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与关键阶段,在班级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活动育人”的重要功能,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道德品性,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文章简单分析了实践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以期实现小学德育管理的高效化。
  关键词:行为习惯;实践活动;活动育人;主题活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以下简称《指南》)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提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要求。同时,《指南》在小学德育目标中围绕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德育目标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当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现状不容乐观,且养成教育集中于班主任德育以及思政学科教育,过于单一,效果不佳。活动育人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意义。在开展班级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制定合理的活动主题,组织与实施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熏陶,继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实践活动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一方面,实践活动丰富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资源。传统的习惯养成教育集中于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德育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教学,这些仅仅只是“知”的层面,而实践活动则从“行”的层面架设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参与主题班会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众多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与道德情感熏陶,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培养情感。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德育内化和习惯养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与道德情感体验才是真实、深刻的,同时学生亲身经历之后养成的习惯才能够维持。传统的说教式德育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而基于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对话、讨论、活动、反思中加深感受,获得道德体验与情感震撼,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内化。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指南》指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途径来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实践活动,以促進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以班队活动为阵地,把握生成,达成共识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与行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不仅是学生的个人问题,也是普遍性问题。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及时捕捉班级中存在的不良苗头,制定对应的德育班会主题,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探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发扬班级民主,达成德育共识,促使班级成员及时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比如,距离秋季校园会开幕不到三周的时间,体育委员告诉笔者,班级中还只有两名同学报名参加,其中还包括他自己,还有多个项目没有人参加,因而十分焦虑。从他的信息反馈中,笔者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学生集体意识薄弱、个人主义思想的表现,于是及时地召开主题德育班会——“班级事务,人人有责”。一开始,笔者没有说明缘由,而是询问学生的内心想法:“同学们,一个班级要强大,最重要的是什么?”“需要团结。”“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学生们陆续回答。“很对,如果把班级比作一艘船,那么每个人就是一滴水,大家凝聚在一起才能承载它乘风破浪,到达彼岸。”“下个月就要举行校园会了,大家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呢?”笔者问道。有的学生思考后回答:“需要在每个项目中寻找一个拔尖的运动员代表班级参赛,这样才能提高获胜的概率。”“有谁能够毛遂自荐为班级争光呢?老师希望你们勇敢地站出来,为班级、为大家争得荣誉。”陆陆续续,擅长长跑的肖同学、擅长跳远的李同学、擅长投掷的陈同学、擅长跳高的郑同学都举手了……不一会儿,所有的项目都有人报名了,甚至有的项目还有几个人同时报名,需要在班级内部进行一次选拔。笔者和体育委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笔者发现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但没有直接进行批评,甚至没有点破事件,而是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转变思想、反省自身、达成共识,树立良好的道德与品行。
  (二)以节日活动为契机,加深感受,增进认同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意识形态也表现出多样化趋势。在班级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小学生热衷与崇尚西方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而对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淡漠与排斥。每到圣诞节前后,小学生会兴致盎然地关注圣诞老人、驯鹿、圣诞树、圣诞礼物、圣诞赞歌等话题;每到愚人节,他们会参与到整蛊和捉弄同学的活动中。而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学生更关心的是放假。对此,班主任可以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班级节日主题文化的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以端午节的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端午节日主题活动:带领大家体验包粽子的乐趣,每个学生都参与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活动,感受浓郁的端午节氛围;在班级开展趣味的划旱龙舟游戏,让学生感受划龙舟的紧张刺激氛围;开展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爱国思想、著名作品等知识。在节日主题活动中,小学生认识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了对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了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以团队活动为载体,统一思想,强化观念
  团队活动包括团活动与队活动,是校内学生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团队活动的优势是组织程度高,且有利于团队教育的目标的实现。首先,可以在团队仪式活动中强化观念、升华思想。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入队的仪式活动,让学生庄严宣誓做一名先进的少先队员,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和班級可以通过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与责任感,要求小学生严于律己,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再次,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革命纪念地等场所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小学生。
  (四)以社会实践为桥梁,开展活动,升华认识
  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舞台,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平台。小学生处于社会角色意识模糊的状态,不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了解作为一名社会人需要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则与标准,极易出现行为的失当和失范。班主任可以组织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过程,在实践中升华认识、内化情感、端正品行、养成习惯。
  比如,笔者组织与实施“交通安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交通劝导,指导路人文明过马路。学生在充当道路交通文明劝导员的过程中,会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如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嬉戏打闹等,从而反思自身的不足,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又如,在社区义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社区与街道的卫生清扫、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对老年人的帮扶、给贫困家庭送温暖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做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有公德心、有良知的少年,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时代好少年。
  三、结语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健康品行的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塑造,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思想情操的培育,它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实践活动为习惯养成教育铺设了桥梁、建好了阵地、提供了素材。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与利用好实践活动的功能,实现活动育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周文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J].学周刊,2019(18):103-104.
  [2]石 伟.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读与写,2019,16(20):29.
  [3]余秋金.新视角下发挥课堂主渠道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36):27.
  [4]纪宇静.新时期小学生道德与德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6.
  [5]秦
其他文献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 第一卷 《大医精诚》 篇中即强调,“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然而,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谋道不谋利”。  唐朝一些医生即颇看重钱,当时诗人张籍在 《赠任道人》 诗中称:“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另一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在 《自怜赋》 中也称:“余抱病三年于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医生重利
摘 要:影像志工作室能够通过人类学的方式来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这无疑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高校而言,与民族影像工作室有关联性的专业也能去尝试将教学成果运用在实践活动工作中,通过以研究成果反哺学科建设内涵的方式,实现教学实践与科研发展的不断推进、转化,从而实现共建、互赢的教学与科研目标。  关键词:民族影像志;专业建设;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
摘 要:祖国经典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启迪。文章通过引用相关经典,介绍大学教授对古代文化经典中的精彩论述,并结合作者的教育实践和班主任工作的反思,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转化为班级管理的智慧與行动,做学生心目中的班主任。  关键词:学生心声; 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2019年6月,我有幸成为株洲市名优特华东师大高研班学员。在研修的第一天上午,我们聆听了中
“《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实在太坏,这篇是写傅雷。他的女朋友当真听了我的话到内地去,嫁了个空军,很快就离婚,我听见了非常懊悔。”1982年12月4日,张爱玲写信给宋淇,披露了她发表于1944年11月的小说 《殷宝滟送花楼会》 的内幕。  宋淇是翻译家,涉猎甚广,与张爱玲、傅雷均有密切交往。1949年后,傅雷一直租住在宋家的房子中,直到自杀。宋淇走上翻译之路,还是傅雷催逼的结果。  1939年起,傅雷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重要载体,课堂活动是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文章以微专题“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例,采用“一法三项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法三项教学法”;化学教学;教学效果;陌生化学方程
人们都喜欢用“金色”来形容自己的童年,欣久却坚决反对。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说:“我可没有这样的感受。”是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少不更事”,当他长大以后,成熟以后,尤其是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某一历史的“见证人”时,他竟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使命感。  “大酱园”的故事  大酱园者,中国作家协会宿舍也。  它的详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胡同四十六号。  根据欣久的考证,这条名为东总布
摘 要:物理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积累正确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实验;物理课堂;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它对学生建立物理概念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非比寻常,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因此学校及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解决其当前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
摘 要:文章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基于统编版教材特点重新解读经典文本中“不变”的教学价值,通过比对人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中此文的册别安排、单元目标、编写意图等要素,梳理异同,关注统编版教材创新的编排体系、双线组元方式,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原有学习经历为基础,进行有效增删,寻求“变”的价值,力求使“复现文”教学“重”而“不复”。  关键词:
毛泽东以其大量著述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使他兼具政治家和理论家的身份。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编辑了四卷 《毛泽东选集》 (以下简称 《毛选》),还不时回顾过去的著述,谈论新近的文章,且多有评点。这既是梳理自己过去的思想心路,也难免拨响波澜壮阔的历史心曲,还涌动着回应现实需求的政治心潮。其间有多少回声,多少感慨,多少沉思,多少遗憾?拿句老话说,可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当然,毛泽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