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文化为载体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原则和途径.文章首先探究思辨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语言、文化与思辨的关系,论证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实现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其次论证了坚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和坚定文化自信为原则的重要性,并从教学统一、语言文化统一、理论实践统一三个维度来阐述培养跨文化思辨能力的途径,以期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何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面临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文章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推进虚拟仿真赋能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多渠道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和服务平台、
新工科建设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题组通过分析课程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聚焦新工科建设和发展要求,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实习开展模式及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实习进行了思考探索,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工科专业人才.
为了有效助推中国戏曲文化对外传播,质性研究以扎根理论为研究途径和方法,对改革开放后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戏曲的相关报道进行编码、分析和归类,探究近四十年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在中国留学生教育史上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策略,拟寻求中国戏曲文化与留学生语言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借助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哲社骨干教师培训、学术会议和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考察依次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不适应教师学习需求、研修力度偏弱研修效果缺乏可量化的考评体系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落实、力度强化、研修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建设.
“辅线育人”工程是山西工商学院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的特色工作,其深层是育人理念守正创新.在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与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师生的关系将被定义为新型学习共同体.其中,“辅线育人”学员在思政课的教学管理中起着连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挥好这一群体的作用,则会令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更好,进一步打造“金课”.因此,将“辅线育人”工程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根植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需,而且是思政课教育理念的“升级”.
实变函数课程是重要的数学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近代分析论的基础.该课程的理论体系完整,证明过程的构造性和创新性特点鲜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最本质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知识点的特点,将数学思想、数学应用和数学之美等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通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部分教学案例,探讨在实变函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问题.
文章在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积累的课程教学经验,对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再研究,提出了全新的“问题—探究—讨论—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促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以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为依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一系列课程及其组合方式,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其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实践,在分析课程体系改革原则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模块、课程开设时间、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大学英语课程同样承担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责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结合案例讨论了价值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医学院校应在医学生理学这一门重要的医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以期实现医学生理学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