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
【关键词】培养 交流的意识 情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24
一、引言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体会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的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漫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2,体育游戏的应用。
(1)创编的原则。
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不但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且还需要科学搭配,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注重弱势群体的需求,运动量要适宜,能满足全体学生求动、求趣、求新、求活的心理需要,以促使学生摆脱孤独,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教师还要多鼓励游戏失败者,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表扬在游戏中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关心同伴、热爱集体的人和事。目前的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游戏教材,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使课堂游戏气氛更加浓厚活跃,锻炼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游戏的运用。
体育游戏要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就要合理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节体育课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各部分的目标又不同,比如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挖掘学生良好的身心机能状态,把学生的兴奋点调整到良好的状态上。因此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不但要取得热身效果,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负荷,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喜悦和满足。作为准备运动的专项体育游戏,要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技术上为基本教材的练习做好准备。以跳跃教学来说,先采用游戏《青蛙、青蛙一跳》、《单足跳接力》和各种跳绳接力,以诱发学生对基本教材练习的兴趣,较好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内容要简单实用,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主教材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选材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学生积极锻炼的内在动力。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教材一般是由简单的基本技能作为游戏的主体,规则简单,有一定的竞争性,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而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提高游戏的动作难度,游戏的规则较低年级复杂,竞赛性更强,内容更为广泛,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得到双丰收。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记得有一次,在推“自制铁环”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推铁环,而是他们自己创出了一种方法,铁环照样滚动,而且运用自如,当时我没有因不按照老师的练习方法去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的创新举动所感到高兴,在讲评时特地请他们进行示范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下可好,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种各样“怪招”,有的创出几种“刹车”的方法;有的想出了用橡皮筋绑在推杆的钩上来控制铁环滚动速度;有的越过障碍而不败;有的利用铁环进行造房子;有的用铁环拼奥运五环及各种图案;有的……
三、结束语
总之,游戏是体育运动的起源,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所在。在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运用时,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各种游戏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运用,更好地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红、顾纪鑫.简论体验式学习[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2(2):82—83.
[2]贾齐.从“体验性”看运动学的方法论特征[J].体育与科学(南京),1998(5):11-13.
【关键词】培养 交流的意识 情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24
一、引言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体会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的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漫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2,体育游戏的应用。
(1)创编的原则。
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不但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且还需要科学搭配,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注重弱势群体的需求,运动量要适宜,能满足全体学生求动、求趣、求新、求活的心理需要,以促使学生摆脱孤独,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教师还要多鼓励游戏失败者,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表扬在游戏中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关心同伴、热爱集体的人和事。目前的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游戏教材,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使课堂游戏气氛更加浓厚活跃,锻炼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游戏的运用。
体育游戏要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就要合理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节体育课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各部分的目标又不同,比如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挖掘学生良好的身心机能状态,把学生的兴奋点调整到良好的状态上。因此体育游戏的编与用不但要取得热身效果,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运动负荷,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喜悦和满足。作为准备运动的专项体育游戏,要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技术上为基本教材的练习做好准备。以跳跃教学来说,先采用游戏《青蛙、青蛙一跳》、《单足跳接力》和各种跳绳接力,以诱发学生对基本教材练习的兴趣,较好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内容要简单实用,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主教材的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选材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作为学生积极锻炼的内在动力。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教材一般是由简单的基本技能作为游戏的主体,规则简单,有一定的竞争性,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而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提高游戏的动作难度,游戏的规则较低年级复杂,竞赛性更强,内容更为广泛,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得到双丰收。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记得有一次,在推“自制铁环”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推铁环,而是他们自己创出了一种方法,铁环照样滚动,而且运用自如,当时我没有因不按照老师的练习方法去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的创新举动所感到高兴,在讲评时特地请他们进行示范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下可好,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种各样“怪招”,有的创出几种“刹车”的方法;有的想出了用橡皮筋绑在推杆的钩上来控制铁环滚动速度;有的越过障碍而不败;有的利用铁环进行造房子;有的用铁环拼奥运五环及各种图案;有的……
三、结束语
总之,游戏是体育运动的起源,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所在。在体育课中应用游戏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运用时,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各种游戏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运用,更好地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红、顾纪鑫.简论体验式学习[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2(2):82—83.
[2]贾齐.从“体验性”看运动学的方法论特征[J].体育与科学(南京),1998(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