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把学生仅仅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自主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他们主体性的发展。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从。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导、讲、激、练“五步法”学习策略。
  一、阅读——创设构建情景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本人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构建情景氛围的方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很多学生不理解:孙中山为什么会辞职?我们的解释是:这当中固然有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也占有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力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诱导——开动脑筋多提问题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应使整个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巧问,学生才会善思。以《唐朝前期的繁盛》一课为例来说,课前教师先引用唐朝胡曾《汴水》诗句:“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开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然后发问:“作者对隋亡的认识是否正确?你对此有何看法?”另一个问题是:“怎样评价武则天?有人说她一生为了弄权而不惜一切,是个凶狠残暴的女皇,你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设置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的评价能力,属于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要求学生把历史事实或者某些观点放在较为宽阔的历史时空背景中考察。
  三、精讲——准确讲授学习内容
  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我在教《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中间讲到了战国时期几次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学生在学习这两场战争时,有的同学就觉得庞涓这个人太傻了。为了让学生弄清兩场战争的真实情况,我引导学生翻开历史地图册,让学生看关于两场战争的示意图,让他们找出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双方的行军路线。通过引导学生看地图,观察双方的行军路线,一方面使学生终于明白,不是庞涓太傻,而是孙膑太厉害。另一方面,也是战争性质决定成败,两次战争都是因庞涓率军侵略他国而起,所以他的失败也具有必然性。
  四、激励——着力培养自主意识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其在课外寻求答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
  五、巧练——精心设计练习题型
  作为教授历史课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型(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巧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Three-dimensional total Routhian surface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triaxial superdeformation of odd-odd nucleus 168Lu.
期刊
安全,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中国人一向以安心、安身为基本人生观,并以居安思危的态度促其实现.因而视安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愈趋复杂,
We report the effects of post-thermal treatment on the quality of 2-inch 6H-SiC wafer cut from a crystal boule grown by physical vapour transportation method. T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教育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中职英语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
Within the frame of a novel treatment we make a complet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exactly solvable onedimensional quantum systems with non-constant mass, involv
期刊
摘要:语感能力是文字语言训练的第一要义。它是品读作品的入门向导,是领悟作品精义的钥匙。语感能力的培养不能不重视,应在实践和分析两方面加大训练力度。  關键词:语感实践 语感分析 诵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想,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由于中专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语言简练,格式固定,学生不适应,往往学起来感觉乏味,甚至不喜欢应用文写作课。如何让学生由不喜欢到学得进,学得好应用文,是摆在中等专业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中专生同样肩负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学好、写好应用文是中专生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在多年的财经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探索总结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兴趣的方法,在此抛砖引玉。    一、让学生明
A theoretical method of real-space wave-packet propagations with patch meshes is used to study the photoabsorption processes of hydrogen atoms.
期刊
We perform the calculation of the nucleus-nucleus interaction potential of the dinuclear system with deformed nuclei.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y properl
期刊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人类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语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积极倡导对话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达成“精神敞开”“彼此互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命活力。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深深地体会到了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 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