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青藏高原上的寻找青藏高原上的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格里拉”一词,源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述了一个隐藏在青藏高原的山谷,那里有着神奇的雪山、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仿若世外桃源。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一片广袤的高寒荒芜之地。
  最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距今4700万年的化石植物群,表明那里曾经生长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堪称远古的“香格里拉”。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开展野外化石发掘(供图/苏涛)

在“世界屋脊”探索高原的前世今生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生物化石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青藏高原波澜壮阔的地质变迁。青藏高原的化石众多,但是由于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在高原开展野外科学考察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地区。
  从1949年至今,中国组织了两次大型的青藏高原科考。其中,第一次科考始于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科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考过程中相继发现多个化石植物群。
  随着研究手段的提升和新化石点的发现,对青藏高原开展更加全面、深入的古生物科考就显得十分必要。
  第二次科考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组建,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上找寻动植物化石,探索高原的前世今生。

走进蒋浪化石点


  从西藏拉萨驱车一路向北,过了纳木错湖再往西,一天的车程便来到了班戈县普保镇。距离普保镇北面约30千米,便是科考队开展野外工作的化石点——蒋浪。
  蒋浪海拔4850米。由于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从印度洋来的大部分水汽,因此青藏高原中部极为干旱,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点地梅(一种报春花科植物)分布广泛,它们紧缩为团,形成垫状植物,彰显了这里的环境与众不同。藏波罗花(一种紫葳科矮小宿根草本植物)也很常见,这是青藏高原中部花朵最大、颜色极其鲜艳的植物,这些散落在草甸的粉红色花儿远比叶片更为显眼,仿佛一个个小喇叭,宣告着高原草甸盛装的到来。
  放眼望去,蒋浪附近是一望无际的草甸,低矮的山峦跌宕起伏,一条近乎干涸的小河向东缓缓淌入班戈湖,小河边凝结着白色的盐碱,足以证明这里的干旱程度。青藏高原中部是没有树的,甚至连低矮的灌木也难觅踪影,偶尔能见到开着黄花的木本植物金露梅,植株却不超过20厘米。科考队就是在这样的高寒环境中,发现了一个与现在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的新生代化石植物群——蒋浪植物群。

植物化石新发现


  野外化石发掘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个打开的石头里面会藏着什么,带来怎样的惊喜!随着一块块植物化石的发现,科考队不断收获着惊喜。
  化石发掘过程中,一块带着两个长“翅膀”的果实被敲了出来,乍一看,像极了龙脑香科植物的果实。龙脑香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带着“翅膀”的果实有利于通过风来传播。
  云南西双版纳有成片的热带雨林,里面最高的树就是龙脑香科的望天树,高达70余米。但是科考队员经过仔细对比后发现,这块化石和龙脑香科果实的形态存在明显区别。查阅资料才知道,这类化石在北美洲和欧洲相近时代的地层里也有,而且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兔耳果。由于化石形态独特,兔耳果还不能归入现生的任何一个植物类群,但是从化石点的分布可以看出,兔耳果是在北美洲起源,一支传播到了青藏高原,另一支传播到了欧洲。
  另一个有趣的植物化石类群是苦木科的臭椿,这类植物有着长椭圆形的扁平翅果,常常作为公园或马路边的绿化树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可以长到温带地区。
  最早的臭椿化石是在印度晚白垩纪的地层中发现的。正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臭椿随之扩散到了青藏高原,再逐步传播到了欧洲和北美洲。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在地质时期对植物的传播起了关键性作用。
  此外,科考队还发现了全球最早的萝藦亚科种子化石、亚洲最早的榆科椿榆属果实化石,以及鼠李科翼核果属和莲叶桐科青藤属果实化石等。正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抬升造成了气候的剧烈变化,如今这些植物类群在青藏高原中部已经不复存在。

曾经的“香格里拉”


  随着发掘工作和植物化石鉴定的不断推进,目前科考队已经在蒋浪发现了70多个形态种,这些植物类群现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这是迄今在青藏高原发现的物种最丰富的化石植物群。除了植物化石,科考队员还找到了大量的昆虫和鱼化石,甚至还有羽毛化石。
  科考队员进一步利用植物化石组合推算出古气候。当时青藏高原中部存在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均温约为19摄氏度,而现在的年均温不足零摄氏度。结合模型模拟表明,高原中部在距今约4700万年前,存在着一个海拔约1500米的东西向低地,南北两侧分别是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的中央低地由于印度板块的北向挤压和山脉的剥蚀填充,到了距今约2000万年前,才逐渐形成现在的高原。随着青藏高原在地质时期的沧桑巨变,生物面貌也随之被彻底改变。   蒋浪化石点只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小小的地方,也仅仅记录了高原形成过程的一个瞬间。通过不同地质时期和地点的生物群研究,科考队逐渐拼接出青藏高原上各种生物的兴衰过往。青藏高原的沉积地层分布广泛,就像一页页记载着高原前世今生的“天书”,而化石正是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文字,等待着好奇的人们去发现和解读。

知识链接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或者沉积物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通常是经过水的搬运作用,随河流或湖泊中的泥沙沉积、埋藏,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逐渐形成的。每块化石和人类一样,都有自己的年龄,而它们的年龄往往跨越了数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人类生命的极限。因此,化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认知自我、见证生命演化的珍贵礼物。

产自蒋浪的西藏兔耳果(左)和产自北美洲西部绿河组的湖滨兔耳果(右)(供图/苏涛)

其他文献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高发,是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患儿家长应认真对待小儿腹泻。  病因  非感染因素:喂养不当、过敏、气候等物理因素刺激。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等。  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黏
炎炎夏日,皮肤需要防晒,娇嫩脆弱的眼睛更需要防晒,以防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人眼可以感知的光为可见光,其中紫光波长最短,波长在10~400纳米。紫外线对于眼睛傷害极大。比如沙滩边短时间接触大量紫外线会造成电光性眼炎,长期接触紫外线会造成白内障、翼状胬肉、黄斑病变、眼睑皮肤癌等。但因紫外线不可见,故常常被人们忽视。  除了伞、帽子等可以遮阳外,太阳镜是对抗紫外线最佳的武器。太阳镜既可以防止紫外线照射,又
几年前,李先生因为活动时胸闷而到医院就诊,做了心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存在狭窄,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进行植入支架等介入和手术治疗,医生嘱咐他必须规范服药。除了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之外,医生还给他开了硝酸甘油,并告诉他,可在胸闷、胸痛发作时舌下含服。一次晨练,李先生遇到一位老友,老友对他说硝酸甘油是西药,不良反应大,不如换成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李先生有些困惑,自己该不该换药呢?  硝酸甘油:缓解心
我们是外企,大家都要有英文名。  我最喜欢水晶了,你们叫我克莉斯多吧!  我对绿色的东西有偏好,我叫格林。  那我就叫塞勒瑞吧!
我姥姥今年83岁了,体重还不到40千克。每到饭点,姥姥都有自己的理由不好好吃饭,诸如“吃太多会得高血脂”“没有胃口”“胃不舒服”“高血压头晕”“菜太咸”等。劝姥姥多吃一点,成了我们家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当然,这些理由并不完全是姥姥无中生有。相信有许多老年朋友和我姥姥一样,不仅吃得少,甚至以“瘦”为“寿”,觉得体重轻一点反倒是健康的表现。有的老年朋友保持着年轻时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到了晚年更加“
自1973年世界首例可膨胀性海绵体植入手术诞生,人工海绵体植入术(又称海绵体假体植入术或阴茎假体植入术)已经有超过40年的应用时间。目前广泛使用的海绵体假体,其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足够的硬度、柔软性、伸屈性和隐蔽性。随着人工海绵体植入手术不断开展,医生的手术操作技巧不断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施行这种手术。在美国,一年大概有超过3万名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人
味蕾是有记忆的,而且是永恒的。当家乡的朋友不远万里带来青皮茄子时,深藏于味蕾深处的眷恋瞬间被激活了,而所有熟悉的记忆又重新奔涌过来。  青皮茄子是江海平原的一种特产,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种植。春天播种、育苗、栽种,初夏开出紫色的茄花,盛夏时节成熟了,一条条青绿色的细长的茄子隐藏在密密的茄叶间,它比紫皮茄子来得秀气,口感也比紫皮茄子要嫩。在当年,物资比较匮乏,农家餐桌上的菜都是以自
青春期——补微量元素 青春期,女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身高、体重变化较为明显,是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阶段,女孩子迎来了月经,预示着铁的流失。因此,这一阶段女孩子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增加。  备孕期——补叶酸、碘等营养素 备孕期,女性是全家关注的重点。备孕期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受精卵的質量。因此,备孕期间要重点关注叶酸、碘等营养素的摄入。  更年期——补钙 更年期,雌激素减少导致女性的生理和心
取防风10~15克,葱白2根,粳米50~100克。将防风洗净入锅,熬煮数分钟,将药液过滤后备用。把粳米淘洗干净后入锅,加人适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在粥内加入防风药液,放入洗净切碎的葱白,文火稍煮后即可调味食用。  防风性辛、味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通阳散寒、益气和胃之功,葱白具有清热祛痰、抗菌、抗病毒的功效。防風同葱白煮粥服食,可用于外感风寒、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之轻症。
坚果可作为零食,也可入菜,切碎吃和整粒吃也各有利弊,因人而异。对消化不良的人來说,坚果打碎吃或磨成酱吃比较好;但对血糖、血脂较高的人来说,坚果整粒吃对控制血糖、提高饱腹感更有益处。  坚果入菜,可做坚果豆浆、炒菜、凉拌菜。做凉拌菜时将坚果直接撒在菜里就好。炒菜时则要晚一点加入,坚果中所含脂肪酸耐热性很差,煎炸之后会丧失保健作用。所以,在菜肴快熟的时候把坚果加进去,一起翻匀就可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