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成为“调解高手”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协调;冲突;班主任
  协调学生及其家长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调解师生冲突,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临的问题。师生冲突,是师生关系不良的一种表现,它令人烦恼、忧伤,使人痛苦、厌倦,给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学生讨厌教师,教师讨厌学生,是教育的大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得罪科任教师,影响科任教师的威信和上课情绪;也可能会得罪家长与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班主任在面临师生冲突事件时,要尽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只有心态积极了,才能坦然接受并乐于去解决。若心里觉得厌烦并充满抱怨,这些负面情绪多少会干扰处理问题的思路,还会把负能量传递给学生及家长,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其实“出事”未必是坏事,有些“冲突”留在学生心里还不如“爆发”出来好。班主任若能抓住这样的“契机”,自觉承担起积极调解者的角色,把每一次事件的处理当作积累经验、锤炼能力的机会,就能提升自己。
  以下就三个现实中的案例,谈谈班主任如何协调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关系。
  案例一:某学生A最近数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想到数学学不好忧心忡忡,于是想找老师谈谈,可是感到该老师很不耐烦,类似“连这题都这么多人不会做?不是吧?你们怎么听课的?”这样的话常挂嘴边,不少同学都 不太敢与该老师说话。A真的很想学好数学,也明知道要找老师沟通,但心里很怕去找他。家长很忧心孩子的数学因此学不好,向班主任反映问题。
  案例二:某学生B经常上课不专心,作业也随便应付。有次上课一直在睡觉,老师几次把他叫醒,还说再睡就出去,他就向老师吼:“烦不烦,不就睡个觉吗?反正我又听不懂”,老师很生气就当众训他是“懒虫一条”,让他感到很没面子。自此该生上课不是说自己肚子痛就是头痛,有时干脆逃课,还说不想上学了。家长平时忙,不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次就更拿老师说事儿,责怪老师处理不当,让孩子厌学。
  案例三:某学生C开学以来,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家长认定孩子的智力没问题,态度也认真,成绩不好跟老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觉得这个班的老师都太年轻,讲得不如初中老师仔细,所以孩子才学不好,坚决要孩子换到隔壁班(老教师比例多一点)。
  面对类似的事件,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呢?其实造成冲突的原因看似简单,实则多与尊重和信任有关。如以上案例,学生及家长觉得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尊重;学生及家长对老师的各种不信任,怀疑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学生及家长不接受老师不恰当的评价等。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天,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这一关一定得过好,给予学生及其家长尊重,取得他们信任,才有他们随之而来理解与支持。
  首先,班主任在问题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更不要生气,要先稳住双方的思想情绪,控制冲突使之不再升级。可以找发生矛盾或冲突的当事人分开谈话,了解事情真实的起因、经过。这种尊重事实、尊重个人的态度有利于稳定各方情绪,使大家能心平气和地阐述冲突的过程。人只有在头脑清醒、冷静的状态下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三方都有问题?问题出在教师处理上,还是学生性格上,或者是多方的误会上?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班主任平等真诚地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班主任要明确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合作互助关系而非对立关系,教师的目的是与家长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好样儿的子女、都爱面子;要理解家长对自家孩子的过度关注,包括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配置和教学水平也格外关心;家长会不自觉拿孩子作比较,拿老师作对比,有时甚至做出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评价或尖锐的批评。要注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诚与平等,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消除家长的自卫心理;不与家长争吵争辩,尽量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绝不能训斥家长,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把对学生的气撒在家长的身上。
  再次,班主任要换位思考,做好善后。在学生面前既要保护教师的尊严,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联合起来整自己。在科任教师面前,既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原则,也要让教师理解学生的苦衷。对于恶意伤害教师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当学生向科任老师道歉时,班主任应事先和科任教师沟通,要宽容为怀,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要和学生斤斤计较。而对于因科任教师处理问题不当造成的冲突,也要委婉指出教师的问题,该改正的改正,该调整的调整,该向学生道歉也应主动道歉。老师主动向学生道歉,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现实中总会存在一些学生对老师的错误耿耿于怀,班主任要及时恰当地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第一,引导学生要宽容,就算是老师做错了,作为学生也不应该拿老师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自己不专心上课,耽误的是自己,受到影响的也是自己的情绪和学习成绩,对他人毫无影响,不能因为对某个人的偏见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那样是得不偿失的。放下对别人的偏见与仇恨,也是解放自己。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付出和用心良苦,老师也是平常人,大家应当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即使老师对学生严厉和指责,也是希望学生用心努力学习;即使老师做得不对不好,也要给予他改进的机会。学会看到老师积极的一面,不随意否定批判老师,使自己的心态从消极转化为积极。第三,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勇于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让他们认识到宽容大度才是为人之道。
  基于以上的三点建议,各案例的分析与处理如下:
  案例一的分析与处理:学生对“学好数学”和“好老师”有期待,但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学生本意是想改善学科学习状况,并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帮助。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该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及家长做好安抚。班主任可以先向班级其他学生了解该老师不耐烦和说话伤人是否属实,然后私下找该老师沟通,婉转告诉他:学生们都肯定他的课很好,如果解答问题再加点耐心,说话让人感到舒心,就十全十美了。   案例二的分析与处理:学生的懒散早已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上课睡觉被训斥是导火线,引发了冲突,最终学生以此为借口逃学。学生可能因为爱面子和怕尴尬,也可能是想偷懒逃避。家长只看到孩子受气,不了解个中原因。班主任可以先安抚家长情绪,等其情绪稳定再沟通,解释老师的言行有过火的地方,就像对自家的孩子,没有把握好场合和分寸,事后该老师也意识到不妥当,但也是事出有因。学生长期上课不专心、作业不做,上课睡觉等懒散表现让老师感到着急与难过,正是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忧虑才导致了课堂上的训斥。其实老师也可以置之不理,你睡你的觉、我教我的书,而老师选择叫醒他,说明该老师是有责任心的,对所教的学生负责。紧接着要当着家长的面,询问关心学生是否最近身体不舒服,叮嘱他一定要看医生。同时指出: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生上课和作业不认真,还在课堂上睡觉,不仅违反了行为规范还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老师是有义务叫醒睡觉的学生并敦促其好好学习的。如果你真的觉得最近身体状态不适合在学校学习,可以请假,但如果因为上次事件感到尴尬和难过,故意说不舒服来逃课就不太合适了。事情已经发生,老师已经意识到不该这样说你,那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没有人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但得懂得知错能改。也请家长谅解老师,并尽力监督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三的分析与处理: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可能是不适应老师的教学,认为老师讲得没有初中老师仔细,而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不适应而引发的不信任,而家长又很看重孩子成绩,于是孩子和家长都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不信任,认为是老师太年轻没经验,不如老教师。换班可能是学生的想法,也可能是家长的要求。班主任可以先安抚家长情绪,表明完全理解家长的愿望,确实谁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遇上有经验的好老师,学得好考得好。接着解释这个班的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水平还是有目共睹的,可以找其他学生问一问。而且科组实行集体备课,每个班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其实相差不大。而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在内容难度和学习方法上确实不一样,高中老师可能没有初中老师讲解细致,但前者更注重知识点的网络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换班换老师或许不能根本解决,而且可能引发新的适应问题,所以要慎重,毕竟开学已经一段时间。紧接着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自身对各科学习的投入与收获以及评价,老师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老师如何帮助她进步;除了学习本身,与周围的老师、同学相处情况怎样,有没有让她感到不自在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不是家长强势,学生还是会愿意留在原班级继续学习,当然前提是原班级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良好。如果孩子和家长仍然坚决要求换班,那要与他们协商只有一次换班机会,不可能换来换去,并要承受换班带来的新问题等。
  班主任要具备调解高手的能力,更要有掌控全局的魄力。班主任要主动掌握班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多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学生相处,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内心有意见、情绪有波动的学生及时沟通,做好安抚工作。要想方设法增进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喜欢科任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小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当遇到上面类似的事情时,要冷静、艺术地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让学生受到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信赖我们的老师,还要想办法树立起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只有这样,才能将班上的学生和科任教师凝聚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从而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528403)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夏末秋初,我和文友走进七步沟采风。悠悠古佛地,仙境七步沟,初次前来,我就被七步沟的和谐安静、铮铮风骨和温婉多情的气质吸引,从而沉醉其中。  七步沟景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县活水乡境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这里层峦叠嶂,奇峰林立,飞瀑流泉,鸟语花香,真是一个绝美之地。我们住下来,想好好亲近亲近七步沟的山水。  一夜好觉,第二天上午我们开始登山。石砌的臺阶干干净净,如一条神龙,游走在翠林之间。山路两边是茂密的
“为了你的到来,凤凰等了千年。”我终于站在古城沱江岸边的青石板上,凝视凤凰。  不知是沱江孕育了凤凰,还是凤凰激活了沱江,就像《边城》里老船夫离不开翠翠一样,凤凰和沱江谁也离不开谁。  清清浅浅的沱江水,从城边擦过,不紧不慢地流着,就像小城里街道上行人不紧不慢的脚步。这水,是有灵气的。只一眼,便使小城灵动起来;再一眼,便使记忆鲜活起来;第三眼,便使一段故事在心里洇漫开来。波光云影中,一只只竹篷小船
EQ的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情商。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之能力。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能力的指数。体育教师通常给人“粗犷”的感觉,与“彬彬有礼”的教书先生似乎有天壤之别。然而,体育作为以技能教学为手段的课程,既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熟练的动作技能,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传授体育技能的教学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更需要良好的“EQ”。  体育教学有区别
得了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往往会出现诸多不适的状况,比如以下五种,你知道该如何应对吗?  大汗淋漓  患者以出汗为主要表现,稍一活动便大汗淋漓,吃饭、说话、睡觉也满身是汗。出汗部位不固定,有的是身上和脸部多汗,而手脚等四肢汗不多;有的是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还有的是不出汗但怕热,甚至体温升高。症结在于控制出汗的神经出现了功能障碍,意味着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的自主神经病变已悄然降临。  应对办法: 
德玛尔·德罗赞出生地:加利福尼亚州康普顿出生日期:1989年8月7日毕业院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身高:2米01体重:99.8公斤场上位置:得分后卫球衣号码:10号主要奖项:4届NBA全明星阵容;2016-17赛季NBA第三阵容;2017-18赛季NBA第二阵容德罗赞能突能投,技术全面。交易如今,德罗赞比过去更频繁地提笔,经常写笔记或便条。“这是我的,那是我的”,生活中,德罗赞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宣布对于
这400元的案子分两次落到他头上,都是因为他把车停在小区外的路边上。这地儿他停了7年,从没收到罚单。直到2016年4月,他突然收到短信,需要处理一个200元的违章停车罚单。还没等他去掰扯清楚,9月8日,第二张罚单来了,还是违章停车,还是200元钱。  他下定决心打官司。两年后的3月25日,杨晓接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行政判决书,他赢了其中的两个官司,交警队需要返还给他400元罚款和100元
辞旧迎新之际,人们最为关注的竟是抬头望天。从政府官员到黎民百姓,无不把雾霾之害当作话题。北京人见面寒暄,头一句便是“这天气比昨儿个好多了”,以此取代传统的问候语“吃了吗”。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生活中,环境才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缘何?因为事关身体健康。运动和锻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民健身已经无需动员和号召,但是,老天不给力,还作祟,让已经有了健身习惯的人们不得不接受红色预警,减少甚至
王汎森在《回忆牟复礼先生》一文中曾谈道:“ 牟先生酷嗜古典音乐,就在他每年像候鸟般开车来往于科罗拉多与普林斯顿时,有一回车子滑入一个小山坳,但牟老先生仍坚持听完某个精彩的钢琴弹奏的段落,才下车处理这个小危机。”老先生对古典音乐痴迷的情形令人莞尔, 据说是他特迷恋霍洛维茨演奏的莫扎特,其实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者里喜欢莫扎特音乐的大有人在。有一回我请一位美国同行吃饭,这位教授直接背着一把意大利名琴来到餐
有老同志在与年轻干部们谈话时推心置腹:“你们干具体工作,和搞文字工作有时是一样的。比如写材料就像‘二月天’,有的时候一个人一个看法,左右为难,这是很自然的。”这里的“二月天”来自一段民间唱词,“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麦要寒”,隐喻的是实际工作的纠结,须面对各方面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诉求。老同志勉励大家:“只有左右为难,人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的确,机关里改稿子,经常一遍遍推倒重来。实际工
一  暗物质(Dark Matter)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简单地说,它是指宇宙中那些看不到的物质。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事实上是由可见的普通物质与不可见的暗物质共同组成的,而从两种物质所占的比重来看,暗物质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成为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主体。今天我想把“暗物质”这一概念引入考古学,用它来指那些在古代社会存在或普遍存在,但在今天已经无法看到的物质。尽管我们所说的暗物质与物理学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