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仍能独立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又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自信心差、意志力薄弱、对前途持悲观态度,缺乏学习专业的准备和毕业后继续学习的打算。因为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从初中应试教育中淘汰出局的,初中的学习使他们尝到了挫败感,同时留下了心理上的阴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悲观、缺乏自信的心理。更有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就是不受关注的群体,他们普遍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再加上意志力薄弱,常有惧怕学习和低人一等的悲观自卑心理。其次,技工学校招生门槛的降低,使技工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再加上社会对技工学校和技术工人的偏见,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悲观态度,缺乏学习动力。第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和目前技工荒造成的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的现状,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找工作是件很容易的事,学不学一个样,好与差一个样,进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二、培养技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个人认为培养技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应逐步从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观和事业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几方面入手。
1.重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石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充满信心从而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心理状态。自信心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会充分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活跃度,对自己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功感,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更受人欢迎。相反,对于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则会抑制脑神经细胞的活跃,对自己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逃避困难,不敢面对失败的风险,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差的学生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消除高分加顺从才是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引导,使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并将这种成功的快感逐渐迁移到获取新知识、解决新课题上来,逐步建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应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言行暗示学生“你能行”,使学生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中不断得到鼓励。同时在教学中降低各方面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体会更多的成功感受,减少失败的挫折感。并及时对成功的事件进行积极归因,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定能成功”的积极心态。使学生学会横向比较,不断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增强自信心。
2.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动力和方向
人生观和事业心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总的看法和努力方向。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会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针对社会对技工学校和技工教育的偏见,应充分做好技工学校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来学校是来学习技术的,是来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基础的,不是来混日子的”,树立自立于社会和报恩于父母、报恩于社会的人生观。其次要通过专业前景与发展的介绍、校友成功事迹的介绍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对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校生同样可以创建自己的事业,报效社会的信心和价值取向。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主的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古人言“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只教授知识转变为教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同步进行。
(2)做好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如政治课中的课堂法庭、情景再现;机械课中的小制作、小发明;专业课中的课目训练,技能比赛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锻炼学习能力的极好方式。
(3)充分利用教学提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就根本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质疑”,提高问的艺术,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矛盾,而不是不假思索随口答出。问题太过简单,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如果问题超出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毫无头绪,也起不到积极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当,学生才会跃跃欲试,不断走入思维的殿堂。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求在专业课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方式和方法,增加学生评判体系中操作能力的比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将之应用到实际中,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技工教育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性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目前技工学校学生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自信心差、意志力薄弱、对前途持悲观态度,缺乏学习专业的准备和毕业后继续学习的打算。因为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从初中应试教育中淘汰出局的,初中的学习使他们尝到了挫败感,同时留下了心理上的阴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形成悲观、缺乏自信的心理。更有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就是不受关注的群体,他们普遍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再加上意志力薄弱,常有惧怕学习和低人一等的悲观自卑心理。其次,技工学校招生门槛的降低,使技工学校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再加上社会对技工学校和技术工人的偏见,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悲观态度,缺乏学习动力。第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和目前技工荒造成的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的现状,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找工作是件很容易的事,学不学一个样,好与差一个样,进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二、培养技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个人认为培养技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应逐步从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观和事业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几方面入手。
1.重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石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充满信心从而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心理状态。自信心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会充分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活跃度,对自己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功感,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更受人欢迎。相反,对于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则会抑制脑神经细胞的活跃,对自己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逃避困难,不敢面对失败的风险,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差的学生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消除高分加顺从才是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引导,使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并将这种成功的快感逐渐迁移到获取新知识、解决新课题上来,逐步建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应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言行暗示学生“你能行”,使学生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中不断得到鼓励。同时在教学中降低各方面对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体会更多的成功感受,减少失败的挫折感。并及时对成功的事件进行积极归因,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定能成功”的积极心态。使学生学会横向比较,不断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增强自信心。
2.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心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动力和方向
人生观和事业心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总的看法和努力方向。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会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针对社会对技工学校和技工教育的偏见,应充分做好技工学校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来学校是来学习技术的,是来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基础的,不是来混日子的”,树立自立于社会和报恩于父母、报恩于社会的人生观。其次要通过专业前景与发展的介绍、校友成功事迹的介绍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对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校生同样可以创建自己的事业,报效社会的信心和价值取向。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主的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古人言“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只教授知识转变为教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同步进行。
(2)做好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如政治课中的课堂法庭、情景再现;机械课中的小制作、小发明;专业课中的课目训练,技能比赛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锻炼学习能力的极好方式。
(3)充分利用教学提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就根本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质疑”,提高问的艺术,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矛盾,而不是不假思索随口答出。问题太过简单,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如果问题超出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毫无头绪,也起不到积极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当,学生才会跃跃欲试,不断走入思维的殿堂。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求在专业课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方式和方法,增加学生评判体系中操作能力的比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将之应用到实际中,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技工教育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性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