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简易无线话筒理解电磁波发射过程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普通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选修3-4》中第十四章第三节介绍了有关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知识.物理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主要结合电路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学中涉及到调制、调频、振荡频率等物理概念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又缺少感性的认识,教师对概念的直接讲授会显得生硬和枯燥,学生理解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简易无线话筒演示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通过真实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发射过程,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同时利用该演示实验引出电磁波接收内容的学习.
  1 制作简易无线话筒
  1.1 实验原理图
  无线话筒的制作来源于本节课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做一做”栏目.“做一做”中提供了无线话筒的电路图(图1).电路图中的18PF半可变电容、CRZ-2型驻极体话筒,目前已经不再使用.我们将电容器调整为5 PF~25 PF的高频瓷介质可变电容、话筒使用的是额定电压为1.5 V的驻极体话筒.
  1.2 需要的材料
  绝缘薄木板一块(40 cm×50 cm)、一号干电池一节(E,1.5 V)、单刀单掷开关一个(S)、PNP型高频三极管9018一个(VT)、驻极体话筒一个(BM,额定电压1.5V)、高频瓷介质可变电容一个(C1,5PF-25PF)、瓷片电容一个(C2,4.7PF)、1/8 W金属膜电阻一个(R,1.8 kΩ)、自制线圈(L)、直径为1 mm的漆包线40 cm、导线若干.
  1.3 原理分析
  高频振荡电路由三极管VT、电容器C1和线圈L组成.L与C1构成LC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高频振荡电路对音频信号进行频率调制后,经电容器C2耦合,由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出去.
  音频电路由驻极体话筒BM组成,电源E给话筒供电.BM能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其内部的场效应管把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声音信号的变化会引起场效应管漏极电流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得到随之变化的电压信号,当其加到三极管的发射极时,发射极电流发生变化,振荡频率就随着音频信号变化,从而达到调频的目的.
  选择长约30 cm、直径为1 mm的铜质漆包线作为发射天线.有一些实验选择软导线作为发射天线,软导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晃动,导致工作频率发生偏移、不稳定现象.铜质漆包线很好地解决了频偏问题,发射功率也略有增加,但是方向性会更强些.
  2 制作方法
  2.1 整个电路采用导线连接的方式
  制作的电路板是把导线直接固定在薄木板上,教师演示时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同实验原理图相对应的实物电路板(图2).这样的电路板要比经过转印、腐蚀等工序的现代制版工艺制成的电路板更加直观、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2.2 自制线圈L
  装置中的线圈L是用直径为1 mm的漆包线在圆铅笔上绕4匝制成.自制的线圈能更好地明确自感系数L的值,控制振荡的中心频率.铅笔的使用也让学生有新鲜感和亲切感.
  2.3 元器件引脚长度须符合规范要求
  由于无线话筒工作频率较高,电路结构应尽量紧凑,元器件引脚长度须符合规范要求.驻极体话筒用两根10 mm左右的元器件引脚从正、负接点引出,并在薄木板上固定,以方便送话.天线接在整个薄木板的边缘,向外面伸出.
  3 电磁波的发射
  无线话筒电路采用的是频率调制的工作方式,为了验证实验电路是否有电磁波发出,采用调频收音机接收,也就是电磁波接收部分(图3).实验前,首先计算出LC振荡电路的中心频率范围.振荡频率f=12πLC,其中自制电感线圈的自感系数L=kμN2Sl,k为线圈几何形状参数,经查表k=0.52;μ为磁导率,其数值为4π×10-7;N为线圈匝数;S为线圈面积;l=Nd为线圈长度,d为漆包线直径,经测量计算得L=2.1×10-13 H.电容器C1的取值范围是5 PF~20 PF,计算得出振荡的中心频率范围69 MHz~156M Hz之间.
  实验时,闭合开关,教师对着话筒播放音乐,话筒两端的音频电压发生变化,变化的电压加到三极管的发射极时,使得发射极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振荡频率的改变,从而给出调频的含义.通过与调频对比,引伸出另外一种调制的方式——调幅,并介绍调幅概念.对着话筒播放音乐,经过调制之后的电磁波就会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打开调频收音机来接收电磁波信号,调频收音机的调谐旋钮要在69 MHz~156 MHz范围之间调节,直至听到清晰的音乐为止.
  4 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简易无线话筒装置容易起振、灵敏度较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已经较好地达到了演示的效果.但是从科技角度考虑该电路的发射功率较小,有效距离很难超过10米,发射频率不太稳定,略有声音失真的现象.为此,可以在电路中增加一个三极管和电阻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电压负反馈的方式,这样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较为稳定并且信号不容易失真.但是经过改进之后的电路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简易无线话筒制作方法简单,实验演示效果明显,教师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电磁波的发射过程以及调频收音机能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更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其他文献
“未来呼啸而来。别做一个装睡的人”——2017年伊始,一本号称“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的新书。让很多人经历了与众不同的“烧脑体验”。当我们面对时光之柱,为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诸多新技术词汇眼花缭乱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作《未来简史》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遇见未来”的新视角。  面对一个被重新定义的未来世界,被时代裹挟着前行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思
期刊
习题教学是学校教育背景下一项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我们习题教育的任务之一.物理习题的教学,实际上是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和延伸,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物理习题的引入,结合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习题教学中得到培养.  1 触景生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往往需要学生
物理课堂教学有很多创新研究课题,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对物理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往往认为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就是“基础知识回顾 习题评讲”,最后的效果使得学生厌倦上复习课,甚至怕上复习课,使教师的辛苦付出收效甚微.于是很多教师都从提高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进行教学尝试和研究,并通过实践进行总结,本文就复习课的创新谈谈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1知识活动类——通过实际动手,加强对问题的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一门学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教授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必须肯定的一点是,不管教师课讲的如何的出色,少了学生的配合那绝对算不上一节好课.因此,一个优秀的课堂少不了和谐二字.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本文就和谐课堂的构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地信息,并会处理数据、分析误差、归纳结论,提高应试技巧.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1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C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实际情况.在对初中学生观察中我们发现,初中生正处于13到1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但容易注意力分散,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用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思维性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才能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考查了多用电表内电池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总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寓教于乐,激活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同行们探讨.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在教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快地吸收,还有一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缓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真正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