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法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创设情境、拟定方案、设计实验等三个方面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法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一、联系具体情境,对问题进行创设,培养同学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依据现实的问题将假设提出,从而通过实验方法来进行论证的一门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包括很多的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量性实验。传统的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老师容易经常走进灌输式教学的误区,只是单纯地的将物理实验知识向同学们传授,却没有重视培养同学们的能力。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里设计了很多的注重锻炼同学们能力的实验教学内容。老师在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应联系教材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培养同学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一个老师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在冰面上4个小朋友在玩耍,4个小朋友决定进行一场比赛。其中,坐在板凳上的分别是:一个瘦小孩与一个胖小孩,此外,在后面推的有2个小朋友,负责推的这2个小朋友具有同样大的力量。2个小朋友推动10米之后,同一个时间放开,比一比在冰上哪个小朋友滑得更远。这个情境刚接触的时候,同学们很多用摩擦力方面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得出受到的阻力小的是瘦的小朋友,同样作用力大小的情形下,滑得比较远的应当是瘦的小朋友。结果,这个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刚才的情境作了一次模拟,同学们皆感到很惊奇,发现竟然是胖的小朋友滑得比较远些。就在同学们都在猜疑的时候,这个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依据咱们对牛顿定律的学习,质量轻的是瘦的小朋友,加速度比较大,因此,他加速就快些,同时,他受到来自冰面的摩擦力也小些,然而,最后为什么却是胖的小朋友滑得比较远呢?这里面必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然而,同学们可以不看书,自我能够发现这里面的道理吗?”通过这个老师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就积极地组成了讨论小组,部分同学还把稿纸拿出来演算。这个老师又给同学们放映了其它类似这样的物理现象,例如,在一堆摞起来的棋子中,迅速将中间的一个打掉,其它的棋子依旧是原状那样保持着。在这个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终于有所领会,得出了“重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变化”这个假设。可见这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发挥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同学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问题拟定出方案,培养同学们探究合作的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中第一、第二章的教学内容都与运动相关,对物体的普遍运动规律作了描述。
   某个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适当地调整了物理课程内容,将2个实验(对速度的测量和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研究分析内容浓缩在了一堂物理课堂教学上。这个老师首先是依据物理课堂常规教学的方案,将速度、位移、时间等基础知识向同学们作了讲解,使同学们有了较好的物理理论方面的基础。之后,这个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用位移与时间相除,速度就能够求出。那么,在实验室中,有限条件的情形下,应当怎么样去设计,方可以方便、准确地将物体运动的速度测出呢?同时,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应当如何对实验进行设计来探究这种规律呢?”在这个老师提出不看书与提出问题的要求下,同学们就开始积极尝试自己制定完整的一套测量速度、分析速度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案。通过这个老师的点拨,以及同学之间小组形式的交流学习,最终同学们提出了:运用一种能够计量单位时间且同时能够将位移标明的计时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运动的速度进行测算的想法,在老师的更深一步地点拨后,最终,同学们将此种想法统一到了打点计时器上。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已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向当前注重培养能力的非静态课堂教学转变。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同学们依据实验探究的思想,能够自行建成探究合作学习小组,针对实际的问题把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来,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对实验作出设计,得出结论,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
   对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不可以只局限在对同学们思维能力方面的开发,还应当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能够操作、切实有效的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当注重之处。对同学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同学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
  例如,前述的同学们提出的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的例子,刚开始,同学们的构想很不科学。由于实际操作经验的缺乏,他们刚开始,就提出了“在光滑的平面上,使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做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与匀加速运动,且用米尺对位移进行测量,记录时间用秒表的方法,进而,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且分析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个想法看起来具有可行性,然而,事实上,缺少可操作性,单就光滑的平面这一点来讲,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老师在应用实验探究法教学的时候,不只要把此种思想向学生传授,开发其思维,还应当敢于放权,使同学们能够真正自主设计实验且实施操作。唯有如此,方可以真正提升同学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方法作为一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具有开发同学们的思维,培养同学们研究问题、探究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缪阿调.运用物理实验法进行高中物理复习[J].中学时代,2013,5(1):28
  [2]陆彬.巧用物理实验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9):158
  [3]干大洪.初中物理六步学生实验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11(5):72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关注课时内容的侧重点,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参与度,要关注设问方法的多样化,要关注家庭作业的合理性。只有关注到这些方面,才能把阅读这部分教得成功。  【关键词】关注;侧重点;参与度;多样化;合理性  陶行知说过: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
拉西瓦水电站地处我国西北高寒地区,大坝为高薄拱坝,为满足坝体混凝土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采用闭式循环冷水机组进行大坝混凝土冷却。通过认真设计,并经过荷载验算,冷水站安装于主坝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之一, 亟待开发。特别是高考备考阶段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只要能为学生明确可资凭借的朗读资源,它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关键词】高考语文备考;朗读;朗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都不尽如人意,课堂的朗读也常常被当作点缀课堂而已。高中生读书越来越少,即使早读时间也只安排英语,甚至拿来攻克物化生。尤其到了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它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从条件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只是起到向导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在集
拉西瓦水电站泄水坝段进水口胸墙仓号结构较为复杂,为加快混凝土施工进度,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对胸墙与侧墙相交处角模板和进水口顶拱标准段胸墙模板.均采用轻型钢结构承重支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