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通往魅力课堂设计七彩桥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魅力课堂,应该是深深吸引学生的磁场,是给学生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优秀的教师会创造条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把课堂处理得有声有色,这样的魅力课堂会让教师有种幸福感,让学生有种成就感,一堂课下来教师感受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舒畅,而学生意犹未尽,有持续的兴趣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关键词:魅力;趣味;活力;理性;理想
  {中图分类号}G424.21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们设计七彩桥梁,让他们感受魅力课堂,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优化教学情境,构建魅力课堂
  生活需要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溶入数学情境之中,使课堂对学生来说,充满了生活快乐的魅力。
  在教学"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猫咪的好朋友给他庆祝生日,小狗很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篮最新鲜的鱼送给小猫咪。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猫快开门!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小猫咪早就闻到新鲜的鱼味儿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松鼠也来了,送给猫咪4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带来了5个桃子。狐狸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桃子,小猫咪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猫咪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桃子?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个) 5-3=2(个)。做完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根据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孩子们学得兴高采烈,积极性很高。
  小学低年級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很难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二、活跃课堂气氛,构建活力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数学课"活"起来呢?
  1.情感活跃带动课堂的活跃
  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就应该启动学生的情感系统,充分调动与发挥情感因素在探索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投入极大热情,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激情与活力。因此可以利用游戏、故事、谜语和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学习。
  2.实践探索带动活力课堂
  我们都明白: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动",那么一节课就只能是流于形式,一潭死水,更谈不上教学的收获。这样学生怎能被吸引,这怎能称得上是魅力课堂?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的合作模式,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自然,充满平等、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自己毫无畏惧的轻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3.问题交流带动课堂活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主动的"问"起来呢?
  首先,要赋予他们提问的勇气。"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却不屑一顾,甚至有些不耐烦。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
  其次,要留给学生问的机会。回想起以前教师不停地讲,学生枯燥无味地记的那种"填鸭式"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想也不爱问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不能简单地复制在大脑中,而应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最后,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游戏带动学习,构建趣味课堂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游戏和教学都是极其重要的。游戏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则促进儿童有目的发展。那么,对于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游戏和教学的关系又作何解释呢?我们认为,就教育者来说,要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在教育目标的规范下,为孩子创设环境,提供条件。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利用教室里的实际座位,让学生找朋友。我说的朋友是"第3排第5个",结果学生找出了4位同学。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某个同学的位置,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我没有对学生的描述及时下结论,而是追问:"我的好朋友为什么会是4个人呢?""同一个学生的位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描述呢?如何能让人根据你的描述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是哪一个位置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开始探索交流,最终他们找到了要"规范说法"这一明确要求。接着老师引出数对的概念。接着又让学生来描述另一位同学的位置,这次同学的回答就统一了。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评价激励学习,构建理性课堂
  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是否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2.思维的发展:教师能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合情推理能力、初步的演泽推理能力与初步反思的意识。
  3.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教师能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评价时还应关注。
  五、融入诗情,构建理想课堂
  探寻诗意的课堂,无非就是探寻富有诗意和生命活力的理想教学课堂。在这里,没有拾人牙慧,没有唯唯诺诺,没有平庸无奇。在这里,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性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
  如:《数一数》拉开了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里的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数一数》,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连续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纸片数一数、涂一涂,用自己的书、文具盒摆一摆,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一下。还有大量的参与、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才能做到教学"得法"。为了我所有现在还是将来的学生,为了他们未来的梦,我将继续努力,为构建出心中的魅力课堂而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鲜活的生活、学习的兴趣、愉快的合作、丰富的情感等都与终身学习的质量、潜能密切相关,导课环节是让学生关注这些学习因素的最佳时机。导课的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艺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全过程的一次总结,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作一次全面的评价、判断、取舍,是对教学工作者一次全新的剖析和提升,是对教育教学一次中肯的补充。在新课程理念的大前提下,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是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煅造个人内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理论。当然作为高中生物教师也不例外。如果生物教师既不对自己的教学做任何反思,也不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
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目的:探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与人软骨细胞(human Articular Chontrocytes,hACs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动画,让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大量与时俱进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案例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案例式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案例库;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一、案例式教学在
内容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例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是"试一试"按要求画图,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其特点;三是"练一练",根据图中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推断和预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
参数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构为标准,含参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问题是根据参数在允许值范围内的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围),去探求命题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归纳出命题的结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给定命题的结论去探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参数应满足的条件。本文拟就第一类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分类与讨论作一些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摘要】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物理组全体成员一直在探索"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深思熟虑,我们基本研究出了一种适合本校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案。几年来,物理组全体成员紧密配合,整理出每一节新授课的教学案、习题、课件,单元复习及检测。  【关键词】:教学案一体化;高效学习;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物理组在"后发型"高中高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