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呢?本文试从“让学生寻找习作的途径;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让学生自我赏识与互动赏识;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途径 兴趣 赏识 评价 体会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呢?在农村的教育中,学生对习作普遍厌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以下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寻找习作的途径
习作是学生思想水平,情感水平,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综合体现是判断教学目标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为了不让小学生的初学写作时不产生恐惧心理和神秘感,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心中所想的话用文字写出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赋予习作要求。结合各个阶段,首先必须提高小学生写日记能力。把自己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从小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见闻和感受。如果我们不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忘记,所以我们的手要勤,久而久之,我们的知识就会提高,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养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不难,关键在于做到“六勤”勤看、勤听、勤想、勤问、勤记、勤写。逐渐地培养自己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自觉地并能持之以恒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必须坚持,把自己最有意义,最感兴趣的人或事记录下来,这也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那么又要如何培养呢?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过高的要求与过低的评价,漠视或否定了学生自我表白的价值,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厌烦,根据现在课改赋予的习作新的内涵,应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对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应予鼓励。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尤其是小学生。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激励的语言,都会融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应在不同情感上,给予肯定,给予赏识,给予赞美。
三、让学生自我赏识与互动赏识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传统的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这种教师越俎代庖,一改到底,把学生放在非主体的地位,不仅挫伤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自主性,还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这种评价是教师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好恶来评价习作,对自己的口味能得到优等成绩。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便妄下断言,给劣等等级,对一些有创意的新款的学生习作可能是一种扼杀。因此,应改变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自我赏识,自我评价。自我赏识的教育本身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也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学会点亮心中的明灯,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因此我把评价作文的机会和优先权先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作文,自改作文,如:有没有错别字、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词语搭配是否合理、段落安排是否得当等。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打上等级。还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最满意的语句,句子或片段,自我赏识。《语文课课程标准》(实验搞)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我还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赏识。让学生相互评改,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自己的优秀习作能被同学所肯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改他人的习作,能迅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借鉴别人的构思、布局、方法。从中领会到写法,提高习作技巧,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习作评語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在的习作评语,应该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学生草率完成一篇习作后,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赏识、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为习作写评语使,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评价的评语有许多形式,不同习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在他们的习作中常出现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好处或是惊人之语时,我就采用欣赏的评语,进行夸张鼓励,写上“你的知识面真广,读者一定会佩服你的。”“你的文章很有想象力,语言表达也很出色,只要你继续努力,你的文章一定会刊登”“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对学生习作的优点也极力赞扬,如:“这个词用在这很贴切”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的优点,又能增强他们超越自我的信心。如:指导式评语也要做到,恰如其分,注意启发,不能越俎待庖,否则,学生会有逆反心理,失去写作的信心。但也不能过于笼统。例如:“较好”、“欠妥”、“不生动”之类。因此,既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用意,又要指出学生习作的不妥之处,还能给学生留下自考和自我修改的空间。如:一位同学在习作中写他的妈妈,从动作,语言中写出妈妈平日的劳苦以及对他学习的担心,表达了他内疚。在习作评语中,我这样写的:“从你对妈妈的动作及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你非常爱你的妈妈,懂得妈妈的辛苦,如果再加进神态的描写就更好了。当妈妈看到你学习心不在焉时,她的神态是怎样的?反映出妈妈怎样的心理活动?”还有一位学生在《教师我想对你说》一文中写到他很想在教师节送一件礼物给老师,可是他的零花钱不够,没有买,感到很遗憾。于是,我在他的习作里运用交流式评语写了一段话:“想不到内向的你有如此丰富的情感,老师读了你的文章,深感感动,这文章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谢谢!”鼓励式评语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评语,有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学得好,但作文能力差,错别字多,因此不能光评语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还要鼓励。我是这样给她写评语的:“你的数学成绩很好,难道写文章就写不好吗?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相信你的文章和你的数学一样出色。”这样激发了她写作的动机和写作欲望。总之,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习作评语,对学生来说是字写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是多种多样的,应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多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让学生的习作变“要我写”变“我要写”。
以上是我多年来的几点肤浅体会。寻找习作途径,提高习作兴趣,对学生习作的赏识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信心,写作习惯,写作水平。而且培养学生相信自我,欣赏他人,积极向上的性格,让我们对学生习作多一些赏识,多一些赞美。
参考文献
[1]徐幼吉.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王婷婷,焦安铭.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山东教育
[3]王锐.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J].作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途径 兴趣 赏识 评价 体会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呢?在农村的教育中,学生对习作普遍厌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以下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寻找习作的途径
习作是学生思想水平,情感水平,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综合体现是判断教学目标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为了不让小学生的初学写作时不产生恐惧心理和神秘感,鼓励他们大胆地把心中所想的话用文字写出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赋予习作要求。结合各个阶段,首先必须提高小学生写日记能力。把自己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从小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见闻和感受。如果我们不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忘记,所以我们的手要勤,久而久之,我们的知识就会提高,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养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不难,关键在于做到“六勤”勤看、勤听、勤想、勤问、勤记、勤写。逐渐地培养自己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自觉地并能持之以恒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必须坚持,把自己最有意义,最感兴趣的人或事记录下来,这也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那么又要如何培养呢?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过高的要求与过低的评价,漠视或否定了学生自我表白的价值,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厌烦,根据现在课改赋予的习作新的内涵,应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对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应予鼓励。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尤其是小学生。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激励的语言,都会融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都应在不同情感上,给予肯定,给予赏识,给予赞美。
三、让学生自我赏识与互动赏识
首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传统的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这种教师越俎代庖,一改到底,把学生放在非主体的地位,不仅挫伤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自主性,还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这种评价是教师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好恶来评价习作,对自己的口味能得到优等成绩。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便妄下断言,给劣等等级,对一些有创意的新款的学生习作可能是一种扼杀。因此,应改变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自我赏识,自我评价。自我赏识的教育本身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也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学会点亮心中的明灯,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因此我把评价作文的机会和优先权先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作文,自改作文,如:有没有错别字、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词语搭配是否合理、段落安排是否得当等。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打上等级。还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最满意的语句,句子或片段,自我赏识。《语文课课程标准》(实验搞)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自我赏识习作的基础上我还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赏识。让学生相互评改,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自己的优秀习作能被同学所肯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评改他人的习作,能迅速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借鉴别人的构思、布局、方法。从中领会到写法,提高习作技巧,达到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习作评語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在的习作评语,应该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学生草率完成一篇习作后,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赏识、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为习作写评语使,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评价的评语有许多形式,不同习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在他们的习作中常出现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好处或是惊人之语时,我就采用欣赏的评语,进行夸张鼓励,写上“你的知识面真广,读者一定会佩服你的。”“你的文章很有想象力,语言表达也很出色,只要你继续努力,你的文章一定会刊登”“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对学生习作的优点也极力赞扬,如:“这个词用在这很贴切”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的优点,又能增强他们超越自我的信心。如:指导式评语也要做到,恰如其分,注意启发,不能越俎待庖,否则,学生会有逆反心理,失去写作的信心。但也不能过于笼统。例如:“较好”、“欠妥”、“不生动”之类。因此,既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用意,又要指出学生习作的不妥之处,还能给学生留下自考和自我修改的空间。如:一位同学在习作中写他的妈妈,从动作,语言中写出妈妈平日的劳苦以及对他学习的担心,表达了他内疚。在习作评语中,我这样写的:“从你对妈妈的动作及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你非常爱你的妈妈,懂得妈妈的辛苦,如果再加进神态的描写就更好了。当妈妈看到你学习心不在焉时,她的神态是怎样的?反映出妈妈怎样的心理活动?”还有一位学生在《教师我想对你说》一文中写到他很想在教师节送一件礼物给老师,可是他的零花钱不够,没有买,感到很遗憾。于是,我在他的习作里运用交流式评语写了一段话:“想不到内向的你有如此丰富的情感,老师读了你的文章,深感感动,这文章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谢谢!”鼓励式评语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评语,有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学得好,但作文能力差,错别字多,因此不能光评语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还要鼓励。我是这样给她写评语的:“你的数学成绩很好,难道写文章就写不好吗?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相信你的文章和你的数学一样出色。”这样激发了她写作的动机和写作欲望。总之,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习作评语,对学生来说是字写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是多种多样的,应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多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让学生的习作变“要我写”变“我要写”。
以上是我多年来的几点肤浅体会。寻找习作途径,提高习作兴趣,对学生习作的赏识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信心,写作习惯,写作水平。而且培养学生相信自我,欣赏他人,积极向上的性格,让我们对学生习作多一些赏识,多一些赞美。
参考文献
[1]徐幼吉.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王婷婷,焦安铭.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山东教育
[3]王锐.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J].作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