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数学符号 发展数学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符号是数学学科的特定语言,是一门专业术语。它可以用来表示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描述两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和异同。数学符号是人类的智慧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突破了人类语言之间以及地域之间的界限,成为全世界人类都能够接受的一种通用性的规范语言。数学符号可以表示图表,也可以用来表示数学公式。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符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符号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围绕着现阶段研究小学数学中符号意识的渗透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滲透教学;思维发展
  符号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在学生初次接触数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符号运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要正确使用数学符号,规范使用数学符号来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疏忽了符号的运用和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使用规范性数学语言来解决一系列的数学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规范性。
  一、 优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关键在于小学教师要学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言行规范,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为学生讲解一系列的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符号的简并性和便捷性,鼓励学生去使用符号。
  例如,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章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就一定要着重强调符号的正确使用。在混合运算中,加法符号“ ”和乘法符号“×”一直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因此在讲解混合运算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单独地将容易混淆的符号列举出来详细地为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意识到这两种符号的区别,然后在计算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马虎的现象。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符号的区别,让学生从符号内涵上真正地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异同,而不是只让学生停留在记忆数学符号形式的阶段。教师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符号的内涵,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使用符号去计算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维,自身也要重视起数学符号的教学,努力带领学生去准确使用规范性的数学符号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二、 紧扣教材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出发,鼓励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符号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将实际的问题变得抽象化,促使学生提高利用抽象符合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教材为立脚点,从教材编写的大纲目录出发,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向学生解释清楚圆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的符号表示形式,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要素的符号表示形式,并要求学生要学会使用这些符号来解决有关于圆的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圆的半径表示符号为“r”、圆的直径表示符号为“d”、圆心用“O”表示等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圈画出教材课本中有关于圆的表示符号,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提高学生的符号理解能力。
  三、 引导学生想象,增强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可以说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产物,人们根据大量的数学现象推导出来的便于使用的一种规律性的符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性记忆。
  在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性记忆来区分分子和分母。例如,在讲解a/b的分数形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个帮助记忆的形象例子。a/b可以看做是一位爸爸背着他的儿子,因此下面的b就是分母,上面的a就是分子。然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分享自己的良好想法和新颖观点,让学生借助想象来更充分地理解这些数学符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促使学生把握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本质。新课标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到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拥有着发展的巨大潜质。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的思维不断扩散,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联想记忆,理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 巧借数学思想,激活符号意识
  除了加减乘除等基本上我们常见的运算数学符号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符号,图表和数字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套完整规划的符号体系。只有脑海里构建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有规划性的符号体系,我们才能更加快速地掌握每一种数学定理的积分内涵和实际本质。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运用数学符号的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数学思想来激发学生的符号意识。
  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向学生展示符号的运用规则和魅力,让学生能够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去更加轻松便捷地处理几何类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在教学《统计》一章的内容时,通常会借助相结合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图表的构建和绘制过程。首先,我会让学生理清在图表中需要列明的数据和数据项,要求学生用直尺进行作图,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然后根据每种图表的特性具体地描绘图形的形状。巧妙借助数学思想,可以促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符号的理解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数学思想,例如数学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对比思想等等,让学生从数学思想角度出发去理解数学符号的表达和运用形式。
  总之,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符号运用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从教材本身出发,设计规划好正确的教学方法,使用规范性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理解掌握数学符号,要求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多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清音.学练结合,培养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J].考试与评价,2016(9).
  作者简介:黄幼兰,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新湖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涌现,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微课是在多媒体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微课可以使信息化平台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微课的应用效率较高,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很快的吸取知识,并且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各学科教学均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还应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本文则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针对性地指出了提高教学素养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此后小学数学的教授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价值  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属于学习的基本能力,属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的,
摘 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原来的那一套传统的数学教学的老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所以中国人对教育上的改革迫在眉睫。随之需要改变的其中就有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所以说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分层教学法已经是最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于数学的基本应用等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提高对于数学的运用能力,这样学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强调趣味教学的重要性。趣味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从而反过来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这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来说,开展趣味教学能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趣味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以此来增
摘 要:人类能可得以延续并发展,基本仰赖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就数学研究而言,思维活动当属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当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如此方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其实质便是对逻辑、想象、直觉等众多思维形式的合理、协调化的运用,以促使相关信息逐步变得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