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设情境激励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激励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创设情景 激励 自主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少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问题太弱智”;“问题太无聊”;“问题太难”;“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现在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现在的新信息、新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情境可以刺激人的心灵,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得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H)基于多年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提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把智力看作是一种生物潜能,这种潜能可能被激活,也可能被抑制,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取决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只要用恰当的手段和条件让人接受教育,那么人人都可能成为最优秀的人。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把自己看成“成年”人,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平时化学教学中,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延时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或让同学帮助解决。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个“坎”,问题一般出在第二步:把易溶入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第三步:把方程式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删掉。在课堂上,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将2Na 2HCl=2NaCl H2↑的离子方程式改写为:2H =H2↑。点评时,我采用了角色互换,假设这是其他同学写出的,让其判断是否正确,他快速指出“电荷不守恒”。然后让另外的一名同学指出其错误之处:将Na等同于Na 将它们删掉了!再次给该同学一次机会,让他将正确答案改写在黑板上。这样既让同学们攻克了离子方程式书写这一难关,又保护了该同学的自尊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方法。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问题组,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当学生拥有的观点、事实及体验与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不一致或相抵触时,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急于探究其中的奥秘。例如:初中学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在学钠的性质时,用金属钠来制取铌、钛等稀有金属时,必须在非水溶液中,即熔融状态下进行,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心服口服”呢?在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思考能观察到哪些现象,同学们都能轻松愉快地找到正确答案。乘胜追问:若把钠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写出的方程式是2Na CuSO4=Na2SO4 Cu,非常自信地回答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生成”。接下来让同学们自己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蓝色沉淀越来越多,而他们事先猜想的红色物质直到反应停止也没有出现。同学们脸上自信的笑容没有了,惊讶、疑惑之情无以言表,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趁势点拔,让同学们思考问以下问题组:(1)生成的蓝色沉淀是什么?(2)硫酸铜溶液中都有哪些物质?(3)大量的OH-来自何处?(4)如何检验有OH-生成?同学们重新自主设计探究实验,从实验活动中找到了答案。这样精心设计化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唯有如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持久,才能从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学习化学也就成了一种持久的乐趣,一种幸福的享受、一种自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辛本春毕华林实施以理解为本的中学化学教学[J]
  [2][美]加德纳智力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
  [3]相佃国“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在高三复习课中的运用[J]
其他文献
摘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围绕考试大纲,认真备课。二、紧抓重点,点拨次重点。三、合理安排时间,知识引入与练习并重。四、不要忘记对次重点的点拨,稳拿简单题型的分数。五、选择题注重讲解计算,其余的理论部分让学生通过平时阅读了解。六、重视心理建设,以稳定的心态参加考试。  关键词:教学方式 应用能力 竞争 备课 引入 点拨 分析    一般来说,全
本文采用GC-MS,对蔬菜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量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不但重现性好、回收率高,而且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同分异构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孩子来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而,只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真实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就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这包括真实的内容,写的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真切的感受,写的是自己印象深刻的见闻,自己的所思所感,自己真实的情感状态;真诚的话语,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做到词必己出。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说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是的一种有效教学的方式,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活动,在讨论中让学生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较大的发展。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冲动,我们必须加以及时引导,使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就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讨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