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体会,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积极步骤,开放作文教学,拓展交流空间,鼓励自主作文,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培养其创新精神。然而,何谓创新?如何引导学生会创新写作呢?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开展多项语文活动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
【关键词】引导 学生 创新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6-01
写作,是一项坚而巨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体会,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积极步骤,开放作文教学,拓展交流空间,鼓励自主作文,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培养其创新精神。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江泽民同志也曾经说过:“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何为创新?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是摆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很值探究的重大问题。对此,我深感迷茫与苦恼!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不落俗套的、属于自己个人的、新的东西。那么,在語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不落旧俗的能展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文章呢?可否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万事皆难成功。在教学中一谈到要学生写作文,下面传来让我难受的唉声叹息,学生摆出副副哭脸,皱起条条愁眉。一节课下了,只字未动,怎么能写出稍有质量的文章?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在学生写作兴趣如此低落的情形下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降低写作字数要求
初中作文在字数上一般要求600字以上,对于农村学校的部分学生来说,这一要求算是苛刻的了。于是,我便降低字数要求,暂时丢掉字数的束缚,告诉学生只要写就行,三五十字也可,一两百字也行,当然,多多益善,日记要求也如此。以这样的方式来慢慢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培养他们动的习惯和兴趣。
第二,少一点批斗,多一些鼓励
教育家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叫他写点东西本就是件难事了,我们应适时找学生的亮点,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从他的作文中找好词好句在班上给予表扬,发现其中有健康的思想给予肯定,以此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
第三,鼓励阅读,增长见识
对于农村的学生,他们见的少,所接触的东西不多,知识面极其狭窄,我们教师试着引导他们多去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哪怕是笑话故事也行,然后再适时的作点阅读要求。
二、开展多种语文活动,积累生活素材,为创新奠定基础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文这东西,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创新写作必须的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在我所任的八年级(1)班,从初一开始,我做了以下几项语文活动的尝试,以培养学生创新写作能力。
第一,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还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读书习惯,还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班级黑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第二,每人每天一则日记
日记是我们生活、学习活动的记录。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片断记录下来就是日记。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记好日记,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训练自由表达的能力。
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是提高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法则之一,要演讲首先得要事先做准备,我要讲些什么,怎样讲,叫学生提前写演讲稿。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胆量变大了,上台也不打哆嗦了。
第四,每周一篇自由作文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的空间。于是,在以上作文形式的训练之外,我还引导我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运笔方式和文体每周写一篇自由作文,其内容不受限制,只要健康就行。这样,学生跳出了诸多束缚,用他擅长的文体和笔法,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其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相信如果教师转变观念,坚持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鲜活的、富有张力的作文。 综上所述,是我引导学生创新写作的一点粗浅的、不成熟的、极其平庸的做法,资质浅薄的我,在引导学生写作尤其是创新写作上黔驴技穷,没有什么妙法可施。还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与教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寻找切入點,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造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指导学生引爆点: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二、指导好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课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倡导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如《凡卡》、《穷人》等课文教学后,以《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要增补得精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这些课文的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当是作文教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的新要求。提升学生兴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管齐下。
一、捡题——引导学生的关注点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会皱眉头,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懂得從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捡题”, 及时发现素材,即兴写作。
1.课外捡题:学生学余期间总会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事。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九峰山活动,向学生宣布完春游的消息后,孩子们都很兴奋,不少学生一晚上都浮想联翩,睡不着觉……。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捡一作文题《春游前夜》;第二天,因人多拥挤乘车时有的同学挤位子,有的同学主动让位子,还有的同学帮助维持秩序,这时又可捡一作文题《上车前后》;旅游登山,还可启发学生《登山即景》……仅一个春游,可写的内容就非常多。教师在帮助学生捡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自己身边到处都有可写作的素材。
2.课内捡题:有时上课之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这时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引导学生作文,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一次,学校组织元旦大合唱,我所在的班级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我走到班级准备上课,没想到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数学老师说合唱比赛获一等奖,这个周末就不布置作业,你也要向数学老师学习啊!”她的发言,立即引起了共鸣,班上秩序顿时混乱。要正常上课显然不行。我脑筋一转,马上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等他们安静下来,我话锋一转,说:“不过,我不明白,你们是怎样拿到一等奖的,你们是怎样训练的?在唱的时候你们还用哪些‘秘密武器’?台下观众都有哪些反应?请你们详细地用笔告诉我,看你们是不是真实的一等奖水平?铃响交稿,本周末绝不安排作业!”“耶”,同学们在内心中认为自己获得胜利,写作情绪一下高涨,提笔就写。后来在批改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有的同学一下子挥出七八百字,甚至连平时文理不通的学生也写得流畅起来,真是应了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游戏——营建学生的兴奋点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作文教学,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
一次在指导写场景作文时,我安排了两次男女生“穿针引线”的比赛游戏,并且分别给男女两队取了有趣的队名,男队命名为“面粉队”,女队命名为“辣椒队”。第一次穿针比赛,重点进行 “定格”指导,让学生观察场上选手的动作、神态,场下亲友团的表现,再伺机点拨指导,然后继续比赛决出胜负。第二次在一组比赛失利后不服气的情况下,再一次创造机会安排第二次穿针比赛,而且参赛学生不变。比赛过程中,下面啦啦队分别为自己的参赛选手呐喊助威,决出胜负后,教师趁热打铁随即让学生将活动过程写成片断作文,此时学生的兴趣极高,而且又是刚刚亲身体验的事,所以写起来难度不大。实践证明,在学生在情绪高昂中写出来的作文质量明显地要高于平时。
三、聊天——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聊感兴趣的话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作文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用QQ聊天,教师就和学生聊QQ名,看谁的QQ名最有意思,最容易记,最有意义,为了让学生能放开来说,教师就带头说自己的QQ名,还没说完学生就笑得前俯后仰。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课堂上不时地爆发出孩子们的笑声。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清楚,最后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让学生拿起笔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其实,平时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都有可能是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将聊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就会言之有物了。
四、创境——吸引学生的注意点
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有显著的特征: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因心理发展不均衡,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寓乐于教学中。
一次写场景作文,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从刘谦变魔术导入,然后让学生来完成一个魔术,要求不能使用任何的粘贴用品而能把两本书粘起来,同学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有的甚至站起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一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我就拿出两本书作现场展示,将两本书页一一对插,两本书合成了一本,并让两个学生上来分别抓着两本书对拉将书分开,结果使尽了吃奶的气力也拉不开,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兴趣来了,也有了很多想说的话,此时完成作文更不在话下。
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兴趣教学,激发、保持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成功不二的法则。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帮助捡题、做游戏、聊天、创设情境等多方面的兴趣渗透,把学生带入自主习作之中,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需求,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使写作变成一种快乐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文章内容新颖详实。
作者简介:
魏昌成(1970.10-),男,福建南平人,大学本科学历,福建南平市胜利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引导 学生 创新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6-01
写作,是一项坚而巨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体会,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们应刻不容缓地采取积极步骤,开放作文教学,拓展交流空间,鼓励自主作文,使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培养其创新精神。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江泽民同志也曾经说过:“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何为创新?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是摆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很值探究的重大问题。对此,我深感迷茫与苦恼!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不落俗套的、属于自己个人的、新的东西。那么,在語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不落旧俗的能展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文章呢?可否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万事皆难成功。在教学中一谈到要学生写作文,下面传来让我难受的唉声叹息,学生摆出副副哭脸,皱起条条愁眉。一节课下了,只字未动,怎么能写出稍有质量的文章?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在学生写作兴趣如此低落的情形下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降低写作字数要求
初中作文在字数上一般要求600字以上,对于农村学校的部分学生来说,这一要求算是苛刻的了。于是,我便降低字数要求,暂时丢掉字数的束缚,告诉学生只要写就行,三五十字也可,一两百字也行,当然,多多益善,日记要求也如此。以这样的方式来慢慢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培养他们动的习惯和兴趣。
第二,少一点批斗,多一些鼓励
教育家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叫他写点东西本就是件难事了,我们应适时找学生的亮点,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从他的作文中找好词好句在班上给予表扬,发现其中有健康的思想给予肯定,以此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
第三,鼓励阅读,增长见识
对于农村的学生,他们见的少,所接触的东西不多,知识面极其狭窄,我们教师试着引导他们多去图书馆借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哪怕是笑话故事也行,然后再适时的作点阅读要求。
二、开展多种语文活动,积累生活素材,为创新奠定基础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文这东西,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创新写作必须的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在我所任的八年级(1)班,从初一开始,我做了以下几项语文活动的尝试,以培养学生创新写作能力。
第一,广泛阅读,开拓视野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还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读书习惯,还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班级黑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第二,每人每天一则日记
日记是我们生活、学习活动的记录。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片断记录下来就是日记。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记好日记,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训练自由表达的能力。
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是提高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法则之一,要演讲首先得要事先做准备,我要讲些什么,怎样讲,叫学生提前写演讲稿。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胆量变大了,上台也不打哆嗦了。
第四,每周一篇自由作文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作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的空间。于是,在以上作文形式的训练之外,我还引导我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运笔方式和文体每周写一篇自由作文,其内容不受限制,只要健康就行。这样,学生跳出了诸多束缚,用他擅长的文体和笔法,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其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相信如果教师转变观念,坚持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鲜活的、富有张力的作文。 综上所述,是我引导学生创新写作的一点粗浅的、不成熟的、极其平庸的做法,资质浅薄的我,在引导学生写作尤其是创新写作上黔驴技穷,没有什么妙法可施。还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与教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寻找切入點,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造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指导学生引爆点: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
二、指导好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课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倡导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续写想象作文。如《凡卡》、《穷人》等课文教学后,以《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要增补得精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这些课文的情节更加完整生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当是作文教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的新要求。提升学生兴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管齐下。
一、捡题——引导学生的关注点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同学就会皱眉头,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懂得從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捡题”, 及时发现素材,即兴写作。
1.课外捡题:学生学余期间总会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事。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九峰山活动,向学生宣布完春游的消息后,孩子们都很兴奋,不少学生一晚上都浮想联翩,睡不着觉……。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捡一作文题《春游前夜》;第二天,因人多拥挤乘车时有的同学挤位子,有的同学主动让位子,还有的同学帮助维持秩序,这时又可捡一作文题《上车前后》;旅游登山,还可启发学生《登山即景》……仅一个春游,可写的内容就非常多。教师在帮助学生捡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自己身边到处都有可写作的素材。
2.课内捡题:有时上课之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这时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引导学生作文,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一次,学校组织元旦大合唱,我所在的班级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我走到班级准备上课,没想到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数学老师说合唱比赛获一等奖,这个周末就不布置作业,你也要向数学老师学习啊!”她的发言,立即引起了共鸣,班上秩序顿时混乱。要正常上课显然不行。我脑筋一转,马上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等他们安静下来,我话锋一转,说:“不过,我不明白,你们是怎样拿到一等奖的,你们是怎样训练的?在唱的时候你们还用哪些‘秘密武器’?台下观众都有哪些反应?请你们详细地用笔告诉我,看你们是不是真实的一等奖水平?铃响交稿,本周末绝不安排作业!”“耶”,同学们在内心中认为自己获得胜利,写作情绪一下高涨,提笔就写。后来在批改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有的同学一下子挥出七八百字,甚至连平时文理不通的学生也写得流畅起来,真是应了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游戏——营建学生的兴奋点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作文教学,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
一次在指导写场景作文时,我安排了两次男女生“穿针引线”的比赛游戏,并且分别给男女两队取了有趣的队名,男队命名为“面粉队”,女队命名为“辣椒队”。第一次穿针比赛,重点进行 “定格”指导,让学生观察场上选手的动作、神态,场下亲友团的表现,再伺机点拨指导,然后继续比赛决出胜负。第二次在一组比赛失利后不服气的情况下,再一次创造机会安排第二次穿针比赛,而且参赛学生不变。比赛过程中,下面啦啦队分别为自己的参赛选手呐喊助威,决出胜负后,教师趁热打铁随即让学生将活动过程写成片断作文,此时学生的兴趣极高,而且又是刚刚亲身体验的事,所以写起来难度不大。实践证明,在学生在情绪高昂中写出来的作文质量明显地要高于平时。
三、聊天——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和学生聊感兴趣的话题,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作文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用QQ聊天,教师就和学生聊QQ名,看谁的QQ名最有意思,最容易记,最有意义,为了让学生能放开来说,教师就带头说自己的QQ名,还没说完学生就笑得前俯后仰。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课堂上不时地爆发出孩子们的笑声。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清楚,最后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让学生拿起笔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其实,平时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都有可能是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将聊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就会言之有物了。
四、创境——吸引学生的注意点
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有显著的特征: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因心理发展不均衡,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寓乐于教学中。
一次写场景作文,我创设了一个情境,从刘谦变魔术导入,然后让学生来完成一个魔术,要求不能使用任何的粘贴用品而能把两本书粘起来,同学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有的甚至站起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一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我就拿出两本书作现场展示,将两本书页一一对插,两本书合成了一本,并让两个学生上来分别抓着两本书对拉将书分开,结果使尽了吃奶的气力也拉不开,课堂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兴趣来了,也有了很多想说的话,此时完成作文更不在话下。
在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兴趣教学,激发、保持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成功不二的法则。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帮助捡题、做游戏、聊天、创设情境等多方面的兴趣渗透,把学生带入自主习作之中,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需求,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使写作变成一种快乐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文章内容新颖详实。
作者简介:
魏昌成(1970.10-),男,福建南平人,大学本科学历,福建南平市胜利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