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条件,拥有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受控热核反应装置、同步辐射加速器一期和二期、强磁场实验装置等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是我国除北京以外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还有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载体以及4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1个国家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90多所高等院校和200多个科研机构。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首家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6年9月28日,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成功放电并正式投入运行,震惊了世界!
  2003年以来,安徽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创新环境从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7位,创新能力由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2位,技术市场成交额由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一、主要成效
  
  (一)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大大增强
  安徽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69家,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200家,10亿元以上3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4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67%。目前企业技术中心已经发展到205家,其中国家级12家。技术中心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出现 “五个60%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标志着我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
  (二)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壮大
  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汽车工业方面,奇瑞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设计等100多项专利;江汽集团的完全自主产权轻卡、客车专用底盘和二次创新的瑞风商务车,技术含量高,企业连续14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马钢集团率先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铜陵有色公司先后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51项,电解铜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铜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大型铜精炼企业10强。
  (三)企业走上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涌现出奇瑞、丰原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走在全国的前列;海螺、有色等一批传统的资源型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从低端走向高端;开尔纳米、科大讯飞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高端走向低端,以多种方式与地方企业对接。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近3年来,全省新增工业企业中,30%以上属于科技型企业。全省有民营科技企业5450家,居全国第13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日显生机,开尔纳米公司攻克纳米分散关键技术难题,有望形成较大产业。凯立科技集团组合式过电压保护等7大系列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合肥阳光电源公司攻克光伏控制器和逆变器的核心技术,研发出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控制逆变二合一”系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的70%。
  (五)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节能降耗
  列入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的8家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并实施了多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与综合效益双丰收。铜陵有色集团建立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化工4个循环经济圈,与节能减排前相比,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由3.73吨标煤下降到0.67吨,全硫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从76.6%提高到98%,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从53%提高到60%。马钢集团开发出我国第一个干熄焦技术,并实施装备国产化,其烧结余热发电,锅炉全烧高炉煤气、高炉余压发电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螺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核心技术,使余热发电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余热发电工程建成后,每吨产品可节电40千瓦时。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将创新推动作为“十一五”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制定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和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省政府每年对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重大项目,推进产业化发展
  省发改委设立了每年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医药等优势领域和高加工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化项目建设,目前已实施500多个项目。特别是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6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批准建立了合肥软件和生物医药、芜湖新材料、铜陵电子材料、亳州现代中药等8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和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推动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要形式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在建的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1家,其中国家级7家。二是推动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在建的企业技术中心205家,其中国家级12家。
   (四)支持骨干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在中央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奇瑞公司获得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支持,一批产业化、产业技术开发以及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着公司快速发展。奇瑞公司已基本掌握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汽车自主核心技术,成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的领军企业。支持丰原集团设立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农作物秸秆发酵转化燃料乙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合肥叉车、淮南矿业等骨干企业也得到了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
  (五)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一是与中科院开展“省院共建”活动,支持科学家开展应用研究,促进其成果产业化,奖励在成果转化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与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等高校开展省校合作,支持产业化项目建设。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紧密型发展,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产学研战略联盟。三是促进研究院所转制,焕发生机。四是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连续几年举办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
  (六)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搭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
  2004年,科技部批准合肥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安徽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扶持合肥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公共研发平台、孵化器等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累计扶持了100多个项目建设。合肥市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4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3家,高新技术企业366家,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5.5%、61.9%和44%。在合肥试点市建设的带动下,我省自主创新由“点”向“面”拓展,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蚌埠等沿淮城市大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其他文献
上学期的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在我面前哭了。她说:“我家那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了。凡事我们都尽可能地满足他,稍有点不如意,他马上就翻脸、生气,似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关心还会招来他的反感和厌烦……”其他的家长听后也深有同感,感慨不已。  是啊,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认为父母为他们付出的都是应该的,换言之,现在很多孩子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
新课改革的主要部分是课堂的教学改革,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实施一些相应的策略。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