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立自信“笛”造辉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展语文教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事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竖笛演奏及其他音乐,注重铺垫导入,创设情境,趣解文本,拓展积累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竖笛;运用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表述音乐。而语文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学科,它诠释着人的思想、情感、心灵,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协调的音乐内容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而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简单易学,更适用于语文教学诸环节,促进语文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
  一、 音乐铺垫,激趣导入
  新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进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学习《幸福在哪里》一文,先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让学生初步对幸福加以理解。学习《长江之歌》,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歌曲,让学生感悟长江恢宏磅礴的气势,有效导入使学生兴趣更浓,思路清晰,并为解读文本进行了有序铺垫。
  二、 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文本的解读,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而把语文的美育淡视,甚至忽视。而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旋律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如果将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相互整合,无异是锦上添花,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字、思想性与人文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让音乐进入语文课堂,让其美蘊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挖掘写作的源泉,放飞想象的翅膀,深化审美的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角度的渗透美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伴有音乐的语文教学中感悟人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恰当使用背景音乐,将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就能够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三峡之秋》一文时,先让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并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中范读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和文本美。
  三、 激发情感,表情达意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作品,用真情去启迪人生,就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营造与其作品相适应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去。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难点,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而作文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而音乐却能唤起想象力,能达到音乐与作文的有机结合。因为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所引起联想,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再因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先让学生回忆感受至深的动人故事,让他们学会做人,懂得感恩。但这乏味的说教孩子们还是无动于衷,无从下笔。我于是让一位同学用竖笛独奏了《妈妈的吻》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在充满深情的音乐感染下,学生的脸上能清晰地展示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与歉疚,甚至可以看到有人的眼睛里已经噙满了泪水。结果这次孩子们写的作文一改“假大空”,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四、 课外拓展,提升素养
  竖笛作为民间乐器,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且方便携带,因此普及性强。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业余生活,真切表达人们心里的“喜怒哀乐”,体现艺术不同凡响的魅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古诗词音乐,以及与各年段课文相配套的歌曲,加以吹奏,从《蜗牛与黄鹂鸟》《小燕子》等儿歌中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多姿;从《歌唱二小放牛郎》《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革命歌曲中体会革命者宽阔博大的胸怀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水调歌头》等流行歌曲中,体会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求吹奏,并吟诵背会,达到文学和音乐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的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把音乐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艺术素养,还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曲芳,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认真地教写作文,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因为写几篇作文就有所提高,只有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有效性;语言;教无定法  谈及语文作文教学,特别是单元作文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调整,对于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而言,依然存在一
摘 要:相比其他实践性或者活动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教学之中。在本篇论文中,主要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出发,了解“读写结合”策略在其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对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后,能够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其中之一,便是
摘要:近些年来,散文阅读题占中考语文科目的分值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散文阅读题的主观性比较强,且答题要求比较多,导致其题型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障学生的得分率,使其中考成绩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学生散文阅读的文本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得分率,避免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散文阅读;文本分析;解题技巧  一、 引言  中考散文阅读题的分值比较大,题型难度高,常常会拉开学生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生活情境;传统文化;思辨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着重于道德品质、健康
摘 要:科学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很难达成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重点在于执教者对学生相关前概念的理解上不到位,转化上不妥当。让“前概念”这座无形的思维冰山遮住了看清科学真相的双眸,挡住了通往科学真理的康庄大道。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掘”“爆破”“重组”“完善”等四大策略,并详细阐明了从“挖掘前概念”到“达成科学概念”
摘 要: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对教学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STEM理念是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部分构成。STEM对于在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基础概念进行工程或课题的设计,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融合以上四大门类的一种教育理念是STEM的核心。本文以《保护鸡蛋》一课为例,详细地论述STEM理念下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实践过程。  关键词:STEM;教学实践;保护鸡蛋  一
摘 要: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微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微课教学;传统课堂语文教学;辅助作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弥补不足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并获得相关知识的必要条件。国家在颁布的《20
摘要:不少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能力跟不上,便采用强制的手段,规定仍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读大量的图书,写大段的作文,并且还生硬地规定读书的方式和写话的要求。这些做法严重扼杀了孩子们阅读与写话的兴趣,对孩子们将来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弊无利。教师和家长都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孩子们阅读与写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写话;兴趣;能力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语文上难以弥补的弱项往往
摘要:围绕“小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这一议题,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本进行比较、验证,建构对小小说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结局较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教学;丰润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对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界定为:“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颠覆了人们对教学认知的理念,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在根本上的转变。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科学化管理以及衡量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响应教学改革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精细化的管理的新要求对教学中德育工作的落实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彻底落实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