行抗衡,这时理性和情感占首要地位,也决定了专项心理训练的内容。意志品质对篮球运动员来讲尤为重要,意志是意识中的一个积极方面,他与理性和情感相统一,在困难的情况下调节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运动员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地目的性、主动性、自制性、坚毅性等,这些品质很难进行直接评价,在各个竞技项目中的作用,也是难以区分的〔4〕。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很高,这样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比赛中的地位和取得运动成绩的社会价值,从而更好的创造性地对待训练任务。
赛场情况千万变化,球员的心理状态也随比赛性质、任务和战局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一个职业篮球俱乐部球队的整体训练水平固然是比赛的中取得优势的基础,但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临场技战术正常发挥的保障。在篮球比赛中,强弱的转化往往是由某些心理因素干扰作为突破口的,强队败给弱队往往是由于心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因此,教练员要善于在赛前和赛中做好心理上、思想上的调整工作,克服各种非正常情绪,对于比赛有关的情况要充分估计,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冷静对待。既要鼓励运动员轻装上阵,放下包袱迎接比赛,又要估计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比赛中去。
在比赛中,球员经常会因受到种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比分处于落后或比分接近的情况下执行罚球,临场比赛气氛的变化,对手的情况和观众的情绪等,都会给球员的心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球员掌握心理适应调节的方法。例如,让临场紧张的球员或者年轻的球员先看一段比赛,教练员从旁启示,分析场上情况,同时交代上场后的任务,做好心理适应准备再让他们上场比赛,若不能正常发挥,再替换下来,继续观察比赛,使之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比赛,然后再上场参加比赛。即使比赛经验丰富的球员,有时也会因为观众的情绪或者临场气氛的变化而产生异常的心理。常采用的方式是替换下来,让他观察比赛,冷静头脑,待心理适应后再继续上场比赛。
球员如果临场感到紧张或者想到对手强大而感到害怕时,应该让球员把自己的注意力导向以前某次成功的比赛,想一想自己在获得成功时技战术发挥得得心应手的情况。对于性格急躁、求胜心切的球员,适当要求他们在比赛中时刻暗示自己要大胆、果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教练也应多予以鼓励,切不可在场外大喊大叫。
3.3赛后心理训练
比赛总会有胜负,无论胜负都会对球员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胜时会产生满足感,对胜利的优越感,愉快的振奋感和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确信自己的力量,可激励球员更加刻苦的训练,但有些球员也会产生骄傲自满、盲目自信、懈怠疏忽松散等消极情绪。当比赛失败时,球员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为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等。所以,在比赛结束后,很有必要对球员进行心理调整。
首先,应要求球员正确对待胜负,使球员尽快消除比赛成绩的不良干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比赛的得与失,汲取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对方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其次,要消除不正常的心理影响,例如,有些球员抱怨裁判不公,场地条件差,甚至抱怨同伴配合不好等,这些都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比赛结束后,球员紧张激烈的情绪往往不会马上消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消除这些紧张情绪,对队员进行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的教育,帮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训练计划,并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
4结语
比赛中仅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使运动员缺乏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表现为过度兴奋、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比赛顺利就盲目乐观,遇到挫折就信心不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会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心理训练,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提高训练手段的有效程度,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对提高比赛成绩、发挥最高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慎年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孙民治等,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朱川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国外体育科学,1997(1).
〔4〕李敏杰.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心理调节;反馈;自我心理训练
On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Basketball Players
LI Jian-xin
(Henan Ball Games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Psychological trait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raining. This article, after understanding basketball players i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terms,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mental regulation in training of players and some actual way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Keywords】 basketball player, mental regulation, feedback, sel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日趋激烈,已不单纯是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战术的竞争,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能力的较量。在比赛中当双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1〕。心理训练能使身心负荷量大大增加,并能大大的提高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能力,做到临场无畏。
1心理训练的任务
一般心理训练,可以培养和激发运动员对训练的良好动机和态度,发展和提高从事篮球运动所需的心理品质,提高对自身状态的控制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对外界的适应和干扰能力等等〔2〕。同时还对发展他们的智力、陶冶情操、增强机制的活动能力、培养勇猛顽强和协调配合等作风与品质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2心理训练的原则
2.1自觉性原则
指训练过程中不断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目的,启发引导运动员自觉积极地完成训练任务。教练员在训练的安排上要尽可能满足队员的愿望,使他们在自愿、自励的基础上进行训练,使队员富有朝气、主动精神、善于独立思考,从而产生理想的训练效果。
2.2因人制宜原则
由于每个人性格特征和训练基础不同,必须根据不同队员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3环境调节与自我调节相结合原则
根据赛区的天气、场地、裁判、观众甚至吃住等都要采用一些切实的手段,以适应比赛需要,特别要强调自我调节与训练实效。
2.4系统训练原则
要求在全年训练中安排心理训练,采用系统的科学手段予以施教,让队员体会到心理训练是有必要的。
2.5实用性原则
需要教练员用科学的训练要求与多年的实际经验结合,采用一切的实用手段,能在训练与比赛中使队员容易接受并实施,提高自身的能力。
3篮球心理训练的方式和内容
3.1赛前心理训练
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技术和战术准备充分,知己知彼,认识统一,运动员在赛前的体力、技术和战术等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是以情绪变化为主的不同心理状态〔3〕。而造成赛前不同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对竞赛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和对成功的渴望与失败的恐惧。它主要包括:(1)最佳竞技状态。这是理想的赛前积极应战的心理状态,主要变现为对竞赛跃跃欲试,斗志昂扬,注意力集中和有适度的兴奋性等。(2)赛前的焦虑状态。具体表现为在赛前一段时间生理反应失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出虚汗,四肢发凉等。(3)赛前抑郁状态。这是一种“比赛淡漠心理状态”表现为对竞赛态度消极,没有欲望,打不起精神,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等。(4)虚假自信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虚假自信心,实质上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心理上的一种恐惧症的反映。为此,教练员要善于引导教育队员端正比赛态度,正确摆正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经常对球员做思想教育工作,要求队员不论是什么样的比赛都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作风,要有足够的信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要使球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的,激发他们积极参加比赛的的强烈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正确对待每一次比赛。赛前要广泛收集对手的资料,如竞赛地点、时间、场地器材等情况,对对手进行正确的估量,知己知彼,做好赛前心理准备。
3.2赛中心理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必须要求运动员有不断完善运动技术的愿望,对比赛中发生的情况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篮球比赛和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中,要敏锐地观察判断情况,果断做出决定与对手进行抗衡,这时理性和情感占首要地位,也决定了专项心理训练的内容。意志品质对篮球运动员来讲尤为重要,意志是意识中的一个积极方面,他与理性和情感相统一,在困难的情况下调节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运动员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坚定地目的性、主动性、自制性、坚毅性等,这些品质很难进行直接评价,在各个竞技项目中的作用,也是难以区分的〔4〕。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很高,这样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比赛中的地位和取得运动成绩的社会价值,从而更好的创造性地对待训练任务。
赛场情况千万变化,球员的心理状态也随比赛性质、任务和战局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一个职业篮球俱乐部球队的整体训练水平固然是比赛的中取得优势的基础,但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临场技战术正常发挥的保障。在篮球比赛中,强弱的转化往往是由某些心理因素干扰作为突破口的,强队败给弱队往往是由于心理上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因此,教练员要善于在赛前和赛中做好心理上、思想上的调整工作,克服各种非正常情绪,对于比赛有关的情况要充分估计,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冷静对待。既要鼓励运动员轻装上阵,放下包袱迎接比赛,又要估计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比赛中去。
在比赛中,球员经常会因受到种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异常变化。例如,比分处于落后或比分接近的情况下执行罚球,临场比赛气氛的变化,对手的情况和观众的情绪等,都会给球员的心理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球员掌握心理适应调节的方法。例如,让临场紧张的球员或者年轻的球员先看一段比赛,教练员从旁启示,分析场上情况,同时交代上场后的任务,做好心理适应准备再让他们上场比赛,若不能正常发挥,再替换下来,继续观察比赛,使之更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比赛,然后再上场参加比赛。即使比赛经验丰富的球员,有时也会因为观众的情绪或者临场气氛的变化而产生异常的心理。常采用的方式是替换下来,让他观察比赛,冷静头脑,待心理适应后再继续上场比赛。
球员如果临场感到紧张或者想到对手强大而感到害怕时,应该让球员把自己的注意力导向以前某次成功的比赛,想一想自己在获得成功时技战术发挥得得心应手的情况。对于性格急躁、求胜心切的球员,适当要求他们在比赛中时刻暗示自己要大胆、果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教练也应多予以鼓励,切不可在场外大喊大叫。
3.3赛后心理训练
比赛总会有胜负,无论胜负都会对球员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胜时会产生满足感,对胜利的优越感,愉快的振奋感和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确信自己的力量,可激励球员更加刻苦的训练,但有些球员也会产生骄傲自满、盲目自信、懈怠疏忽松散等消极情绪。当比赛失败时,球员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为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等。所以,在比赛结束后,很有必要对球员进行心理调整。
首先,应要求球员正确对待胜负,使球员尽快消除比赛成绩的不良干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比赛的得与失,汲取经验教训,虚心学习对方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其次,要消除不正常的心理影响,例如,有些球员抱怨裁判不公,场地条件差,甚至抱怨同伴配合不好等,这些都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比赛结束后,球员紧张激烈的情绪往往不会马上消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消除这些紧张情绪,对队员进行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的教育,帮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训练计划,并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
4结语
比赛中仅凭经验和习惯顺其自然,就事论事,临时处置,使运动员缺乏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表现为过度兴奋、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状态,比赛顺利就盲目乐观,遇到挫折就信心不足,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会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心理训练,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能提高训练手段的有效程度,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对提高比赛成绩、发挥最高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慎年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孙民治等,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朱川平.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国外体育科学,1997(1).
〔4〕李敏杰.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