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高校不断进行融资,从而引发融资风险,尤其是对作为高校主体的公办高校融资风险的讨论成为社会焦点。本文谈谈公办高校的融资风险和规避方法。
  关键词: 公办高校 融资风险 规避方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中人数占比最大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由1998年的340.87万增加到2006年的1738.84万,增长超过5倍。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已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扩建校舍、改善教学条件、引进人才等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徘徊在3%左右,高校只能不断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其中贷款是最重要、快捷的途径。因此,对公办高校融资风险的讨论成为社会焦点,也使靠融资发展的公办高校面临新的难题。
  一、公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
  我国高校的收入来源有财政拨款、税收减免、教育收费、产业渠道、社会渠道、基金渠道、科研渠道、利息渠道等八个方面,但是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这两项收入占学校整个收入的比例可达90%以上,融资的主要途径就是向金融机构贷款。
  二、公办高校的融资风险解析
  (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导致融资风险。
  我国1999年以前高等教育经费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均在60%以上,如果没有1999年以后的高校扩招,那么高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维持生存和发展是可行的。但扩招后的1999—2001年国家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迅速下降11个百分点,国家政策引导高校扩招又不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为了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上,“举债”筹措资金是无奈之举。因此,国家的扩招政策是产生高校融资风险的重要原因。
  (二)对公办高校定位认识上的误区加剧了融资风险。
  持续十多年的高等教育产业化讨论无疑将公办高校置于产业化浪潮中,主张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认为《高等教育法》中“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得,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决定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性质和高校的定位,基于此种理念,作为企业经营的高校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将主动进行发展性融资以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定位认识上的误区加剧了融资风险。
  (三)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执行上的偏差,增大了融资风险。
  因为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及政府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理解的偏差,片面认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就是将教育成本由国家转移到受教育者个体。这种理解弱化了国家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意识,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相对比重下降很快,使高校收费收入增加,学生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产生社会不公平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受到非议。因此,限制高校提高收费成为社会呼声,教育成本分担的重任实际落在高校头上,增加融资的同时也增大了融资的风险。
  (四)高校发展中的某些不理性行为放大了融资风险。
  公办高校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及部分高校行政效率低下、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近年来高校资金贪污与挪用案件屡有曝光,某些高校花费数百万装点校门或将大量经费用来搞政绩工程。这些现象尽管只在少数院校中存在,但社会效应巨大,造成恶劣影响,在一定程度地掩盖了高校融资的迫切感,也放大了融资的风险,使社会对高校融资的目的产生质疑。
  三、公办高校融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银行贷款是高校的负债,必须按贷款合同如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高校使用贷款须支付资金成本而存在财务风险。高校不能无偿使用银行贷款资金,不仅需要偿还本金、支付利息,还要支付与筹资有关的各项费用,这就是高校利用贷款的代价。适度的银行贷款可以保证高校扩招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相对的,盲目过度规模的银行贷款则会使高校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形成对高校事业发展的不利局面,最终将阻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近年来有多所大学由于无法支付高额贷款利息出现财务危机,为了偿还贷款本息,未来将不得不采取压缩教育成本的方式节省办学费用,包括减少实验课,更多人共用人体标本、实验动物等耗材,少更新甚至不更新仪器设备,降低教师薪酬,大量聘请兼职教师,造成优秀人才流失、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严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运转,最终将妨碍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倒退。
  四、规避公办高校融资风险的方法分析
  公办高校从本质上来说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组织,不能像私人产品那样完全推向市场。高校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耗费,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通过生产经营成果的销售,实现价值补偿并取得利润,进而实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对于学生公寓、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及体育场馆等可以采取引进社会资本和采取BOT等合作方式进行建设,能节省一部分建设资金。但是对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和科研设施,由于其性质及资本的逐利性,不能由社会资本和外资介入,只能依靠融资进行自身建设。因此,国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要采取措施,防范高校贷款出现风险;高校自身应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做好贷款融资的风险防范工作,不能一味地大量举债,追求规模扩张。
  (一)国家作为公办高校的所有者和受益人,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从政策层面消除已产生的发展性融资风险及风险隐患。
  公办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自身创收能力非常有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贷款总额过多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从本质上看,高校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均属国有资产,不是高校师生的资产。高校对这些资产仅有经营权,而非所有权。高校扩建为政府增加了巨额国有资产,但正是基本建设导致高校的巨额银行贷款。不仅如此,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作为高校扩招的最大受益方,根据责权统一原则,政府应对高校贷款承担责任,并对高校的巨额投资成本给予补偿。   1.明确教育投入的问责制,如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不履行教育投入责任时,人大常委会可以对行政负责人或财政部门负责人问责,学校和受教育者也可依法对政府不履行教育投入责任提起诉讼,等等。
  2.国家应早决策,担负救助高校的主要责任。政府应及早清理目前公办高校的累计贷款,采取贴息、按一定比例或全额还本等措施,尽量将负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3.对经过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批准建设的高校增拨基建款项,弥补高校基建投资的资金不足,或由政府和高校共同出资建立偿债基金专户,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防范风险的再度产生。
  4.国家应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覆盖面,从而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负担。目前国家助学政策对高校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与许多实行教育成本分担的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存在。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统计,2003—2004学年全日制大学生有76%得到过各种经费资助;62%的学生得到奖学金、助学金;50%的学生获得贷款资助。国家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继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方式,进一步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
  (二)公办高校作为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理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消除发展性融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1.公办高校应调整办学理念,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坚持勤俭办学,合理安排资金,按照轻重缓急使用资金,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加强教学基础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避免资源浪费,防止融资风险扩大。
  2.鉴于体制原因,我国公办高校普遍缺乏经营观念,管理水平与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应该把企业管理的经验引入高校,使高校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细,建设节约型校园,降低办学成本,增强还贷能力。从增收方面,高校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和人力资源,师生内部消费的市场庞大,应该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合理经营,使高校在为社会提供教育产品的同时也创造其他价值,促进后勤社会化、产业化,从而增加高校收入。
  3.公办高校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偿债能力。积极争取社会捐赠,筹措社会资金;积极培育科研力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联合办学,从而既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又为学校筹集建设资金;对新校区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设施采用PT、BOT、TOT等方式建设,对价值高的大型试验设备也可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以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
  4.公办高校应以综合财务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将贷款资金有机地纳入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仍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当年需要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列入财务预算,并在预算编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根据贷款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从而保证贷款的偿还。
  (三)金融机构作为公办高校发展性融资发放的主体,在重视教育融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银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由于近年的连续扩招,公办高校的容纳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生源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公办高校的收费标准在今后5—10年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即公办高校的收入增长空间极为有限,偿债能力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就必将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引发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完善信贷资金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制度,即控制贷款的项目、规模,监管贷款的使用并控制贷款回收,从而加强对公办高校融资的风险监控。
  (四)高等教育从总体上看基本上可视为一种收益内在化的私人产品或服务。
  与普通的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本,即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不仅存在于受教育者的人体内,为个人所直接拥有,同时能提高受教育者(投资者)的收入,为受教育者带来种种收益或满足。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受教育者进行成本负担,不必以国家财政性投资为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1998—2006).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3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邱真,肖惠海.谈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9).
  [4]但柳松.论政府在高校贷款风险中的责任[J].教育与职业,2008,(8).
  [5]石凤文.化解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途径探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9).
  [6]尹之海.浅谈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的影响、原因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5,(5).
  论文资助项目为广西中医药大学2006年普通科研项目(负责人秦霞,课题号P06012)。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教室照明规范草案.教学环境内光线分布越均匀,视觉及教学效果愈佳,由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所定义之配光均匀比应符合规定.
概述湛江市唯一的法国哥特式教堂一一维多尔天主教堂的建筑沿革,在对现状全面考察测绘基础上,从平面、结构及其建造材料、内部空间及装修、外观、排水处理等五方面分析其建筑特
本文介绍了照明品质的要项与参数.台湾的中、小学生近视比率非常高,教室照明品质不良为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照明环境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
会议
该文将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应有和于教育实验研究。给出了一个初中数学差生诊断的AHP模型。
我系在学校各位领导和多位专家的指导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在深入分析纺织市场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围绕霍校长提出的“三原则”,以“教会学生做什么了”为目标,组织全系教师人人参与教学改革,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一、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
摘要: 目前成人教育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新的招生和就业的形势下,成人教育没能够突破国民教育模式,其教学方法也没有突出成人继续教育的特征,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成人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的质量因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 成人继续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与创新  在高新科技与知识经济发展的21世纪,教育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体系,开展换拉教学并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宏观事例诱导接受微观结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发挥学
该文提出一种用Intranet技术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方法,即用Intranet做为网络平台,用浏览器做为用户界面的全新解决方案。文中介绍了系统构造及主要技术环节,讨论了其优缺点。由于方案的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