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分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方法

采用1、2、5、10、20、50 mmol/L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HaCaT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0(对照组)、0.5、1、2、5、10 mmol/L二甲双胍对培养48 h的HaC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6、角蛋白17、角蛋白1、内披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AKT/mTOR/STAT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HaCaT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分泌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不同浓度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CCK8法显示,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F = 116.87,P < 0.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0、0.5、1、2、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HaCaT细胞48 h后,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55% ± 1.03%、6.37% ± 0.93%、8.57% ± 1.18%、10.05% ± 0.60%、10.76% ± 0.87%、13.63% ± 1.41%,F = 24.98,P < 0.05),早期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0.78% ± 0.71%、19.18% ± 1.41%、25.67% ± 1.34%、28.45% ± 0.92%、34.97% ± 2.12%、40.41% ± 1.49%,F = 296.08,P < 0.05);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加,角蛋白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F = 8.86、5.38,均P < 0.05),角蛋白16、角蛋白17、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F = 8.02、4.82、12.10,均P < 0.05),但各浓度组间内披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57,P > 0.05);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HaCaT细胞IL-8、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 = 33.89、14.99,均P < 0.05),但IL-23表达无明显变化(F = 2.12,P > 0.05)。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加,p-AKT、p-mTOR、p-STAT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 = 11.38、0.35、4.38,均P < 0.05),而AKT、mTOR、STA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66、0.35、4.24,均P > 0.05)。

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STAT3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进HaCaT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其他文献
BP180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扁平苔藓样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BP180胞外区含有多个自身抗体反应的位点,目前研究显示,BP180上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靶位呈现出异质性,并且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也与靶位异质性有关,然而异质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的通过热分离方法制备人表皮侧蛋白,评价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热分离健康人皮肤制备人表皮侧抗原,以此为底物,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的22例BP患者及25例非BP对照血清行Western印迹检测,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血清行BP180 NC16A ELISA检测。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目的分析比较BP180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神经系统疾病(N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BP与ND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BP患者和神经科住院N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BP患者、ND患者、BP + ND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外周血,ELISA法测定各组BP180抗体数值。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
期刊
脱发是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尽管一些毛发疾病并不依赖病理检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许多新型无创毛发及头皮检测仪器,如皮肤镜、毛发扫描仪、皮肤CT等,它们在毛发疾病的诊疗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但病理检查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考虑到毛发疾病的特殊性,毛发病理不同于普通的皮肤病理,其主要表现在头皮活检时的取材部位、活检方式、切片方式、读片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头皮病理活检如何在脱发疾病中的诊疗中发挥作用作一综
目的观察淋巴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例常规治疗无效或伴有多脏器功能受损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寻常型天疱疮、类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采用淋巴血浆置换治疗,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例患者淋巴血浆置换治疗1次后症状即显著改善,最终痊愈。1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
荨麻疹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上较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本指南结合近年国内外荨麻疹研究的新进展,在2014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汉族人群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更新和细致说明,有望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期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屏障。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同时其细胞因子的组成与健康人不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发现的许多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角化过程。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相关细胞因子的最新进展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利于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人工智能被称为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和工程,为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互联网技术等的进步,人工智能逐渐形成认知计算、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三个主要分支。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医学机器人、药物研发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皮肤病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及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方面的优势,使得人工智能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成为当今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皮肤科领域的适用范围,如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