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1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前庭康复训练和防跌倒教育,前庭康复训练包括适应性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每周训练6次,每次50~70 min,共治疗8周时间,而对照组仅行防跌倒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及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UPDRSⅢ、BBS和PDQ39评分及TUGT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UPDRSⅢ评分[(24.53±8.93)分]和PDQ39评分[(36.52±10.37)分],较组内治疗前[(26.24±7.56)分和(37.23±11.14)分]改善不明显(P>0.05),且2组间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BS评分[(51.70±8.47)分]和TUGT数值[(9.82±3.48)s]较组内治疗前[(42.68±12.52)分和(12.86±4.47)s]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43.69±11.28)分和(12.46±3.32)s]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可以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的重要物理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3—2017年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后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9 813例研究对象中,接受ART的平均年龄为(34.9±11.0)岁。治疗开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00.
针对水下双目图像匹配时不再满足空气中极线约束条件以及归一化互相关(NCC)算法处理水下图像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搜索域的水下图像区域匹配算法。对双目摄像机进行标定得到相关参数,并获取参考图和待匹配图;运用曲线极线约束计算出与空气中极线的最大偏离值,确定最佳搜索域;用NCC进行匹配,将原来的线性搜索改为在最佳搜索域中进行多行搜索,提高匹配精度;并应用盒滤波技术加速,提高匹配速度。实验结果
期刊
目的探讨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症(OTCD)的临床经过及转归,分析其相关基因,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OTCD患儿从起病到死亡过程中,病情轻重变化的相关因素及原因,并对患儿家系中相关成员行致病基因测序。结果本例患儿从首次就诊至死亡共随访了35个月,其临床较为突出的特点为反复抽搐昏迷,伴高血氨、肝功能损害,尿检显示乳清酸、尿嘧啶明显升高。病情明显具有
前床突脑膜瘤是指起源于前床突表面硬膜并在颅内生长或延伸至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肿瘤与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外科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随着颅底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改善。本文就前床突脑膜瘤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肠内营养是儿童临床营养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品和喂养方法。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对于感染后顽固性腹泻婴儿,使用母乳作为肠内营养品可以促进病情恢复。全肠内营养可以作为克罗恩病患儿的首选诱导治疗方案,模拟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成分的个性化饮食也在研究中。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儿来说,不仅安全,而且能更好地减少疼痛,同时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对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的神经功能损伤患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患侧听力障碍、面瘫、眩晕、脑脊液漏、后组脑神经损伤等,其中面瘫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虽然既往报道MVD术后面瘫的预后良好,无论是否治疗(包括小剂量激素或抗病毒治疗)一般均能获得临床治愈。但对于MVD术后面瘫的病因、病程及临床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面肌痉挛疾病本质的认识和对MVD机制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M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期刊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来减少原尿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并降低血糖。该类药物还兼有降低尿酸、体重、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益处。但有关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中尤以SGLT2i致酮症酸中毒(包括正常血糖型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值得高度关注。本文拟就肾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SGLT2i的作用机制、SGLT2i与代谢
期刊
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形成常与异常的组织损伤修复相关。组织的损伤修复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炎症细胞相互作用完成。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在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形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细胞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发病过程,并提出可能的治疗干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