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企业多功能焊接架的改进设计

来源 :广东造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解决大型船舶企业焊接培训量大及举办大型焊接技能竞赛的需求,通过分析原焊接工装架的实操使用情况,设计一种改进的多功能焊接架。实践表明,此改进型工装架便于调节和使用,精确度高,有效地减少了立体空间占用率,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板材及管材各种厚度、管径及焊接位置的要求。
  关键词:焊接架;多功能;改进
  中图分类号:U671.81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ment of Multifunctional Welding Jig in
  Large Shipbuliding Enterprise
  WANG Zhiou, RAO Yizhong, LU Xinming
  (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Guangzhou 511462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large amount of welding training and holding large welding skill competition in large ship building enterprises, a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welding jig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practical usage of the welding tooling frame. The results show the jig is easy to adjust and use, has high accuracy,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late and pipe thickness, diameter and welding position stipulated in the code.
  Key words: Welding jig; Multi-functional; Improvement
  1     前言
  我司是大型船舶制造企業,作业人员流动大,每年焊接技能人员的培训量达到2 000余人。原有的焊接工装架,已不能满足焊接技能培训取证要求,也无法满足焊接专业性研究、试验、评定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难以达到举办综合性和大型焊接技能竞赛交流活动的要求。
  焊接工作是造船、钢结构建造等重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型工种,其技能水平和质量效果的提高都来自大量的研究、试验、实践及培训取证认可工作。
  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很多,关键是要保证前期的研究试验过程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操作要求。本文通过前期的调研、试验及实践,将原有焊接工装架进行改进,以达到可进行板材、碳钢管及有色金属管材的全位置焊接要求。
  2    原焊接工装架装置
  原焊接工装架装置的功能比较单一,结构形式简单,通用性和集成性功能不强(见图1)。图中:组件3与4组成可上下移动的夹持结构,但只能用于平焊和仰焊位置,对于立焊和横焊需要更换另外的夹持机构;板材和管子的规格适用范围不全面,可调角度范围小,精准度难以保证,稳定性差,操作比较困难;在焊接板材厚度小于10 mm时,焊接位置的稳定性差;焊接中厚板板材时,处理焊缝接头时位置和角度会不断移动;因受上下夹具板和横向宽度的限制,不能进行管子焊接;对于不锈钢管、镍铜管等有色金属的焊接,需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接方法,管内必须充气保护底层焊缝,只能在夹具上再连接专用工装,这会造成稳定性、可靠性、准确度大幅度下降。
  原焊接工装装置只适用于一般的普通板材焊接技能培训考试等工作,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高要求研究试验,存在较大困难,难以满足目前船舶和钢结构行业的焊接工艺研究、试验评定和焊接技能培训取证需求,也难以进行各种高等级的焊接技能竞赛活动,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日显突出。
  3     原焊接工装架的改进设计
  3.1   板材焊接的改进
  板材的焊接主要有平、横、立、仰四个焊接位置,因此可以将图1中组件4设置成套管形式,小管端部为组件4的端部夹持试板位置,且小管可以360°旋转,使得小管端部夹持位置可以实现板的不同的位置焊接,如图2所示;增加可以旋转的组件5,实现了四种主要焊接位置的自由变化。
  3.2   管材焊接的改进
  管材焊接主要有水平转动、水平固定、垂直固定、倾斜45°固定等位置,因此需要对夹持位置进行改进:可以通过齿轮调节方式实现各种角度调节,但由于焊接时的飞溅容易落入齿轮导致齿轮旋转空间限位,且焊接位置不需要各种角度的调节,因此采用可以设定三种角度的螺纹孔来调节固定,如图3所示;增加组件6用来调节水平固定、倾斜45°固定、垂直固定三种主要位置的焊接。
  3.3   主体结构的改进
  根据以上所述,进行焊接工装架的主体改进,并局部进行优化,形成最终的工装架(见图4)。
  (1)连接主管可与立柱采用螺栓连接:支管与主管采用焊接方式刚性固定;支管端部开设4个卡槽,通过卡槽和单个螺栓与组件5进行连接,卡槽可以起到快速定位和限位作用;四个槽口与组件2相互对位,形成三个角度的连接;   (2)组件5由小套筒、封板和连接板组成:套筒上布置有两处嵌块,嵌块居于套筒的12点和9点位置,套筒、封板和连接板采用焊接方式刚性固定;连接板上开有四个圆孔并与组件3活动臂使用螺栓连接,可以进行0°、45°、90°三种角度的连接;
  (3)组件7由活动臂和夹头组成:夹头由4个小板组成,上夹板宽度为90 mm,下夹板规格分别为30 mm、45 mm;下夹板自由边进行倒圆处理,两块夹板间距为15 mm,在上夹板上设置不同规格螺母,可以旋进螺栓对不同尺寸的板材管子进行夹持;采用分格卡槽和限位嵌块装置,能够快速精准定位,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倒圆处理的多齿设置和两种规格的螺栓结构,能够满足板材稳定夹持,还能满足对Φ40 mm以上管子的焊接需求;多孔连接板,能实现全位置和多角度的焊接使用要求;
  (4)在立柱底端150 mm处增设200×100mm的槽钢一条,用于焊接试件的调节定位和装配;在连接管螺母对开半圆处增设一个Φ20 mm的管扣,用于对管内充气保护管的固定。
  3.4    整套裝置的组成
  整套焊接装置由三个主要的连接组件组成:第1调节组件;第2调节组件;夹持组件。
  (1)第1调节组件
  包括立管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立管的侧壁垂直连接,立管和连接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固定螺母和匹配的螺栓;
  (2)第2调节组件
  包括:套管、封板、调节板、两个固定螺栓及两个固定螺母。套管的一端位于连接管内部,封板位于套管的另一端并封闭套管;调节板与封板垂直连接,并开设有至少三个与固定螺栓匹配的定位孔;
  (3)夹持组件
  包括:底板、上夹板、第一下夹板、第二下夹板、两个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底板与调节臂垂直连接,上夹板、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均与底板垂直连接,固定螺母及固定螺栓设置在上夹板上;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采用固定间隔设置。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倒圆角;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分别与第一下夹板和第二下夹板相互对应位置进行设置;
  详细的组件结构如下:
  (1)连接管远离立管的一端开口,在端面上开设四个等间距设置的卡槽,套管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可同时分别卡入两个卡槽的限位块,限位块之间相距半个圆周或四分之一个圆周;限位块的高度大于连接管的管壁厚度;固定螺栓均为活动螺栓;调节臂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调节臂和第二调节臂,调节板位于第一调节臂和第二调节臂之间;
  (2)调节板上设定位孔四个,包括一个铰接孔和三个调节孔。三个调节孔的中心与铰接孔的中心的连线,分别与水平面呈0°、45°和90°夹角;
  (3)立管和连接管侧壁垂直连接:立管和连接管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固定螺母和匹配的螺栓;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套管、封板、调节板,套管的一端位于连接管内部,封板位于套管的另一端并封闭套管,调节板与封板垂直连接并开设有至少三个与固定螺栓匹配的定位孔;
  (4)调节臂由固定螺栓实现在调节板上的不同固定角度,可转动的套管可实现调节板多种不同的固定角度;立管可套设在焊接场地的立柱上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立柱上,从而使调节组件及夹持组件整体在高度上进行调节及在同一高度上进行转动调节,因此可进行快速、多角度、多方位的调节;
  (5)连接管端面上开设有四个等间距设置的卡槽,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可同时分别卡入两个卡槽的限位块,通过将两个限位块卡入特定的两个卡槽内,可以实现套管与连接管的快速定位;两个限位块之间相距半个圆周或四分之一个圆周,由于卡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在圆周上等间距设置,两个限位块具有上述两种可选的设置模式,均能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限位块的高度大于连接管的管壁厚度,因此限位块可以凸出于卡槽,使定位效果更为稳固。
  (6)定位孔的数量为四个,包括一个铰接孔和三个调节孔。三个调节孔的中心与铰接孔的中心的连线分别与水平面呈0°、45°和90°夹角,从而使调节臂可以呈三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固定。根据工况要求,调节孔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或以上,以实现更多的固定角度;
  (7)夹持组件由活动臂和夹头组成:夹头由4个小板组成,其中上夹板宽度为90 mm,下夹板分别为30 mm、45 mm。下夹板自由边进行倒圆处理,两块夹板间距为15 mm,在上夹板上设置不同规格螺母,可以旋进螺栓对不同尺寸的板材管子进行夹持;采用分格卡槽和限位嵌块装置能够快速精准定位,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倒圆处理的多齿设置和两种规格的螺栓结构,能够满足板材稳定夹持,还能满足对Φ40mm以上管子的焊接需求;多孔连接板能够实现全位置、多角度工况下的焊接使用要求。
  4    改进后的焊接工装架效果
  本工装的改进设计,实现了钢结构焊接的国标要求及船级社规范等规定的4~26 mm厚度板材和管径40~300 mm管子的焊接,可以覆盖1G、2G、3G、4G、5G、6G、6GR的全位置焊接;设计的夹具分隔和嵌块固定,实现管径≥40 mm的全位置焊接需求,角度与位置调整灵活、效率高,稳定性强;末端的夹头分为多齿并倒圆,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管子进行方便、有效的夹持;进行倒圆处理的多齿设置和两种规格的螺栓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厚度板材稳定夹持;多孔连接板,能够实现全位置和多角度的焊接要求使用。
  5    结论
  本装置通过多次调节,可以广泛适应于从事船舶建造及钢结构制造的焊接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考试、焊接工艺试验评定和各项焊接实操技能竞赛使用。其使用方法简明快捷,效果明显,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保证,减少多余的各种工装,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方面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明.焊接工装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IACS UR A2新规的实施对拖带和系泊配置的影响。通过规范解析、典型船舶系泊参数要求对比,澄清了UR A2与IMO MSC. Circ.1175的关系,提出了新规实施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IACS UR A2新规;系船力;拖带;系泊  中图分类号:U662.1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IACS UR A
摘 要:本文根据该船型特点和要求,介绍了该船消防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滚装区消防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消防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滚装船;火车运输;消防系统;设计要点;水喷淋  中图分类号:U664.88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ire-fighting System in  Ro-Ro
摘 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结构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腐蚀等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轨道交通、舰船等行业。选择不同的纤维材料、树脂基体及夹层材料,通过不同的铺层形式和成型工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本文结合船体风暴盖的设计和实际应用,讨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船体的可设计性,旨在让结构设计者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摘 要:結合目前散货船市场的现状,我司推出新一代MiniCape散货船设计并应用于航运市场。该型船通过对航速、EEDI提升、结构及空船重量控制、绿色环保设计及生产设计优化等,使该船比现有同类型船舶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更舒适、载重量更大,实现了同时满足HCSR和EEDI2标准的新型船舶,为类似船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散货船;绿色;低风阻;节能;运量;运营成本  中图分类号:U662.2
摘 要:海上移动钻井平台为海上结构物,因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自身配备消防灭火系统。本文介绍某CJ46钻井平台的固定式消防系统总体设计及后期修改,通过计算校核,证明该系统修改后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海上移动钻井平台;固定式消防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U664.88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Fixed Fire-fighting Systems fo
摘 要:本文基于电池动力系统特点、用电设备配置、规范标准要求、船型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某纯电池动力客船为例,介绍电池动力船舶的主干电缆路径设计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电池动力船舶;主干电缆;直流电源;电磁兼容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Main Cable Routing Design for Battery Powered Ship  Z
摘 要:大型海事巡逻船通常是集海事巡航、海上执法、救助及应急指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公务类深远海平台,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配合海上维权行动的重要装备。特殊的使命,对船舶动力装置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本文针对某大型海事巡逻船超长轴系的结构特点,对轴系中心线校中和安装工艺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船舶超长轴系校中的工艺和安装施工要点,从而解决超长轴系安装的施工难题。  关键词:超长轴系;校中工艺
摘 要:本文針对高速双体船减纵摇技术研究验证的需求,开展带T型翼和压浪板的自航船模的设计建造,以进行自航船模试验,验证其减纵摇效果。通过对自航船模重量控制、船体材料选择、推进和动力系统设备选型、纵摇设备装配以及试验测控系统的研究,采用铆接方式成功制作了小型铝合金自航船模,其满足喷水推进自航和自控减摇试验的要求,并通过了湖试试验验证。  关键词:自航船模,双体船  中图分类号:U674.951
摘 要:针对某船海上全回转试验时出现的主动力失效事件,结合其它船航行试验中出现的类似案例的原因分析,在船舶水动力学和船机桨匹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全回转中船舶的特殊运动状态,对全回转试验中船舶主动力失效因素进行归纳,提出预防风险的若干措施,旨在为新船的全回转试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全回转试验;主动力失效;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TK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JB118海上平台冲桩系统调试过程中,当平台降船处于水上浮态时,冲桩系统从海底门取水时出现冲桩泵进口真空度大、冲桩泵运行异常振动的现象。为此,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调试成功并通过验收。  关键词:冲桩系统;冲桩泵;调试;真空度;振动  中图分类号:U664.5 文献标识码:A  Commissioning and Analy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