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出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426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中学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由此可见,数学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想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摒弃传统理念下的傳统教学方式,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兴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有着较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态度
  科学精神态度具体地表现为理性思维习惯和批判质疑能力,这是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关键能力的具体体现。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理性思维做支撑,深入分析数学现象,把握数学规律。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获得切身实践的机会,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建构对事物正确的理性认知,推动思维过渡。而且,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所得,提出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正是引发学生进一步思维的线索,尤其,通过与他人碰撞思维,学生可以互相质疑、互相批判,进一步地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形成科学精神态度。
  (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
  实践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是需要学生切身体验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尽管可以将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展现给学生,但是却导致学生在抽象思维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对这些知识建立深刻理解。而且,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基于此,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以小组为载体,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通过体验数学实践初步感知数学现象,借助对现象的分析发现数学规律,建构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地锻炼数学实践能力。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想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有效提高,首先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组能够使组内学生进行能力互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力,并且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借阅、相互帮助,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人数应以六人一组为宜,推选出其中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也可以实行轮流担任制度,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还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二)坚持问题作为合作导向,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任务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简单来说,学生是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展开合作学习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作为学习任务。如果学习内容较为简单,那么就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教师的教学时间。而如果学习内容过难,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相悖,那么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科学合理地设置学习任务。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合作导向,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应以问题的形式设置。在设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学习经验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任务的有效性。所谓的开放性问题,是指这个问题不具备固定以及唯一的答案。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更加适合于应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
  (三)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教学评价也应符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要求。在以往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展开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然有效,但是却不能够满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开展教师评价,还应开展学生的自主评价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以此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提高小学合作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立足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科学地建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展现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使学生们体验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屈莉.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姜敏.浅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35):146.
  [3]邹玉华.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之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8):180-181.
  贵州省凯里市翁项小学 556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先后及其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论证,说明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认为在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思维对语言起主导性作用,并且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而存在。  关键词:语言 思维 产生先后 关系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与思维在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到底什么是语言和思维?语言与思维孰先孰后?语言与思维之间又存在
目的:   体外研究MCMV对乳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NR1亚基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建立乳鼠海马神经元MCMV细胞感染模型: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无血清原代培养技术,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米诺四环素(minocychine,MI)对骨癌痛小鼠疼痛、肿瘤生长、脊髓背角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及脊髓水平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