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养为本”的教学导向下,强调知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特别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存在被忽視的现象。“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强调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以兴趣激发调动学生积极建构知识,获得知识意义,达到素养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35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是以“兴趣引领贯穿课堂始终”为核心,强调把兴趣“打开”。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把兴趣划分为教学起始点的原生兴趣、教学重难点的伴生兴趣、学习迁移点的衍生兴趣,由兴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积极建构知识,获得知识意义,从而达到学生素养培养的目标。从知识的角度看,要能持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不断通过获得知识的意义,从而明确知识的价值。
  一、“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的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化合物知识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物质及物质的性质的事实依据,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即能为前面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性知识的运用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也能为学生打开化合价多价态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大门。同时,能够为学生知识的迁移提供丰富的事实。
  2.教材内容分析。
  氯原子结构是决定氯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但是从氯气单质到氯化合物转化的宏观表现是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表征的体现,氯原子结构决定氯气的性质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微观本质的体现。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分类作为化学理论性知识,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来学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也是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及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等知识,为学习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能对氯水的成分进行假设。
  (二)学生的心理分析
  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其认知方式和逻辑都开始发生变化。并且开始有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和求知欲,对于知识的表征也会发生变化。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上。而且学生的心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最难分析的部分。
  (三)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对于氯原子结构为什么会影响氯气的性质,氯气转化成“漂白液”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为什么都有化合价的变化等这一系列隐藏的知识可能会感兴趣,也是本节课伴生兴趣的来源。
  学生对于怎么从不同角度去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氧化性与元素的化合价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问题隐藏的知识可能会感兴趣,也是本节课原生兴趣的来源。
  学生对于卤素元素是否与氯气的性质学习一样,是否可以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学习卤素元素的知识,一系列问题隐藏的知识可能会感兴趣,也是本节课衍生兴趣的来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次氯酸的性质、氯水的性质及成分。
  五、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解决法、创设情景法、实验验证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一)基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入本节课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原生兴趣。基于转化观和分类观从单质氯气化合价的价态变化到探究反应产物氯化合物的内在规律的设计思路,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得知识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次氯酸的性质并突破教学难点,引发学生的伴生兴趣。结课阶段以知识本身的迁移价值到卤素单质的性质预测,升华衍生兴趣。通过层层知识的挖掘,进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奇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与已用知识经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不断同化、顺应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也充分体现了主体求知的渴望。
  (二)教学反思
  通过以兴趣贯穿课堂始终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奇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与已用知识经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不断同化、顺应等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也充分体现了主体求知的渴望。
其他文献
【摘 要】老话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好数学,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作为数学这门学科的最基础和入门的部分,也是在学生未来日常生活中实用性最强的知识之一,因此也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数学本身是一门值得探索的有趣学科,而一味依赖相对枯燥的传统机械式教学很难使小学生们真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更加无法要求学好、学扎实,
学位
采用传统的好氧生物技术处理污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跌水曝气利用势能的转换实现复氧,与鼓风曝气、机械曝气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能耗小、易操作等特点,已应用于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工艺设计中;在污废水处理方面,跌水曝气工艺可以适应丘陵和山区的地形特征,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工程造价,是一种低成本的曝气充氧方式。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典型的好氧污水处理技术,属于生物膜法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已广泛用于生活污
随着二次电池的大量生产、使用和废弃,其管理和最终处置已成为一个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处置方案中,再生处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方案:它不仅可以解决废弃二次电池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且对电池中有价金属进行再生回收并循环利用,也有效的缓解了资源的紧张,因此成为处理与控制废弃电池的最佳途径。本文总结归纳比较了目前废弃二次电池再生处理的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其他新生再生处理的技
超支化聚合物微球近年来获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而其分支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以其更优异的性能脱颖而出,但就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领域中关于超支化聚硫醚以及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紫外光点击化学及分子自组装制备超支化聚硫醚微球,并探索了其在环境及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硫辛酸(LA)及丙烯酸羟乙酯构造端基分别为双硫键和碳碳双键的单体小分子,再经过还原使双硫键断裂成两个巯基,
钨极氩弧焊(TIG)是一种高质量的焊接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焊接效率低,通常只应用于薄板焊接和厚板的打底焊中。如何在保持其优点的基础上,提高它的焊接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