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爱的藤幼儿园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yyy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藤幼儿园坐落于宽广而宁静的东京郊外,凡是参观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看着孩子们在楼顶上忘我地快乐奔跑的身影,旁观的成人们无不感受到幼儿心中的本能正在被唤醒。这种能够激发幼儿感性的幼儿园,正是给孩子们带去真正快乐的幼儿园。
  藤幼儿园首先吸引民众眼球的自然是它特别的外形。这里的空气新鲜又温暖,这里的设施朴素又实用。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藤幼儿园实现了将所有单纯的要素浓缩为一体,返璞归真,不刻意追求现代感和科技感,却也能从质朴的环境中嗅到时尚的味道。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给园内幼儿提供了无数探索和学习的细节,从外观的设计到室内室外环境的创设,处处透着幼儿园细腻的教育理念,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幼儿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经验的机会。在许多人眼里,这所幼儿园的环境尚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张牙舞爪的树枝,坚硬锐利的墙角,都可能让奔跑打闹的幼儿受到伤害。但是,园长加藤积一却坚持认为不应该过多地保护幼儿,这些所谓的“安全隐患”不是给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增添危险,而是让幼儿懂得如何在幼儿园避免受伤,给幼儿提供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机会。
  除了建筑与环境,这里的教育,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也令人着迷。在藤幼儿园,教师无不怀有极大的真诚与热情面对幼儿,并坚定地信赖幼儿,而家长亦全心全意地信赖幼儿园。这座椭圆形的建筑到底包含了多少吸引人的秘密?《藤幼儿园的秘密》给读者揭示的秘密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神秘莫测,也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纷繁复杂。相反,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淳朴香甜的气息,似能捕捉到教育的灵魂,又能嗅到幼儿在藤幼儿园快乐成长的自然味道。加藤积一园长的话语简单、朴素、温暖、聪慧,既是富于哲理的教育格言,又是意味深长的智慧名言,带给我们关于幼儿教育的启示,令人越品越有味道。
  《藤幼儿园的秘密》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开门见山地阐明了一个观点——园舍就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工具。第一章从园舍本身的建筑设计理念出发,介绍了藤幼儿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椭圆形屋顶是如何建成的,幼儿是如何在椭圆形屋顶上快乐奔跑的,那些喜欢躲在角落里的内向的幼儿也在开阔的椭圆形屋顶上积极地融入了集体生活,很快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成人置身于藤幼儿园,总觉得到处都在发出可能导致幼儿受伤的危险信号,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提醒幼儿“这里很危险”“那里要小心”。但其实越是不提醒,他们越是能自己学到更多。在自然界中,置身险境可以使动物逐渐掌握生存之道;幼儿也一样,一边努力适应身边各种各样的环境,一边成长。如果将幼儿园时期看作幼儿迈入社会前的准备阶段,那么幼儿园的环境就应该像一般的社会环境一样,成人不要过度保护,而要适当保留一些危险,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躲避危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章介绍了藤幼儿园特色的蒙台梭利教育。究竟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每次问加藤积一园长这个问题,家长们都会得到一个极其简明扼要的回答:“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分为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语言教育、算术教育、文化教育五大领域。根据孩子们的发展特点,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的教具。但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并不在于使用教具,也不是拘泥于使用所有的专门教具,更不是只有幼儿使用教具的时间才是开展蒙台梭利教育的时间。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是能引起他们“想试一下”的兴趣的东西,这也是蒙台梭利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能仔细琢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即使不使用高档的专门教具,也能轻松实现蒙台梭利教育。藤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教育最重要的是,幼儿是否能够发现让自己全神贯注的事物。而教师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幼儿的自由。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特点,以帮助他们获得适宜的发展。
  第三章介绍了幼儿们是如何度过在园时光的。在藤幼儿园,幼儿们每天有两个小时的“自学自习”时间,第一次是上午9点到10点,第二次是下午1点到2点。在这段时间,幼儿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既可以选择在室内“工作”,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尽情地奔跑。教师只需要给幼儿准备好能自由活动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即使教师什么都不说,幼儿也会自己决定玩什么,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自主成长。藤幼儿园的环境给了幼儿更多自主体验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尽其所能,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认知水平,获得成长。这才是幼儿时代最重要的事。
  第四章介绍了藤幼儿园的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良性沟通,共同为解决不同幼儿的个性问题做出努力,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养育孩子没有标准答案,成人作为孩子的榜样,是孩子们各种行为的模仿对象,家长和教师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也在经历一场人生的修行,是孩子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第五章讨论了在藤幼儿园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这里,成为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不再是一句口号,不再是一句空话。藤幼儿园里没有要求所有教師都是骨干或全才,只要聚集在这里的人发挥各自的长处、想努力工作就可以了。有热情的“普通人”聚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就会发挥出惊人的力量——这就是藤幼儿园。藤幼儿园宣扬的工作理念是:教师的工作,是照看珍贵的生命,代替家长养育儿童,是家长意志的延续。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保育的专家,为幼儿的成长做贡献是应尽的职责。在藤幼儿园工作的教师们都深信自己的工作能创造幸福的未来。
  在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引用了他最尊敬的教育家森信三先生的名言,“人在一生中定会遇到该遇到的人,而且既不会提早一秒,也不会迟到一秒”。不论是谁,在他的一生当中肯定会遇到该遇到的人,而且不早不迟,在最合适的那一刻,该遇见的时候就会遇见。加藤积一园长认为他与孩子们的遇见,孩子们与教职工的遇见,都是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正因为有了这种“恰好”的遇见,才缔造了充盈在藤幼儿园的满满的幸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读书课程是一个以整册书为基本阅读对象,侧重经典阅读、深度阅读、精神成长阅读,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和技能,提高阅读素养的课程系统。它是在基本保留现有课本学习系统的前提下,把课本学习系统有机地整合到读书课程体系中,用全新的理念把有关资源、方法、路径内嵌到读书课程结构中,使之升级成为更合理、更全面、更上位的阅读培养系统,是一次校本化的改革尝试。它主要是把读书系统
班集体建设始终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核心议题。伴随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何以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新需求、适应社会新期待的班集体,成为很多中小学积极探索的焦点问题。中国班集体建设正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实践,在不断回应社会各界对优质集体教育诉求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中国特色”。那么,如何理解这种中国特色班集体的构建过程?如何生成中国特色班集体的理性认知与话语共识?这些问题的实质正是班集体的生成逻
一、我的家庭与受教育经历  我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家中五口人,父亲是一位工人,母亲靠给别人洗衣服、做小工等谋生,家里还有两个弟弟。那时我们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是破草鞋。  6岁时,我开始在家隔壁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上学。当时学校的辍学率很高,虽然我也为了挣学费常常逃学去挑煤,但最终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了学校发的红榜①。小学毕业之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我和二弟一起挑煤、挑盐,干了大约10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断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名作,作者卞之琳,也是中国新诗史上技艺最高超的诗人之一。虽然诗人本人并不认为《断章》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客观上,对《断章》的解读却占据了卞之琳研究的很大一部分,这与这首诗让人百读不透的含义有关。  卞之琳本人把这首诗解释为一种相对关系,〔1〕而在关于《断章》最普遍的解读中,除了卞之
【摘 要】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前一次提问的回答而产生的临时的、随机的、穷追不舍的提问。它是课堂生成必不可少的教學艺术,是一个教师教育智慧在课堂上的灵光乍现。在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随机捕捉课堂上的问题资源,“巧借追问,悟读诗心”“巧借追问,畅通气脉”“巧借追问,开悟性灵”“巧借追问,优化思维”,引领学生追根溯源,或触类旁通,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则可以充分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示范引领作用,
陈成龙老师这堂公开课引起这样的争议,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都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将探究性学习作为突破口,来颠覆以往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语文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
我与孙佳威老师认识已经将近20年了。2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经历了教学改革的洗礼,一起走过了实践创新的磨砺。在北师大项目学习中的每一次争论、研讨,在吴正宪导师带教团队中的每一次实践、辩论,在教学研究现场会上的每一次携手、互助,都使我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我们既是师徒,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孙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近年来,孙老师一直致力于“抓核心概念,构建知识
在中国四川省南部有这样一所县城中学,自建校以来共为国家输送了51名飞行人才,600余名军警、政法院校学员,其中空(海)军飞行员24名,民航飞行员27名。2015年的飞行员录取人数居四川省第一名,全国第二名,并创全省纪录;2016年飞行员录取人数蝉联全省第一名,保持全省纪录,全国第二名;2019年,共16名同学成功考取飞行员,刷新了四川省单所学校单年飞行员录取纪录(不含飞行员基地校),居全省第一,全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音乐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文化理解。为了在音乐课中更好地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立足课堂教学,研究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理解”,通过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疫情期间,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
【摘 要】梳理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特征和新的挑战,把脉学校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十四五”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围绕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体现新时代教师教育精神,从指导思想、总目标及主要任务、实施路径及具体措施,提出学校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整体思路。找准学校新时代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内驱动力及实施路径、具体抓手,为高等院校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现代化建设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