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念,对各阶段教学均提出更高要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属于语言类学科,语文学习使人充实、给人智慧,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神话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神话文本占有一定比重,其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文章围绕神话文本内容、特点等,结合小学生学习、性格特点,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育教学;教学策略;全面发展
  神话故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且语言独到优美,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神话文本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教师需更为重视神话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神话文本的精彩[1]。但纵观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现状,教师多采取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知识理解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观学习和理解神话故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神话文本究竟该如何落实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充满着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喜爱神话故事,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一优势,放大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好奇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神话文本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其所积累的学习经验较少,仍处于初步探索语言的阶段,加上学生在神话文本学习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神话文本时,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神话文本教学应当尊重文本的神话文体特点,呈现出神话故事的独特审美价值,让学生沉浸于神话故事中。情境创设可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神话文本学习中,促使学生学习和理解神话故事,体会到神话文本学习的乐趣。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内容上看,该神话故事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特别是故事中所提到的“身化万物”“开天辟地”和“顶天立地”等词语,均隐含着劳动创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我在课前让学生以查阅资料、翻阅书本等方式,搜集有关《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资料,对这一神话故事建立起初步了解。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认真体会,促使学生沉浸于神话故事背景中,创设出故事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让学生阅读故事,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意境,促使学生体会到“身化万物”的神奇,并体会到盘古倒下后所发生的各种变化。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让学生漫游在神话故事中,以“神话之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自然贴近神话故事,自然与神话故事亲近,让学生体会到远古神话的奇迹,进而提高神话文本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想象,丰富语言
  神话故事是想象力的产物,即便每一个神话均充满着幻想和夸张,但它与现实仍然具有一定联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视角,以往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陈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自由交流和表述想法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需为学生搭建起幻想与现实的想象桥梁,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而领略到神话故事的风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于问题的好奇心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敢于质疑,在此过程中,教师再给予一定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神话故事所表达的内涵。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前就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最早记载这一神话的《山海经》,查阅有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再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夸父追赶太阳,预示着其在追赶什么?”在一系列问题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学生统一得出结论:夸父追赶太阳,实际上是追求内心的梦想。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你们认为夸父追日,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呢?”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夸父追日》的视频,让学生将自身想象与视频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验证想象,丰富学生知识面。最后,我再组织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明白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以促使学生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品析词句,积累语言
  相对于小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和文言文等知识内容,神话故事的语言更为生动和形象,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进行品味、阅读,可体会到语言的意蕴和情境,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对于语言来说,其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教师在神话文本的教学中,应当抓住语言发散性特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等发散自身思维,通过丰富想象,提升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同时,通过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学习的方式和内容[2]。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女娲补天》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描寫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阅读、诵读等,画出代表女娲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模仿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这时学生并未表达出女娲找五彩石的心情,我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析词句:“你们觉得女娲找五彩石时,应当是何种心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体会到词句所表达的意境,进而声情并茂地表达出女娲的焦急和疲惫。之后我再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找啊找啊”这一词语,让学生感受这一句中体现出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够抓住动词,体会到女娲为补天寻找五彩石的坚持和艰辛,感受到神话故事的曲折和神奇。在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积累语言,增长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领略到神话故事的表达方式。   四、补充故事,歌颂精神
  在小学語文统编本教材中,即便已收录了多篇神话故事作为知识内容,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神话知识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就可适当补充课外资料,通过介绍故事背景、故事延伸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了解人物想法。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搭建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平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读写合一”。此外,在神话故事中,常常存在诸多“空白”,也就是文章留白,目的是激发阅读者的想象,让阅读者以自身想法进行“填写”。因此,教师在神话文本教学中,不可仅重视口语表达、含义解构等,还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由于表达的需要,神话故事的最后一句常出现内容省略的情况,部分神话故事中还可能出现令人遐想的表达,这是值得学生推敲的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补充神话故事内容,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内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明确中心思想。学生通过课文可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宙斯为什么不阻止赫拉克勒斯解救普罗米修斯?”“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折磨,真的结束了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补充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后续故事,如“普罗米修斯终身戴着镶有高加索山石的铁环”等,让学生阅读后续故事,并自由表达想法。最后,我再组织学生总结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无数英雄为了人类的发展,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并引导学生阅读和补充故事,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产生更深感悟,进而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无论是对神灵主宰的敬畏,还是对英雄救世的颂扬,均体现出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和生存智慧。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智慧与语言感觉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语言感悟,唤醒学生的语言悟性和灵性。在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中,教师需着力挖掘神话文本的魅力,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激发想象等,让学生在体会神话故事内涵的同时,张扬神话文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洞察语言之妙,品析词句,进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促使神话文本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昱.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四读”课堂教学模式—以《女娲补天》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4-265.
  [2]卢瑾瑾.师生合作,在神话中共品璀璨辉煌的古代文化—以《盘古开天地》为例解析语文课堂神话教学[J].华夏教师,2016(12):34-35.
其他文献
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会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性作用。而听说读写也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语文这门学科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基础,分析美剧中《杀死伊芙(Killing Eve)》中薇拉内尔(Villanelle)和伊芙(Eve)这两个典型女性人物的性格成因和自性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办学价值的源流。我们应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放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位置。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动力体系中,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的指导下,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为基础,提出了情境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新时代的高中化学学习模式,并结合典型课例对其进行了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建构主义;人本主义;高中化学;学习模式  【基金项目】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抚州区域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校本课程中核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新课改得到了不断推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新课程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限制的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本文将对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当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积极实施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要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生活于数学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数学,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
培生(Pearson)是在英美两国上市,拥有超过175年历史全球领先的教育集团,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2500多名员工,为全球学习者、教育机构、雇主和政府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提供内容、测评及数字化服务。世界各地每天有数以百万的教师与学习者在使用培生的产品和服务。培生集团致力于帮助学习者获得提升就业能力的技能,以便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2019年,培生集团的营业额达到了38.69亿英镑。
卢燕琴这个名字很普通,乡村教师这个身份也很平常。但是对小辛庄的许多村民来说,这个名字颇具令人心安的魔力,孩子交给她——放心。教书对卢燕琴也有种魔力,他们的相遇似乎不可避免。30年,教书育人已经成为了卢燕琴的生活方式,是她及无数个她这样的人支撑着中国的底层基础教育。“勺水有曲处,片石有深处”,乡村亦有“大先生”。  请回答,1990  1990年,一个崭新的年代开始,《亚洲雄风》正唱响街头。对卢燕琴
让新技术手段不断反馈教育本身是世界教育界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事情,虚拟仿真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科研实验室,进入高校课程教育。目前大多数虚拟仿真技术主要面向代替实际实验操作,力图减小实验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虚拟仿真的技术特点、应用背景和前景,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微电子类课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深入理解不可见的物理参数,有着重要的支持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