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分析——兼谈对我国“X”证书发展的启示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1+X”证书制度尚处于推进阶段,尤其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与考核仍需积极探索与完善.德国“双元制”职业资格考试具有如下特点:联结教育体系与职业体系的“教育职业”作为基础、相辅相成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实施机构”的组织机制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证书考核过程.参考其经验,我国“X”证书未来良性发展需树立核心职业理念,平衡教育性与职业性;明确“X”证书功能定位,实现证书间互融互通;完善“X”证书考核政策,加强培训评价组织建设;聚焦“模式”“内容”“方式”三要点,完善证书考核过程.
其他文献
独立学院是经济驱动、人口增长和教育改革浪潮等多重因素聚合驱动的产物,历经初创生存期、规模扩张期、发展转设期等三个阶段,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升级需求和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对“优质教育”的倾斜导向,独立学院转设势在必行,至今已经进行两轮转设工作,探索出职业技术大学、地方学院和民办本科三种主要模式.独立学院转设已经被纳入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资本离场后的动力保障问题、母体离开后的质量提升问题和独立自主后的特色创建问题.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前景在于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专业发展、师资队伍、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情况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直较为稳定,以顶岗实习为特征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针对这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要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在充分理清现实发展基础的前提下找到发展突破口.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在总量和生均上均得到较大改善,经费保障较充足,师资队伍发展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办学空间有限、教师结构欠优化、经费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性较大等挑战.针对问题和挑战,建议各地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优化学校布局结构;从质量、规模和结构方面全面加强师资队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旨在促使残疾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就业或创业能力、继续深造机会,益于学生融入社会,并能够有效衔接初、高等职业教育.基于融合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包括宏系统层面政策、外系统层面政策、中系统层面政策、微系统层面政策,并强调过程机制和时间作用的发挥.在现实层面,其在政策选择价值观、政策目标群体、政策制定内在逻辑、政策文本内容等四个方面存在难点,即这一政策支持体系的现代化和衔接性显现不足.基于未来发展,需要从建构“政府、企业、个体共同参与”的政策价值观,建立特殊职业教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