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效果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效果。

方法:

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旋转非对称折射型多焦点IOL植入的患者36例(40眼),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裸眼远、中、近视力(LogMAR),矫正远视力(LogMAR),术后等效球镜度(SE),离焦曲线,调制传递函数(MTF),眼内高阶像差,并统计患者术后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及脱镜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

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及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增加(P<0.05),72%裸眼远视力优于0.1,98%矫正远视力优于0.1;88%术后SE在±1.0 D以内;离焦曲线在0.0 D及-2.5 D具有峰值,+1.0~-4.0 D屈光范围内视力均优于0.25。术后3 mm瞳孔直径下MTF数值均较术前提高(P<0.05),眼内总像差、垂直彗差及垂直三叶草较术前增加(P<0.05)。患者术后3个月视功能指数量表得分为1.0(0.0,2.0)。92%的患者看远、看近均可完全脱镜。

结论: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远、近视力,亦能保持较大范围的中距离视力,患者术后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及较高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针对水下双目图像匹配时不再满足空气中极线约束条件以及归一化互相关(NCC)算法处理水下图像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搜索域的水下图像区域匹配算法。对双目摄像机进行标定得到相关参数,并获取参考图和待匹配图;运用曲线极线约束计算出与空气中极线的最大偏离值,确定最佳搜索域;用NCC进行匹配,将原来的线性搜索改为在最佳搜索域中进行多行搜索,提高匹配精度;并应用盒滤波技术加速,提高匹配速度。实验结果
期刊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症(OTCD)的临床经过及转归,分析其相关基因,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OTCD患儿从起病到死亡过程中,病情轻重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原因,并对患儿家系中相关成员行致病基因测序。结果本例患儿从首次就诊至死亡共随访了35个月,其临床较为突出的特点为反复抽搐昏迷,伴高血氨、肝功能损害,尿检显示乳清酸、尿嘧啶明显升高。病情明显具有
前床突脑膜瘤是指起源于前床突表面硬膜并在颅内生长或延伸至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肿瘤与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外科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随着颅底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改善。本文就前床突脑膜瘤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肠内营养是儿童临床营养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品和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对于感染后顽固性腹泻婴儿,使用母乳作为肠内营养品可以促进病情恢复。全肠内营养可以作为克罗恩病患儿的首选诱导治疗方案,模拟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成分的个性化饮食也在研究中。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儿来说,不仅安全,而且能更好地减少疼痛,同时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对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的神经功能损伤患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患侧听力障碍、面瘫、眩晕、脑脊液漏、后组脑神经损伤等,其中面瘫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虽然既往报道MVD术后面瘫的预后良好,无论是否治疗(包括小剂量激素或抗病毒治疗)一般均能获得临床治愈。但对于MVD术后面瘫的病因、病程及临床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面肌痉挛疾病本质的认识和对MVD机制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M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期刊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来减少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并降低血糖。该类药物还兼有降低尿酸、体重、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益处。但有关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中尤以SGLT2i致酮症酸中毒(包括正常血糖型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值得高度关注。本文拟就肾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SGLT2i的作用机制、SGLT2i与代谢
期刊
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形成常与异常的组织损伤修复相关。组织的损伤修复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相互作用完成。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在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形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细胞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发病过程,并提出可能的治疗干预靶点。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前庭康复训练和防跌倒教育,前庭康复训练包括适应性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每周训练6次,每次50~70 min,共治疗8周时间,而对照组仅行防跌倒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
目的对1例类孟买血型个体进行表型鉴定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对先证者的ABO基因第5内含子到3′ -UTR和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1)第4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直接测序分析其DNA序列;对纯化的FUT1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和测序,并对变异位点进行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ABO基因型为B101/O01,与ABO血清型相符合;FUT1基因单倍型为547-552delAG、3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