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最主要的场所,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学习氛围。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加强情感投入,开启学生的心灵是重要前提。
  白居易在论诗时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笔者在进入教室时除了以美好的形象和饱满的热诚感染学生外,在进入课文时多以各种读为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为一体,营造热烈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最佳开头。
  如《春》一课,在板题后我说:“同学们,《春》这篇课文老师学生年代就已学过,后来做老师又多次读过、教过,现在老师已经能一字不落地把它背下来,你们信吗?”学生听此,一边用质疑的目光看着我,一边热烈鼓掌。我要求学生听一听这部作品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曲春的赞歌,或是一幅春的风景画?我在配音下,声情并茂地背诵,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引入课文,使他们个个神情专注地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
  二、借助现代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充分发挥多媒体及其网络系统集声、影、图、文于一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多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人民解放軍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20日晚上发起渡江战役。面对长江天险及国民党苦心经营数十年长江防线,解放军势如破竹,飞一样横渡长江,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地为此写下一则全面报道渡江战况的新闻稿。这则新闻在当时来说是震惊中外的一个特大消息,然而时至今日已六十多年,学生未必关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则动态新闻的兴趣,从中弄清新闻的基本要求及其五大部分的结构等呢?我巧妙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情境,讲解课文前,我就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壮阔场面,将学生带入情境,同时配以这则新闻的录音朗读,让学生精神为之振奋,甚至忘却了这是视频,情不自禁地向播放的场景中冲。然后呈现电子课文,借助多媒体制作的图文并茂的“长江进攻路线图”等帮助学生体会新闻的特点要求,理清新闻的结构,从而大大强化了教学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是重要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灵活多变,就能使课堂教学如同磁石般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我在每课的教学中,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教学类型等因素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课堂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如《孔乙己》这篇课文,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读过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且该课文是鲁迅回忆童年时的生活,容易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我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入,并进行对比阅读,这样不仅复习了旧课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了《孔乙己》的背景和主题,初感了两篇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摸索出了鲁迅作品的思想脉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在分析课文时,我直接从孔乙己外貌入手,采取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看看孔乙己长什么样,并根据课文中外貌的描写,说说孔乙己的遭遇与性格。而后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孔乙己又破又脏的长衫不离身的原因,从而很自然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孔乙己所处的那个社会和他思想最深处的东西。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后,我就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文中表现孔乙己遭受人们嘲笑戏弄的四个片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之中感知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和封建社会毒害下人们的麻木状态。这四个片断的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许多可比点,我采用对比教学方法,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等对比中深刻体会封建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毒害。小说分析结束后,我还让学生看《阿Q正传》电影片断,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比较中更深入地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整节课,由于教法灵活多样,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分析探究之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重要保障。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主体,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变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被动接受课本知识为师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在每一课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和探求知识的氛围。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我就让学生从网络等处收集和作者及课文有关的资料,并提出自己在阅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上课时,我即以设疑开头,让学生自主交流获得的材料,并提出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让他们围绕提出的“于勒究竟是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轨迹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用已有知识探求未知知识,相互解决问题。最后我在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用投影打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论述,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这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启示?”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小说主题。这节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活动中,不但使学生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且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笔者仅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手段、保障四个角度谈谈如何优化课堂学习的氛围。其实优化课堂学习氛围的角度及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有志之士共同摸索,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力军,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把园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立足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要靠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更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训——园本培训。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园本教研环境  我园现有“80后”教
摘 要: 本文就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评析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小说《囚鸟》。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科幻、黑色幽默等手法,精彩的讽刺语言,简洁新颖的文体描绘了一幅“希望的国土”的讽刺漫画,暴露了整个美国其实是一座实行最低限度警戒的监狱,无情地撕下了美国“民主、人权”的自欺欺人的面纱,呈现了一个荒诞而黑暗的世界。  关键词: 库尔特·冯内古特 《囚鸟》 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  
摘 要: 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的语言学理论将语言研究引入新的轨道,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学科,在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索绪尔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及贡献,揭示了其存在的局限。  关键词: 索绪尔 结构主义 语言学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结构主义理论对哲学、心理学、历史学
摘 要: 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文言文的教与学,以求抛砖引玉,攻克文言文教学的难关。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要求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要求  文言文语言精练,思想深刻,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古人留给世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语文新课程
摘 要: 思维训练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却没有一门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训练课程,导致思维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与之关系极为密切的语文学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作者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必须将思维训练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 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体系 系统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思维训练也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教师讲完课堂内容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往往提不出来,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也是学生质疑能力弱的一种表现。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质疑,想方设法创设质疑的情境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作用,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文本到生活,从语文到文化”的思路,并对这三种思路,用理论结合事例的方法,做了具体的阐述和系统的诠释,最后指出:“教学有路,但无定路”,要因“材”择路,灵活运用。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思路 阅读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能让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品味优美的语言;它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情感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深入思考、剖析读物。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的感触和思想,阻碍了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总结认识,提炼文章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从而提高文学修养。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