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杰地灵的文家市
小镇文家市素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之称,坐落于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北段九岭山地域,自古就是吴楚边界之地,该区域多以汉系客家人杂居,方言语系丰富多彩。“文家市”之名就民间相传,始于明代中叶。文家市古代遗迹有很多:建于春秋战国的岩前铁岩关;建于西汉的古屋;建于唐代的九真寺等,都是精致宏伟的古建筑。另外,其自然景点也十分出名:六龙山、钟鼓潭、天子岗峡谷等。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其文化积淀可谓极其深厚。独特的戏剧、生动的话剧、神奇的武术、精致的文艺等更是文家市的文化精神瑰宝。文家市不仅是优秀的文化生态的旅游好地方,同时也是红色革命旅游的好去处。
二、文家市会师转兵的形成
1927年7月,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以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宣告失败。在党中央紧急召开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接受了中共中央的特派,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及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长沙,指导湖南人民进行了以土地革命为新内容,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为手段的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拉开了毛泽东一生政治、军事生涯的序幕。起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团受命从江西的修水出发,进攻长寿街。9月10日,部队就攻下了平江县龙门厂。但与此同时,刚被收编的邱国轩部队发生了叛变,在第一团路过金坪时,对其发动了突袭,致使第一团两面夹击,损失惨重。第二团也在安源起义后不久,因为国民党正规军的集中反攻,几乎全军覆灭。只有第三团情况好些,但也被迫向浏阳上坪撤退。鉴于二路起义军均受挫折、损失严重的战局,毛泽东审时度势,立刻在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地指挥二路起义部队前往浏阳文家市集结会师。
9月19日当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成德堂教室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就部队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事实上,也正是这个重要的会议,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会议争议的非常激烈。会议中,毛泽东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详细的阐述自己的主张:部队不再按原有计划攻打长沙,而是保存实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发,为后续革命蓄积有生力量,为新的革命高潮来临奠定基础。
21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会师的三路部队离开文家市,沿湘赣边界敌军薄弱的地方向湘南转移。这就有了后来的进军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
三、会师转兵的意义探究
文家市转兵是起义由失败转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它挽救了秋收起义,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根据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全权代表的任弼时的报告可知,在发动秋收起义时,我党的力量就与敌人相差甚远,并且没有发动农民大众,人民参加革命的热情不高。此种情形下,贸然进攻长沙必然导致失败。但是,文家市转兵增强了广大士兵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转移,而不只是简单的军事撤退。况且,转兵前,毛泽东的政治动员大会不仅没有减少人民的士气,反而增长了士兵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在会上,毛泽东生动地将当时的革命队伍比作小石子,蒋介石反动派比作一口大水缸。他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这颗小石头必能击破大水缸!这番激动人心的讲说充分鼓舞了人民的士气,指明了战略转兵的光明前途。此后,毛泽东就开始了领导部队进军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新征程。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示着我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灵活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形式结合起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而文家市会师转兵便是该明智道路的起跑线。
首先,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感受到了农民对于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性,称赞农民是革命的先锋和中坚力量。而且,在大革命即将失败的危急关头就多次强调提出过“上山”的建议,指出“上山”能造就势力。虽不被接受,但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文家市转兵正是他“上山”发动农民大众的民运思想转变为革命斗争实践的重要起点。此后的农村根据地取得的重大胜利和这次会师转兵是分不开的。虽然,当时文家市会师转兵是时局所迫,但不可否认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村革命高潮的来临。
其次,这次文家市的会师转兵也是工农武装割据方略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开端以及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以前,中国共产党是依据苏俄革命起义发展的经验和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展革命斗争的。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应该在中心城市发动革命,然后再取得全国的政权。却忽视了一个极其明显的缺点,苏俄当时工人居多,以城市为其集聚地。然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所以,要想取得革命胜利,需要依靠农民和工人共同努力。所以,党的革命方针应该走向工农联合的方向。
再者,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遭到重大打击,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武装权利。因此,应当在今后的革命方略中,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这样才能不处于被动状态。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转兵正好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员们一个发展新革命的机会,为革命更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因为秋收起义文家市转兵成功地为革命保存了力量,所以,其他起义部队纷纷效仿,致使南昌起义以及湘南起义等都避免了过大的伤亡,保存了有生力量。所以,文家市会师转兵是我党开拓中国共产革命新战略的基础,具有非常大的革命意义,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迈出了第一个坚实的脚印,登上了第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历史的齿轮在不断旋转,人类文明的脚步也在不停的前行。秋收起义文家市的会师转兵虽为历史中的一个片断,但他却是曲折的中国革命道路走向胜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在前进的途中,只有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改变革命战略,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文家市会师便是中共革命开启这条真理的钥匙,为革命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被人们所铭记。
(作者单位:410315湖南省浏阳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小镇文家市素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之称,坐落于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北段九岭山地域,自古就是吴楚边界之地,该区域多以汉系客家人杂居,方言语系丰富多彩。“文家市”之名就民间相传,始于明代中叶。文家市古代遗迹有很多:建于春秋战国的岩前铁岩关;建于西汉的古屋;建于唐代的九真寺等,都是精致宏伟的古建筑。另外,其自然景点也十分出名:六龙山、钟鼓潭、天子岗峡谷等。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其文化积淀可谓极其深厚。独特的戏剧、生动的话剧、神奇的武术、精致的文艺等更是文家市的文化精神瑰宝。文家市不仅是优秀的文化生态的旅游好地方,同时也是红色革命旅游的好去处。
二、文家市会师转兵的形成
1927年7月,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以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宣告失败。在党中央紧急召开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接受了中共中央的特派,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及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长沙,指导湖南人民进行了以土地革命为新内容,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为手段的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拉开了毛泽东一生政治、军事生涯的序幕。起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团受命从江西的修水出发,进攻长寿街。9月10日,部队就攻下了平江县龙门厂。但与此同时,刚被收编的邱国轩部队发生了叛变,在第一团路过金坪时,对其发动了突袭,致使第一团两面夹击,损失惨重。第二团也在安源起义后不久,因为国民党正规军的集中反攻,几乎全军覆灭。只有第三团情况好些,但也被迫向浏阳上坪撤退。鉴于二路起义军均受挫折、损失严重的战局,毛泽东审时度势,立刻在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地指挥二路起义部队前往浏阳文家市集结会师。
9月19日当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成德堂教室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就部队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事实上,也正是这个重要的会议,从此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会议争议的非常激烈。会议中,毛泽东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详细的阐述自己的主张:部队不再按原有计划攻打长沙,而是保存实力,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发,为后续革命蓄积有生力量,为新的革命高潮来临奠定基础。
21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会师的三路部队离开文家市,沿湘赣边界敌军薄弱的地方向湘南转移。这就有了后来的进军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
三、会师转兵的意义探究
文家市转兵是起义由失败转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它挽救了秋收起义,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根据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全权代表的任弼时的报告可知,在发动秋收起义时,我党的力量就与敌人相差甚远,并且没有发动农民大众,人民参加革命的热情不高。此种情形下,贸然进攻长沙必然导致失败。但是,文家市转兵增强了广大士兵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转移,而不只是简单的军事撤退。况且,转兵前,毛泽东的政治动员大会不仅没有减少人民的士气,反而增长了士兵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在会上,毛泽东生动地将当时的革命队伍比作小石子,蒋介石反动派比作一口大水缸。他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这颗小石头必能击破大水缸!这番激动人心的讲说充分鼓舞了人民的士气,指明了战略转兵的光明前途。此后,毛泽东就开始了领导部队进军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新征程。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示着我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灵活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形式结合起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而文家市会师转兵便是该明智道路的起跑线。
首先,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感受到了农民对于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性,称赞农民是革命的先锋和中坚力量。而且,在大革命即将失败的危急关头就多次强调提出过“上山”的建议,指出“上山”能造就势力。虽不被接受,但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文家市转兵正是他“上山”发动农民大众的民运思想转变为革命斗争实践的重要起点。此后的农村根据地取得的重大胜利和这次会师转兵是分不开的。虽然,当时文家市会师转兵是时局所迫,但不可否认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村革命高潮的来临。
其次,这次文家市的会师转兵也是工农武装割据方略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开端以及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以前,中国共产党是依据苏俄革命起义发展的经验和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展革命斗争的。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应该在中心城市发动革命,然后再取得全国的政权。却忽视了一个极其明显的缺点,苏俄当时工人居多,以城市为其集聚地。然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重。所以,要想取得革命胜利,需要依靠农民和工人共同努力。所以,党的革命方针应该走向工农联合的方向。
再者,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遭到重大打击,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武装权利。因此,应当在今后的革命方略中,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这样才能不处于被动状态。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转兵正好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员们一个发展新革命的机会,为革命更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因为秋收起义文家市转兵成功地为革命保存了力量,所以,其他起义部队纷纷效仿,致使南昌起义以及湘南起义等都避免了过大的伤亡,保存了有生力量。所以,文家市会师转兵是我党开拓中国共产革命新战略的基础,具有非常大的革命意义,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迈出了第一个坚实的脚印,登上了第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历史的齿轮在不断旋转,人类文明的脚步也在不停的前行。秋收起义文家市的会师转兵虽为历史中的一个片断,但他却是曲折的中国革命道路走向胜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在前进的途中,只有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改变革命战略,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文家市会师便是中共革命开启这条真理的钥匙,为革命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被人们所铭记。
(作者单位:410315湖南省浏阳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