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姿勃发 王者气象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秦汉时代,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财力的相对集中,为雕塑艺术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将雕塑艺术视作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其中陶俑也有着辉煌的成就。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所见的一系列出土实物,将着重介绍秦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同时强调秦汉陶俑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关键词陶 俑秦俑艺术汉俑艺术
  俑,是中国古代用来作为殉葬的一种造型奇特的器物。而所谓的陶俑,则专指代替人殉、禽兽殉的泥俑。这些陶俑,与其它的艺术品相比有着不同的社会意义,它们反映出了在一定社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成就,反映出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等。
  一、秦俑艺术
  众所周知,秦代的陶俑艺术,以陕西省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最为壮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在之前的西北行中,笔者有幸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共有三个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的陶马、陶俑。兵马俑每一个坑的平面布局都不相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规模最大的一号坑。根据秦始皇陵博物馆内的介绍,它东西长230米,宽约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发掘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近2000件,木质战车20辆。估计一号坑里埋藏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战车约50多辆。兵马俑一号坑所再现的是秦朝军队宏伟的作战方阵,是秦代军队的真实写照。坑中数量众多的兵马俑有着严谨的布局,一律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壮观的军队场面,再现了秦国兵强马壮、勇猛善战的雄伟阵容。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可以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写实风格的代表。其中的秦俑、陶马、战车均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的,形体近于真人真马。但是秦兵马俑的写实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职阶层,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秦俑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了不同的个性,“有的凝神深思,有的昂首眺望,有的怒目雄视,有的面带笑容”。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朝军队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对陶马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炼概括的塑造手法便将一匹匹战马刻画得形象生动。除了马头的塑造较为细腻多变化以外,四肢与胸部都用大写意的夸张手法,棱角分明,肌腱隆凸,臀部浑圆,腰部微凹,显得强健有力。没有过多复杂的线条,流畅并富有韵律感,让人感觉到如真马再现。
  另外,兵马俑的本来面目其实是彩绘的。很难想象坑中灰头土脸的秦俑其实是彩色的,由于经过火烧和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样子,但是所幸仍有一部分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这些颜色的种类有红、绿、白、黑、黄等多种,可以想象俑坑初建成时,绚丽多彩的陶俑整齐的站立场面是何等辉煌和壮观。这种绘塑结合的艺术技巧,成为雕塑技法的补充手段,是秦俑丰富艺术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将写实主义的艺术得到了充分表现,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也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
  二、汉俑艺术
  古代官僚、贵族和巨富及帝王都信奉“事死如事生”的信条,对死后的葬礼非常讲究。汉代是一个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在陪葬的明器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如果说秦俑的出现把中国古代雕塑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汉俑的出现就是中国雕塑大放光彩的高峰期。
  汉代人把对天国的冥想,对灵魂的超生,对现实的理解转化为对艺术的追求,借陶俑而望人生。从出土的陶俑来看,汉俑继承了秦代威严划一的风格,在塑造时注重总的精神面貌,整体感强,取大的气势,表现手法以象征和夸张为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汉承秦制,并且融合创新。是说汉代的随葬品中含有秦的文化特征,但已无法维持秦时的风貌,西汉帝陵和陵园虽然发现了大批的陶俑,数量尽管未减,但是汉俑形体的尺寸大为缩小,笔者在陕西汉阳陵博物馆所见到的出土汉俑只有60公分左右的高度,形体大小与秦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在个体的塑造方面,汉俑的艺术性又有较大的提高。其造型优美,姿态更加生动传神,极富动感。因为没有刻意求工,汉俑的风格也更加自由挥洒,选材更加生动活泼,因此更加富有生活情趣和浓郁的时代特征。
  迄今为止,在全国各地所出土的汉代陶俑,题材非常丰富,造型各不相同,包括有各种侍女、侍从俑、伎乐俑、歌舞俑、说唱俑、百戏俑等等。这些陶俑有的是单个的出现,有的是以组合式的形态来表现,看上去既古拙有趣又深厚自然,为我们充分展现出了两汉时期的社会风俗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百态。
  另外附带提及的是在汉代陶俑出土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陶塑动物俑,如陶牛、陶鸡、陶狗、陶猪等,还有一些陶井、陶谷仓、陶塑楼阁、水台等,这些都和当时汉代社会厚葬之风盛行以及“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为我们真实再现了死者生前的生活场景。
  汉代的陶俑,内容丰富多样,艺术上精美传神,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品。艺术的事实告诉我们,汉代的陶俑艺术,不求精确的、完全的模仿,而是追求整体的气氛,追求人像的性格特征和勃勃生机。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三、秦汉陶俑艺术
  秦汉陶塑艺术,在我国陶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新的境界。秦汉陶俑作为陶塑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同样在我国的艺术史上有着其重要意义。
  俑,作为人殉的代用品,是丧葬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商代,有残酷的殉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种用真人殉葬的风气有所下降,到秦时用真人殉葬就很少有了,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人性意识的觉醒,使得这种残酷的制度得到了改变。
  当我们仔细看过秦兵马俑之后,会发现毕竟还是改变的初期,所有的陶俑还全部都是真人大小,这种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归结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去理解。众所周知,秦始皇的个人作用在历史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完成了六国统一的局面之后,又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在他的影响下,秦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替代物,而是倾注了生命活力。它们像活人一样,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为秦始皇效力。所以庞大庄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俑艺术的现实主义,不仅仅具有艺术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而到汉代,随着人性意识的提高,这时用来象征性殉葬的陶俑,有了新的面貌,形体开始一改秦时的真实比例,变得小巧精炼。这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很大关系,在汉初,从社会时局来看,连年战争,不允许劳民伤财,经济条件决定只能做小的,再者其统治者提倡节俭,但当时厚葬之风盛行,因此陶俑的制作一改过去的风格。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陶俑艺术的风格也趋向浑厚豪放。
  不管是秦代陶俑艺术的写实主义,还是汉代陶俑艺术的象征手法,都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其艺术格调是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和经济相适应的,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形象的反映,是后人用来研究历史的重要形象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中国陶瓷》 冯先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3、《美学原理》 杨辛 甘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二十五史?汉书》 李史峰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5、《中国陶瓷美术史》 熊寥 紫禁城出版社 1993
  6、《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7、《美学三书》 李泽厚 商务印书馆 2006
  8、《中国陶瓷史》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 文物出版社 2004
  9、《从墓葬出土陶器的变化看商周两汉时期丧葬文化的演变》刘兰华 《景德镇陶瓷》1994年第4卷第1期
其他文献
近日,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市文联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主办的,旨在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时代经典,推动当代美术大发展,大繁荣的“玉免迎春”2012美展上,我市著名陶艺家吴小华、江西省高级技师李翠云在继承传统半刀泥工艺基础上创新创作的青花和粉彩虾瓷板,亮相美展并获好评,夺得了该展银奖。  这是他们在去年获得2011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1
期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性格、性格的拓展产生了与此相关的文化,文化的氛围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了思维境界,思维境界又最终回到了所处的地理环境。一个地方的精神特质是地方文化最核心、最深层的内容。当我第一次听到醴陵民歌--《思情鬼歌》,就被它的诡谲、神秘深深的吸引,于是对醴陵无限向往。  初冬时节,阳光暖暖地洒落在房屋和树木上,醴陵沉静在一片静谧和祥瑞里。其时,我应新世纪艺
期刊
近日,在江西省第二届“御窑杯”陶瓷艺术大奖赛上,我市著名陶艺家吴小华,江西省高级技师李翠云创作的青花半刀泥《有虾则灵》瓷板再次夺得大赛金奖。  该作品是他继2011年获首届“御窑杯”大赛金奖和“2012玉免迎春全省美展”银奖后再次夺魁。  这次获奖作品采取传统半刀泥雕刻和青花工艺相结合技法,展现的是一群自由自在的虾在水中欢快嬉戏景象。作品以水墨味入画,构图讲究,画面有开有合疏密有致,别有一番情趣。
期刊
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工笔是指用工整的笔法,精心勾勒,注重细部的描绘,以达到其形似;而写意则是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以求得其神似。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一直在形似还是神似这一问题上探索。  形似,最忌的是过实,过实则腻、僵、呆、板。形似,只要有工整细致的一面就可以了,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照片似的真实感,以为一丝不苟,毫厘不爽才是形似,这是不对的。形似尤其
期刊
为庆祝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体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展现城市、星球、人类同生存共和谐的环境。世博会主题馆是每位到世博会场参观的国家元首及要员必去的地方,设有专用的Vip接待室。为了突出贵宾区的中国元素,早在开馆前,工作人员就开始评选符合展出要求的陶瓷作品。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元首和贵宾见证精妙绝伦的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我用了几年时间创作了三十多件作品参加竞选,经过世博会主题馆
期刊
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有时候就用笔把他们画下来,后来就走上了艺术陶瓷绘画这条道路。喜绘雄鸡花鸟等,继承了中国古代写意画的优良传统,注重借花鸟传情达意,笔力遒劲、墨色饱满,画风刚健、质朴,个性独特,意境幽深,显示了较高的审美品位。   一、陶瓷绘画的审美价值取向  绘画艺术是美的结晶,是画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这就使得绘画的艺术价值不能不与生产主体的审美
期刊
古语有云“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由此可见,在古代,文字与图画同样都是作为记事工具,因而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而分别以图画和文字为基础演变而成的绘画与书法艺术就必定也是相同的起源了。  除了起源,书法和图画在表现形式与笔墨运用上也具有一样的特性。陶瓷绘画中的造型语言正是书法中的用笔方式,若没有书法的用笔方式,则陶瓷绘画便很难称之为画了。所以,陶瓷绘画本身就具有很强烈的书法韵味,而画
期刊
在缤纷绚烂的色彩中,蓝色,是一种特别让人钟情喜爱、让人沉思冥想的色彩。俄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曾有过这样精彩的定义:蓝色是一种诱惑大脑思维的色彩,一种可闻可听的色彩,它比红色更妖艳,比绿色更飘逸,比黄色更神秘,比紫色更俏丽,比黑色更典雅。我十分欣赏和折服这段文字,没有比之更好的美誉了。是的,蓝色,它是那样的广袤深邃、宁静和谐和高贵典雅;它更接近于自然和宇宙,更接近于天空和大海,更接近于冥想和梦
期刊
陶瓷既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至今,一直是陶瓷艺术的语言亦是陶瓷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希冀通过对陶瓷艺术
期刊
摘要  艺术陶瓷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彩,现代粉彩瓷艺创作,结合当代审美情趣,吸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风格,融入西画技艺,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粉彩新作。  关键词  现代粉彩艺 术表现形式  粉彩又被称为“软彩”。以画工细致、立体感强的观赏特色而驰名中外。经过历代陶瓷艺术家和陶瓷艺人的不断开拓创新,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现代粉彩艺术瓷精美秀雅,被人们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受到艺术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