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再当集体户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5点,69岁的卢志军被散步回来的老伴叫醒了。今天轮到她给同住的五个知青同学做饭,她打算献上自己最拿手的烙馅饼:“现在是这边集体户人最少的时候,五个人15个饼就够吃了。人再多点儿,我还真烙不动了。”
  今年春节刚过,卢志军就带着老伴从东北老家飞到广西北海,加入“老年集体户”。住在这栋三层小楼里的几个同学,都是相识四十年的知青老友。如今,老人们住在一栋楼里,轮流做饭,打牌种花,有病互相照顾,闲来忆苦思甜。“让孩子各忙各的事业去,我们老朋友在一起生活,跟家人一样,热热闹闹,自给自足”。
  老了开心最重要
  因为错过了高考,这批知青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多留在吉林小城本地生活工作,四十年都没有断往来。退休后,大家开始频繁地聚会。以集体户时期最要好的四五个同学为核心,带着各自的家属,几天一小聚。
  团支书王泽君是卢志军的好姐妹,已经跟孩子迁居上海,但每逢聚会也会千方百计赶回来参加。三年前的一次聚会上,孙玉藤忽然说:“我们反正也是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不如干脆住一起,成立和谐家庭,想玩下楼就能玩,想喝酒上楼就能喝,有人生病,大家就一起照顾,多好!”
  这个提议当场得到大伙儿的赞同。常聚会的12个人先后报名成为“和谐家庭”成员。“后来,大伙儿觉得‘和谐’这个词太时髦,没有我们自己时代的特征,我就提议改成老年集体户。”卢志军说。
  赵学甫把自己在北海刚买的一栋三层小楼提供给大家过集体生活。最近,他又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在吉林当地购买了一座四层小楼作为老年集体户的大本营。“钱不重要。”赵学甫说,“到老了,开心最重要。”
  轮流做饭相互照顾
  卢志军坐飞机到北海集体户的第二天,先交了1000元的伙食费。“每人每月500元,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回来报账。”管账的赵夫人告诉她。
  刚到北海几天,卢志军和老伴已经摸清了附近购买食材的情况。“大伙儿每天必吃的是菠萝,10块钱四个,特别好。还有香蕉、杨桃、番石榴……水果可劲儿吃。还有个农贸市场,就在小区对面,北方菜、南方菜、都有,吃得很习惯。”
  侨港附近有一个越南侨民聚集地,买鱼很便宜。集体户里厨艺最好的王大爷听说后,忙跑过去买了25斤小黄鱼,回来冻在冰箱里,每天油炸、做酥鱼,换着样地吃。王大爷能者多劳,经常主灶,别的同学也有各自的拿手菜。“都不甘落后,想做什么菜,事先把材料买好。然后大家商量定,今天我做这个菜,明天他做那个菜,有时候还会特别搞个仪式,把菜端出来,比比谁做的好吃。”卢志军说,“现在大伙儿手脚都还麻利,抢着干活,不做饭的就负责刷碗、收拾屋子、擦地,挺开心的。”
  集体户里少则五六个人,多则十一二人,做这么多人的大锅饭,老知青并不觉得很累。“其实给两个人做饭才最头疼。”主厨王大爷说,“做多了不是,做少了又没意思。人多的时候做饭放得开,而且做一次饭,就能歇两三天,一点儿也不累。”
  虽然身体硬朗,毕竟也是70岁上下的老人,健康还是他们和儿女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我们集体户里人数不能少,生病了大家一起照顾,重了送医院。”还在吉林返聘岗位上的孙大爷说,“我就是医生,等我退休加入集体户,大伙儿就不用担心了。”
  卢志军回忆自己去年肾结石手术住院时的情况:“因为孩子刚在北京找到工作,不愿意折腾他,所以一天三顿饭都是集体户里的朋友给送的,每顿好几样,换样做,真的挺感动的。”
  公社明星变身“麦霸”
  老年集体户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卢志军发现,老年人都习惯早起和午睡,根本不需要过渡。早饭7点钟吃,荤素搭配。上午去城里或者海边散步游玩、逛商场、踩沙滩,老伴每隔两天还会下海游泳。中午简单吃一口昨晚的剩菜,午休后就进入下午的游乐时间。
  “这两年家里走了几个兄弟姐妹,我老伴想找人打麻将可困难了,只能等过年熬夜。到集体户里就好了,每天都能玩,而且大伙儿商量好一天封顶100块钱,输赢很小,我也不管他,只要不熬夜,随他玩个够。”卢志军说。而她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则是用一楼大厅里的卡拉OK机唱歌。
  在知青下乡的时候,卢志军是集体户的文艺骨干,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收工后跟集体户的同学一起排练节目。
  文艺成为知青乡间岁月的美好记忆,孙玉藤和他的夫人是当时集体户里的主唱,现在走在街上兴致起来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唱上一段。王大爷比卢志军更爱唱歌,被同学们尊为“麦霸”。
  下午5点,不管是打麻将的,还是唱歌的,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到房前的院子里栽花、浇花。老人们在傍晚都化身成园丁。他们特意买了一根20米长的水管,前后院的花都浇得到。大家协力把花修剪出各种形状,以此为乐。
  回忆和未来都在一起
  每天傍晚6点钟,浇完了花,老年集体户就开饭了。在饭桌上,大家最喜欢谈论的,还是青年时代的回忆。
  卢志军高中时代成绩优异,本来已经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但没能参加高考。当年在集体户里,她就是大家的朗读者。“每天晚上,女生们都围在一起,给各自的家里织毛衣。我就坐在一旁的煤油灯下,给大家念长篇小说。具体有哪些我已经记不得了,总之是能借到什么书我就读什么书,中外的都有。有的时候读到深夜,鼻子眼睛都被煤油灯熏黑了。”
  赵夫人也记得这回事儿。她补充说:“那时候有一个年纪最小的女生,等老卢念书念晚了,她就去厨房偷东西吃。有一次,那个女生偷了一块肉给大伙儿吃。本来大家不敢,怕吃了拉肚子被发现,但最后还是你一口我一口,一会儿就吃光了。”
  冬天,月亮一出来,男生和女生就会出去“打柈子”:女生拿锯子把粗木锯成一段一段的,男生再劈成柴火堆起来。“天很冷,雪没过膝盖。当时觉得真是苦,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挺浪漫的。”卢志军笑着说。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想家、想孩子。卢志军的儿子一直不太放心:“我知道他们老同学在一起心情好,可以互相照顾,我也挺支持的。但毕竟家人和医保都在吉林,还是在老家更放心。我不能经常回家陪他们,很愧疚。”
  “在老家的集体户人多,我们就要请保洁和厨师了。”卢志军边憧憬边忙着剁肉馅、烙馅饼。
其他文献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就是两个字:饥饿。  母亲更加不幸,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存活了四个,加上超负荷劳动,才四十多岁,就得了贫血病,根本原因是营养不良。家中有点好的,得先给老人和孩子还有出力的父亲,所以轮到她,只有残汤剩饭。  好像是1974年,母亲病得已不能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了。家人给队长杨麻子说了半箩筐好话,才特许母亲在家休息。  养病,除了不做活,还要增强营养。  可是拿什么增加营养
期刊
生活很不易,即使你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逝世60年,爱因斯坦的光环依然笼罩着宇宙,可在他的宇宙里,生活平凡得就像他常穿的格子衫。他喜欢泡在啤酒馆,和老婆一起酩酊大醉。在校期间对教授不敬,经常逃课。  爱因斯坦爱喝酒,喝酒的时候,又爱与人辩论科学与哲学。他也热爱公路旅行,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他放了负责颁奖的瑞典国王的鸽子,跑到离斯德哥尔摩6000公里外的远东去旅行。  这些故事来自前不久刚上线的
期刊
试手成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单位很多工友当起了“野木匠”,自己打家具。我也是其中一个。  那时,我想做一张圆桌,可是缺少材料。后来我连襟赞助了一段苦楝子原木,破开一看,木色橘黄,质地坚硬,花纹美丽,正是做桌面的理想材料。桌面解决了,还缺桌腿。家里有一根旧松木,但只够三条腿的料,还缺一条。这可难坏我了,最后找到一根山楂树的枝子,用斧头一顿砍削,第四条腿终于凑齐。  做圆桌最难掌握的是桌面的对缝
期刊
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初习写作投稿,多亏了不用邮票。要是花钱,又没发表,得不到稿费,干往里搭,搭一回两回还行,总搭,家人肯定要学相声《钓鱼》里的词:“这鱼,你是一条没钓着,饭量可见长。”———“这稿,你是一篇没登,邮费可见长。”  上小学时就听人说寄稿件不用邮票,只需把信封剪去一个角,再画个括号写上“稿件”二字。到那会儿自己写了,就试,果然灵验。当然,邮局要看清收信方是不是编辑部。如果是家庭地址,四
期刊
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后来从军,从一个小兵慢慢熬成首领,经历了许多磨难,才最终建立明朝,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朱元璋也希望子孙能够坐稳他打下的江山,永远过好日子。但子孙生长在皇宫之中,从小受尽尊崇,不知人情世故,很可能被人骗,被人利用。如何避免子孙既不受伤害,又不成为败家子呢?他殚精竭虑,花了整整六年时间,经七次删改,最终写出一部《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一切行动按祖训
期刊
阿彪到了退休的年纪,办了手续,可以拿着退休金安安稳稳地待在家里享清福了。他看了看戴在手腕上的那只“上海”牌手表,似乎希望时间慢慢地走。这手表几乎与他的工龄一样长,表面早已发黄,里面的秒针倒走得十分勤奋。它还是阿彪刚参加工作时,与一批工友“兜会”买的。  什么是“兜会”?就是十几个工友,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交给一个中间人,然后抽签决定先后顺序,每月就把这“兜会”的钱交给轮到的人。阿彪就是用“兜会”得
期刊
村子里,谁家的老人病入膏肓,油尽灯枯,一口气咽下回不来的时候,在子女的慌乱哭泣声中,大权在握的照应事人(料理丧事的主管)就扯着嗓门发话了:“不要光顾哭了,人死不能复生。快来议事,说出亲戚故旧的姓名和地址,让我安排人去把信。”  把信,人去世后通知亲戚故旧来吊丧。口头捎信都不行,必须安排专人登门告知。  洪泽湖东岸乡村,人“断气”后,上要把信老亲,沾点边的多年不走动的也不能漏过;下要告知儿女小亲(儿
期刊
70年代中期,农场系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供给严重滞后,我萌生了自己编写补充教案的想法.rn从初中起,我就喜欢诗歌.我决定编写诗歌写作教案,教案的题目是《自由体诗歌写作
期刊
最近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主持的一项研究建议,中年的开始不应再是45岁或50岁,而是60岁,其根据是平均寿命的增长。研究者们建议,界定中年,不要再根据人们已经度过的岁月,而要衡量余生的长度。  界定年龄,不能仅仅靠生日一项,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心态往往是更重要的参考因素。有的人四十几岁走几公里路就很吃力,有的七八十岁还跑马拉松,照样击败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人还没过30岁,
1952年,我所在的部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参加抗美援朝.rn到了朝鲜,夜里行军,白天在山坡树林下休息,行军途中人与人之间隔五米,遇到美国佬飞机空袭,原地趴倒.吃自己带的干粮,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