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心底的莲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女性传统思维的突破与重建、男性形象的缺位两方面探讨了阅读安妮宝贝《莲花》之后的感受。以此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莲花》;安妮宝贝;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安妮宝贝所著的《莲花》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她的大部分作品中,对于作品的解读主要是站在女性主义角度,追求女性的独立与自由。其主题趋向阳关和积极,并在作品中探讨了生命形态的种类。因此,这是一部有关寓意、心灵温暖的历史小说。同时也是安妮宝贝对生命途径和意义的全新演绎。
  一、女性傳统思维的突破与重建
  20世纪70年代,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海伦·西苏提出了“女性写作”这一理论,女性身体写作是其核心思想。她认为传统的写作被父权制美学所控制,这样会严重降低女性的话语权。要想提高女性的话语权,女性应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欲望来行文。这一行为称之为身体写作。而安妮宝贝就是身体写作的践行者。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描写的是她的所感所见,这就使得她的创作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与此同时,在她的作品中透露着女性思维的突破与重建这一理念。[1]
  《莲花》是安妮宝贝所著,其故事情节来源于一次西藏之行。在序言中,她回忆道:“每晚在山谷中的木头棚子里留宿……而不是被塌方和泥石流砸死”。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安妮的旅途充满凶险。安妮身体力行地投入旅途,虽然这趟西藏之行存在危险,但是她依然将其视为一条坚韧静默的路途,并最终成就了她超脱于世的《莲花》。
  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是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其中,漂泊是她们精神独立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比如未央(《八月未央》)、安生(《七月与安生》),她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禁锢于“世俗房间”的柔弱女性。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即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且在漂泊中找寻自己的梦想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莲花》里的一位主人公庆昭是一位身患疾病的女子,但是她没有选择留在医院“被禁锢”,而是选择自己展开一场单身旅途。于她而言,女子独自出行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虽然她没有结婚,没有伴侣,没有孩子,且身患疾病,也有着害怕和担心,但是她觉得人生需要一次单身旅行,需要在旅行中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另外一位主人公是苏内河,被认为是女性自我意识最强烈的角色。她的一生颠沛流离,有着好奇的性格特征,对自己坚信的人生深信不疑。在她看来,结婚或者不结婚,都只是人数多少而已,对婚姻并不抱有太多的期望。或许婚姻能够改变人生和生活,但是不能改变心灵。婚姻与单身而言,不过都是一种生活形式或者生活方式罢了。由此可见,庆昭和苏内河虽然人生成长背景不同、人生模式不同,但是她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即反对传统思维的束缚、追求人生的自由和独立。为追求这份独立和自由,她们选择漂流、远离婚姻,走出禁锢的房间,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2]
  二、男性形象的缺失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策略就是抨击和解构男性中心文学,进而实现发展女性文本的目的。并在写作过程中,站在女性视角审视文学现象。安妮宝贝就是用女性视角创作文本,进而使男性形象缺失,《莲花》也正是如此。主人公庆昭身边缺少男人,在她手术期间,只有一个叫宋的男人给过她短暂的温情与关怀。于她的爱情观中,世界人任何一个男子她都可能会爱上,但是无论是和谁,最后都是和自己恋爱。因此,无关乎那个男子是谁,他们只是恋爱中、婚姻中的工具或者载体,并不是人的信念。从中可知,庆昭不依附于男人而活,她的精神和信念都不在男子身上,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精神上的独立。
  同样,在苏内河的世界,男性形象是缺失的。甚至在她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就是缺失的。在她年少时,疯狂爱上大她很多岁、且已婚的美术老师,并不顾世俗的约束,与他私奔。但是这样的爱情始终是不受欢迎和接受的,最终两败俱伤。父亲的缺席使得她在感情方面,表现出“恋父”倾向。成年之后的苏内河总是爱上大她很多岁的男子,并希望在男子身上寻找父亲般的爱,但结局都是失败的。最终造成男人在她生活与生命中的缺位。
  结束语:
  纵观安妮宝贝的创作,《莲花》是一次突破和叙事风格的转型。一个作者的写,一个读者的读,在写与读中进行心灵的交织与碰撞,如同两个陌生人敞开心扉,畅聊人生旅途的意义和对爱情看法。对于安妮宝贝而言,《莲花》主人公追求的爱情观和人身观,可以看做是她的一种寂静的个人经验,同时也是她追求人生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具体表现。对于读者而言,这种感受亦如作者的感受。《莲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与世纷争的烦恼,只有一次次心灵的找寻与碰撞,很干净,也很温暖。
  参考文献:
  [1]刘力.安妮宝贝:从激烈到平静的蜕变——试析《告别薇安》与《莲花》的风格转变[J].名作欣赏,2012,(12):9-10.
  [2]江涛.反城市的空间地理学与超性别的生命救赎——论安妮宝贝《莲花》及其女性主义写作的突围[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8(01):112-116.
其他文献
我们在看古装剧,或是读话本、小说时,时常能见到象征着皇帝尊贵身份的“金牌”,这金牌无论是主角或反派,只要顶起来,总能让局面发生大反转。金牌的价值,看起来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皇帝的威严。  我们相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上,一定会有着一些物品,就如尚方宝剑之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帝王,在这个观念下,被人们具象化的是“金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这种金牌的“职能”更多的被铁券所“饰演”、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1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莫泊桑《项链》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整日沉溺于无尽幻想的娇媚而又忧郁的女人。她靓丽、丰韵、极尽娇媚。但是也正是因为她是一个妩媚动人的姑娘,她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像现在这样。
摘 要:张爱玲的一生本身就是个传奇,犹如精致的香炉中燃着的沉香屑,尊贵、精致、冷傲、氤氲,让人不敢触及,只能遥遥相望;她一世的繁华和才气,一生的灵魂和孤寂,集结成的人生传奇,没人能够写尽;她低到尘埃的爱恋里不知名的“恋父情结”,却也神秘不同寻常;她以参差对照之美、独特的现代体验和诡异的人体叙事,讲述的现代上海普通人的传奇故事,更是完成了她一个“潇洒苍凉的手势”。  关键词:传奇;苍凉;恋父情结;张
作者简介:任菲(1996.1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我在爱的潮水里,细腻穿行、猛烈游曵,沿着躯体的岸边,一直游向灵魂最深处的你。——题记  美人如画、红颜似水。她是一个袅袅婷婷,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的女子。婀娜的旗袍上原本一针一
摘 要: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各种传统文学中。自《诗经》开始,桃花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意象展现在人们眼前。后经各个朝代的磨炼、辗转、变迁,桃花开始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和意味。本文主要以唐朝的诗歌为基础,对诗歌中的桃花意象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桃花意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发展等完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桃花;意象;唐诗;《诗经》  作者简介:马新宇
摘 要:中国古代文论以儒家文论为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秉承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将人的性情构置于天地之间寻求自身价值的传统不断绵延发展、丰富,回归文学之初、取法儒家文论、探求文学思想是体验文学精神、把握古典文论、实践文学思想的必经之路。本文力图从儒家孔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两个范畴出发,审视文学思想产生之初对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文质彬彬”可视作方法論,而“尽善尽
摘 要:汾河流域文化其流域单元为环境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扎根于地方民间文学。在这一区域文化传承过程中,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文化演变在汾源区域民间文学中得到体现,流域单元文化研究中民间文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以汾河发源地区域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从不同维度考察背景与内容所受的渗透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汾河流域文化提供文学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流域文化;民间文学;汾河源头 
摘 要:《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在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除了凝聚了作者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和性格特征之外,还蕴含着众多日本独特的美学意象和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日式特点与美的意象进行分析与列举,结合作者亲身经历与情况,探究川端康成作品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及其自身性格所赋予作品的独特感。进而为理解日本作家作品以及日本文化提供思路与着眼点。  关键词:文学形象;传统美;日本
摘 要:我们已经奔驰在21世纪的跑道上。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素质的竞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人成才与幸福的基础。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关系着成功,所谓成功,并不神秘,就是主观准备和客观机遇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心态会激发人的潜能的释放,自信、坚定、创造才能成就丰盛的人生。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那么,
人生当有樱满开。期待着它,眼前的郁闷和暗淡就捱得过;若是有过了,追忆着那些瞬间,此后所有的苦楚和寂寞,也都抵得过。  “樱满开”,这是日语的表达,但是用中文念出来、写下来,意思倒也十分相近。不像另一个樱花专属的词“花吹雪”,“吹雪”的含义并非这两个汉字表面上显示的轻柔细腻,而是“暴风雪”的意思,“花吹雪”是指樱花凋谢时的样子,看过的人知道,那是远比“花雨” “落英缤纷”更猛烈的阵仗,不用“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