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常委和他们老师们的故事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402771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第29个教师节当天,李克强感言,“教师的工作善莫大焉”。一直以来,“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在新一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身上同样有所体现。
  习近平:博士论文曾被刘美珣要求重新选题
  刘美珣是习近平的博士论文导师。1998至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读了4年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接受采访时,76岁的刘美珣特意强调:“只聊博士论文,只说博士论文的事情,我是会负责任的。”
  严格,是刘美珣在访谈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不是像现在有人说的,对他们就这么走一个过场,不是。”为了说明严厉的程度,刘美珣表示曾劝退过一个每次都带一大帮人和她讨论问题的学生,“我心想我是跟你讨论还是跟你带来的这帮人?”她提到,习近平在跟她谈话时不带秘书。
  习近平就读的这种在职博士与普通博士略有不同。一是入学不需要参加全国考试,“他们是带着已经研究了的成果来读博士的,然后全校组成专家组来考评,通过这个以后才能入学”;二是不需要在课堂上听课,学校会对每门课程进行教学录音,然后寄送给学生。
  出于对学生负责,学校通常会请很多老师授课。刘美珣提到一门叫《社会思潮》的课,从外面请了10位老师来讲。每门课程都要读很多书,每本书都要求写读书报告作为平时考核,最后还要“针对这门课的学习写一篇论文”。
  刘美珣透露,习近平的毕业论文最初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研究》,她觉得题目太大,让习近平重新选题,这才有了《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
  刘美珣还解释了习近平的法学博士与人们通常意义上讲的法学博士的区别:“这个法学不是法律的法学,我们授学位是按大门类来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学大类。”
  李克强:大学期间曾经常到龚祥瑞家中挑灯夜谈
  可能跟自身的经历有关,龚祥瑞在晚年很少谈论得意门生李克强。“我想他是不希望影响到李克强,因为他自己当时被认为是政治上的另类。”龚祥瑞的学生、李克强在北大法学院时的同学姜明安说。
  虽不公开谈论,但在亲近的学生面前,龚祥瑞偶尔也会聊到李克强。“他希望李克强能够上去。我们听了他那么多课,交流了那么多,他的一些信念,自己没有办法实现的,就寄托在我们身上。”姜明安说。
  姜明安珍藏着一张摄于大三时的黑白照片,一群年轻人簇拥着穿黑色中山装、戴黑框眼镜的龚祥瑞。照片右上角题有“师生留念”,时间是1981年。李克强站在后排最右侧的位置。
  2008年5月出版的《北大之精神》一书,收录了已升任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强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师风散记》。书中,李克强回忆了他在北大求学时与一些老师交往的片段。其中就有龚祥瑞。
  那时计算机技术革命初兴,龚祥瑞写了一篇介绍新技术向社会领域侵袭的文章,然后交给李克强进行补充删改。李克强说:“大概是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们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署有龚先生的名字。”
  李克强的文章发表时,龚祥瑞已辞世12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回忆文章,无形中促成了老师遗世之作——龚祥瑞自传《盲人奥里翁》的出版。
  这本书辗转了十几年,姜明安和龚祥瑞的另一名学生陈有西多次联系出版社,都未果。“我觉得如果没有李克强的回忆文章,出版可能要更晚一点。既然李克强都能够讲龚先生,说他受龚先生影响,那出版社出这个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姜明安说。
  当年龚祥瑞位于北京大学中关园202室的家,是他的学生们留下温暖回忆的地方。在仅有6平方米的客厅里,时常能看到耄耋之年的老师与稚气未脱的学生慷慨激昂地讨论着民主与宪政。兴味浓时的深夜,旧疾在身、很少沾酒的龚祥瑞会从柜子中取出白酒,学生则出门买来花生米,大家就着烟酒,挑灯夜谈。酒酣人困之际,老师不拘小节,学生便就地留宿。
  俞正声:戴其萼让自己“终身受益匪浅”
  现任7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俞正声是最早进入大学的。1963年,18岁的俞正声从北京四中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
  几年前,他在接受电视纪录片《哈军工》剧组采访时,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严酷的组织纪律:每天早上起来都要长跑,三千米到五千米,完了之后洗冷水澡。“冬天戴一个毛线帽子,跑下来全部都是白的,都结了霜了。”
  与学生相比,老师也一样辛苦,“我们起床号一吹往外面走的时候,系里戴其萼主任已经站在门口看我们了”。戴其萼曾是哈军工创办人陈赓大将的通讯科长,参加了哈军工的建校工作。
  “那么大年纪,天天看着学员们出来跑步,看着学员们去洗冷水澡,什么话也不多说了,就是提倡大家要有一种能吃苦的精神。”俞正声说,这让他“终身受益匪浅”。
  王岐山:担任副总理后两度拜访张岂之
  王岐山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曾公开提到或拜访过两位老师,一个是就读西北大学时的校长张伯声,另一个是当时的历史系教授张岂之。他起码两次拜访后者。
  86岁的张岂之面容清癯,口音带一点江南软糯的拖腔。谈及王岐山,他印象深刻——两人在王岐山就读西北大学历史系时就已结识。
  1973年,高考早已取消,王岐山这批被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入学时,已有20年教龄的张岂之因被视为“修正主义苗子”,只被允许给考古专业开一门工具课。
  在张岂之记忆里,大学时王岐山爱讲话、坦率、幽默,与同学和老师都相处很好。1977年,他卧病期间,已在陕西博物馆工作的王岐山专门去探望。
  2011年2月,他们在西安也见过面。王岐山到陕西视察,特意约他聊天。地点是陕西宾馆,作陪的还有西北大学的现任书记和校长。
  “见面后我问他,你最近讀什么书?他说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我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他讲了几点,说可以给我们一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张岂之说他当时还没看过这本书,“他讲了以后我再看,觉得他的介绍还是准确的。”
  分别时,王岐山双手搀扶着老师,一路把他送上车。张岂之送给王岐山自己编撰的《中国历史》六卷本和《中国思想学说史》。
  对这名国家领导中为数不多的历史系学生,张岂之充满期待。“现在他抓廉政,最近请了一些历史学家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做廉政文化报告,讲中国历史上的廉政。”张岂之评价说,“看来他没有忘记着眼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张岂之很少主动谈起王岐山,一是学生如今身份特殊,“说多了不合适”;另外,他担心有沽名钓誉之嫌,即使请他评价自己的其他学生,他也保持谨慎,唯恐厚此薄彼。
  让王岐山获得启蒙的还有张伯声。2009年,他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晚宴上的演讲中,提到了他在西北大学时的校长张伯声。
  张伯声是中国地质界的权威,也是地壳构造(中国)五大学派之一的发明人。王岐山知道他的身份后,和几个学生一起去向他请教:“张校长,您怎么就研究出来这么一个了不起的科研成果啊?在全球都能够站住脚,有地位。”
  张伯声告诉他们,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出国坐船的经历:他发现大海里的波浪在涌动时不是直上直下,根据他的力学知识,他认为它们在以最省力的方式运动,于是推断出“大自然地壳的构造,一定是以最省力的方式在运动”。他的“地壳波浪镶嵌学说”也由此而成,并为国际所承认。
  “我当时在学校是学历史的,它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潮流。人类历史的潮流与大自然实际上有一样的属性。……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就是顺潮流而动。”王岐山说,“政治家也好,学者也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顺应这个潮流,我看就能把事情办好。”
其他文献
曾伟祥给自己设置的头衔是工场营运经理,这是他从香港庇护工场学来的叫法,而不是内地通用的“园长”“站长”“主任”。  成立庇护工场刚一年,曾伟祥已经计划好了之后几年的发展方向,27岁的他踌躇满志。“这个领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来做这个领域。其实只要愿意去做,机会很多。”  “庇护工场”,其实是以帮助残障人士进行职业培训,让他们参与简单劳动,并使其能最终融入社会就业为目的的非营利
近日,人们熟悉的“任大炮”任志强又高调了,频繁登上各家杂志的封面,卖力推介新书《野心优雅》(当然,任志强自己是坚决不承认这一点的,他认为自己的书是不用做推广的)。在他这本自传体回忆录里面,他谈了很多,谈了与他关系密切的小潘,也谈到了俞正声、王岐山等中央大领导。任志强说:“只要我认为是对的,我才不管,你爱听不听。”  看上去,他还是那个“大炮”,只是我们对他的感觉已有所不同。像任志强这样短短几年内公
喜姐  这是《宁夏审判志》里记载的一例案子,我在这里给大家转述一下吧。我希望我能尽量转述得简明直接一些。  事情发生在光绪十年(1830年),发生地宁夏中卫县。  说是有名李戎者,年四十岁,本分勤兢,承继祖业,以卖糖瓜度日。妻李田氏,三十八岁,虽系女流,却是一家之主。夫妇二人生有一女,名喜姐,嫁与本县东门刘田氏之子刘双生为妻。小两口关系还好。只是婆婆刘田氏嫌喜姐茶饭一般,针线也不怎么样,比如买了布
时隔5年,女友的大学恋人不远千里来看她。我们设想了许多浪漫的偷情细节,结果却只是一顿平淡的怀旧晚餐。“他赶火车坐汽车,就为了跟我吃顿饭?这男人也太不精明了。”男人色心大发时,女人骂他们猪狗不如;男人一旦正人君子起来,女人又有些小小的失落。  另外一群男人喜欢出入KTV引吭高歌,拉着陪唱小姐的手,深情处眼含热泪,仿佛手心里的那只小手不是千万人可得,单单归他一人,此情不渝,连小姐都被感动了。然而要亲亲
很多人一想到“致富”,就直接往VC、IPO的路子上“空想”了,想了半天,最后两手一摊,又恨起自己的一穷二白了。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连大爷大妈都能赚到钱,年轻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上海的周阿姨私房菜  作为活跃于浦东CBD (中央商务区)中的民间O2O大军一员,周阿姨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周阿姨原本是个裁缝高手,一次偶然的机会,留了一个“大户”在家吃了顿饭,谁知这位大户甚是喜欢,于是索性让她
北京邮电大学三名学生合作经营微信公共号“微果吧”,通过微信在同学中卖水果。9月9日上线至今,“微果吧”已吸引了1200余名客户。  8月,北邮人论坛上出现一则抱怨校内水果店的水果“价格高、质量差”的帖子,近一个月时间内“被顶了8500层楼”。热帖也引起了通信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杨畅的注意,他萌生了通过微信帮同学们买水果的想法。  大二时在学校的创业工作坊,杨畅认识了工业设计专业的张皓,两人曾合伙管理人
在共和国送出的国礼中,还不少是“活口”。其中最受外国欢迎的是国宝大熊猫,它便曾被当作国礼,送给多个国家。  西方外交家称之为中国的“熊猫外交”。有外媒评价:“当北京决定将熊猫送往一个国家时,这往往被解读为是北京给予这个国家的一种荣誉。”  共和国第一只熊猫是送给苏联的,以后“熊猫外交”,成为共和国最有面子的一种外交手段,也是最大的一份国礼。  尼克松想着法子“要”熊猫  美国也曾获赠大熊猫。据前外
1  他抱着一只陶罐出现在众人面前。  无疑,这样的出场可以有多种解读,不过,我们的审美早已养成习惯,而习惯是不假思索的,是懒惰的。在过往的经验里,他最好是个细腰的女子,如此,那只陶罐的曲线便会被婀娜衬托得活色生香,就像那幅著名的油画——《抱陶罐的少女》。可他是个中年男人,他腆着明显的啤酒肚,这才是现实生活。当然,这样的生活也是审美的一部分,甚至是最真实、最重要的一部分,美在无意中被隐藏,但不该被
2013,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火热。但往年的兵家必争之地——贺岁档似乎却集体遭遇了“缩水”。  在今年11月29日至12月31日这个贺岁档开场月里,总上映片量只有18部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5部;单片投资最高的《扫毒》成本为1.2亿,在去年《一九四二》面前连土豪都算不上;古装武侠片难觅踪影,只剩《四大名捕2》一棵独苗;张艺谋、徐克、陈凯歌们都失踪了,冯小刚看着围在身边的宁浩、陈木胜,高处不胜寒;周迅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国现总统奥巴马作为民主党唯一的候选人将和共和党刚刚杀出的候选人罗姆尼决一死战。大战当前,奥巴马言行举止格外“小心”,因为一举一动都牵动大选的神經。  可恰恰在这个时候,《华盛顿邮报》记者戴维·马拉尼斯将于今年6月推出一本新的奥巴马传记。其中将详细披露奥巴马年轻时代的罗曼史,并将首次公开了奥巴马前女友的日记以及奥巴马写给前女友的情书。  传记着重展现旧情人眼中的奥巴马形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