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错的极限运动在挑战生命和死亡游戏之间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份理性对感性的解读,究其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
  风景美丽如画的青海湖、张家界和桂林。冒险,也是人与自然的斗争。每一次行动必须要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极限运动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众多爱好者即便是在知晓其高度危险性的情况下,仍然前赴后继、异常积极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中国老百姓接受极限运动并有人付之行动,大概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当时的电视媒体刚兴起不久,在电视里看见老外总是能够做出挑战生理极限之举,有部分人便按捺不住了——那时的极限运动倒有些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感。随着像张健这样的名人的出现后,人们更是得到了“鼓励”,更多的人随之加入大潮。
  极限运动,到底是在挑战生命极限的壮举?还是一场拿命赌博的死亡游戏?我们无法定义运动的对错,但不断有人为之付出代价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些曾经辉煌无限的探险者、冒险家铸就了传奇,最后的结局却是如此令人叹息,这,的确值得深思。
  超负荷运转的疯狂体验
  关于极限运动的定义,有人这样概括: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如阿迪力的侄子赛买提·艾山在张家界天门挑战超高空走钢丝时不慎跌落后,被营救后的第一句话便是不顾伤痛,要求继续挑战——可见,这种对挑战成功后的向往和满足感往往会战胜理智。
  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面临着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空间也越来越窄。现实的环境使得现代人有了持续的、不断增多的刺激,人的感觉域限也在不断提高。原来的感觉不够强烈,已不能适应部分人的追求。同时,有些人需要寻求刺激来发泄压力、释放能量,而极限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虽然“勇者无惧”,却也是极限运动的致命伤。极限运动有时可以造就英雄,但同时也可以随时结束一条生命。
  更可怕的是,多数非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对安全的考虑严重缺乏,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跃跃欲试,以为只是靠胆量就能成事,这样的普遍现状令人担心,也会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惨剧。
  体育医学专家毫不留情地指出,超强度的体育运动不仅不能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而且很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大多数从事极限运动的人来说,“吃苦”的目的显然并非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人是为了获得精神和心理的极大满足,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身体的极限,对这些人来说,极限运动是一种“瘾”,令他们欲罢不能。
  不成熟条件下仓促上阵
  无论是资金的支持上,还是在专业机构的监督上,我国目前还算不上是一个极限运动的理想场所。
  的确,在我国极限运动圈子里,不乏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虎胆英雄”。但相对于国外的极限运动者来说,首先是以维护运动者生命安全为标准,每次行动的开展,往往有专业的设备和完善的安保措施为支撑。反观我国,多数运动者更倾向于以“经验”为基础,往往会因为安全意识淡漠或者资金缺乏等因素,使这群人在不够成熟的环境下仓促上阵。侥幸的成功被媒体称颂之后,下一次的行动又继续忽视着安全保护,继而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以衣瑞龙为例,从专业上看,他清楚自己的滑翔机如果用于做特技动作并不够格,但依旧强行上阵——如果要换成高级的三类翼滑翔机,至少需要三万多元,而滑翔爱好者大多都靠自费,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组织资助这项运动。虽然贵为“中国第一飞人”,经济拮据的他却一辈子都没有用上过高级翼。最终,落后的设备成为导致他身亡的帮凶。
  再如本刊曾经报道过的“窦圌山铁索飞人”杨海平,他实际也面临着设备落后的难题。他常年在两座陡峰之间的铁索上翻飞,还要上演倒挂金钩的高难度动作——危险系数如此高的表演,依靠的竟是随意捆绑的一条破旧的安全绳。有专业人士透露:如果年过花甲的杨海平在倒挂金钩的时候体力不支,整个人很容易从安全绳圈中松脱,坠进深渊。
其他文献
【摘要】听说能力是英语五大语言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人教版教材课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方面,例谈如何在中学英语听说课中开展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李昂(1987.02-),男,汉族,广东珠海人,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听说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往
乌尔禾魔鬼城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被万年大风雕刻而成,行走其间如同在感受一座座中世纪的鬼怪城堡;  鲜为人知的奎屯河大峡谷隐藏在天山北麓,沧桑而壮美;新疆最大的盐水湖艾比湖,湖中盛产芒硝和有着“软黄金”之称的卤虫;  有着“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的赛里木湖,由于湖中从来没有水藻和鱼类生长,所以古人将它叫做“西方净海”,而它的源头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2013年8月初,我们一行4人开始
酒城泸州,古称“江阳”。长江和沱江汇聚于此,悠悠江水承载着泸州的璀璨文明,而酒城博大精深的酿酒工艺,则谱写了人类酿造史上最宝贵的华章。  早在宋时,泸州就有着“蜀南粮仓”的美誉,当地盛产高粱、玉米、糯米等酿酒谷物,酿酒原料十分丰富。然而物竞天择,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唯有糯红高粱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适宜酿造高档白酒的粮食品种。  泸州老窖选用糯红高粱为酿酒原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好粮出好酒”
在穿越线路众多的新疆,新乌孙古道无疑是非常经典的一条。在这条跨越天山南北的路线上,徒步者可能随时面临不可预知的考验,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令人惊艳的美景。8月,一支穿越队踏上了旅途,一路上,队员们越过险峻的“龙脊”,穿过美丽的天堂湖,翻过陡峭的阿克布拉克达坂,经历了独木桥落水、悬崖滑坠,同时也领略了各种美景,仿佛在地狱中行走之后又置身于天堂。  在新疆三大经典穿越线路中,乌孙古道无疑是非常经典的一条,
每个花瑶女人,一出生就有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一生相随、不舍不弃。每个女儿箱,都是一个神秘绚丽的世界,它忌讳男性观赏,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难得一见。  千百年来,他们奉行“砍树如砍人”的传统,既便是树木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使用,而是让其自生自灭、还原于土。  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捱过这举寨欢腾的夜晚。  最精美的挑花;最奇怪的养父;最可怜的新郎新娘。 
费约果又叫做“斐济果”,头一回听到这个名字的人,大多会以为这种果实原产于南太平洋的斐济岛。但其实费约果最早被发现是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洲国家的高原地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出生在巴西的葡萄牙生物学家“Feijó”,才以此命名。  费约果主要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系桃金娘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树约5~7米,树干呈灰白色,叶子四季常绿,表面上看起来厚实,有光泽,背面却长满了银灰色的细绒毛,如果修
【摘要】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本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结合笔者的自身试验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四会单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策略。
承袭传统古法酿艺的泸州老窖,经百年历练,已进入大成的境界。而泸州老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与神秘的天然洞藏密不可分。  泸州自古就是洞藏白酒的天赐福地。起源于古巴蜀民族文化的藏酒之法,在中国酒道中构成了最神秘的一笔。泸州老窖拥有的天然洞藏地八仙洞(又称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等,皆是上古遗留的天然洞穴,洞内冬暖夏凉,终年恒温恒湿,保证了泸州老窖的陈香浓郁、清洌甘爽;同时,作为超越季节和
你见过唐代壁画吗?  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的奈良去。然而,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却不相信,他走遍中国进行调查,终于在敦煌石窟壁画上,发现了一张神秘的地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关于古建筑的研究领域一片空白。  1931年至1937年间,为了收集编写《中国建筑史》的资料,梁思成和当时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跋山涉水,跑了200多个县,调查研究了20
一个小镇里的一群小人物,用九死一生的冒险,把南海这片庞大的海域与中国版图连了起来——潭门镇人从古至今都是西沙、中沙、南沙的主人。更有人说,如果没有潭门镇,可能也就没有今天的三沙市,潭门镇人,就是三沙市最大的市民群体。  潭门镇不大,但潭门人划下的版图却很大。这个地处海南岛东南,拥有18公里海岸线的小镇,远不如邻居博鳌镇有名气。但正是这个小镇上的渔民,为中国南海疆域划定了版图:他们是全亚洲,乃至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