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经验为根,生发数学思维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研组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认识”。在认识了三角形后,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
  在研课过程中,三位执教老师对这道习题的教学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引起了笔者对习题教学的思考。
  【甲教师教学片段】
  师: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
  生:就是说三段长度的总和应该是14厘米。
  生:同时这三段还要满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两条短边之和要大于最长边。
  师:图中给出了一种剪法,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剪法?
  生:还可以剪成6厘米、6厘米和2厘米。
  生:剪成5厘米、5厘米、4厘米。
  生:剪成6厘米、4厘米、4厘米。
  (师一一板书)
  师:大家看看这几种剪法符合要求吗?
  生:三段和都是14厘米,而且两条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所以都是对的。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几种不同的剪法的呢?
  生:我看到图中的三条边是6厘米、5厘米、3厘米,就想到把其中两条边一条增加1厘米、另一条减少1厘米,就得到了6厘米、6厘米、2厘米,再检查一下是符合要求的。
  师: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把原来的三条边调整一下,就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剪法,但调整之后要算一算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大家看看后面的两种剪法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吧。
  ……
  翻开教学参考书,这一道习题练习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剪法促进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关系的思考”。教师通过点拨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把学生的思考点集中到“三段的总和是14厘米”以及“两条短边之和要大于最长边”上来,并对学生“巧妙”“调整”的思考方法进行了交流与总结,似乎达成了练习的目标。但是听课教师普遍感觉,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如何“剪”才能符合要求,并没有从更全面、更根本的角度去理解与思考,这种“调整”的方法仅仅是一种“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如果没有了题目图中的剪法,那么“调整”则无从谈起。如何找到思维的“根”,从而“生发”出不同的剪法,进而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至“思想方法”的层面上?经过备课组的交流与思考,第二位执教老师改进了教法。
  【乙教师教学片段】
  学生交流三种剪法后,教师引导讨论。
  师:怎样才能很完整地把各种剪法都找出来呢?这需要我们有序地思考。
  生:可以先把最长边定下来,然后再定另外两条边。
  师:思路很好,大家看最长边可以是多少?
  生:最长边要比7小,因为最长边如果是7厘米的话,那么另外两条边的和就是14-7=7(厘米)了,两条短边之和等于最长边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师:能比7大吗?
  生:不能,因为最长边如果比7厘米大的话,另两条边的和就会比7小了,两条短边之和小于最长边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那么,最长边只要比7小就行了吗?
  生:也不能太小,如果最长边是4厘米的话。那么三条边的和最多是12厘米,不符合要求了。
  师:所以,最长边只有两种情况?
  生:可以是6厘米,也可以是5厘米。
  师:最长边是6厘米时,另两条边可以是多少?
  生:可以是6厘米、2厘米,也可以是5厘米、3厘米,还可以是4厘米、4厘米。
  师:最长边是5厘米时呢?
  生:另两条边只能是5厘米、4厘米。
  师:通过这样的列举,我们就找出了所有的剪法。你有什么体会?
  生:先按最长边的几种情况分类,再在每一类中按照顺序列举出另外两条边的情况。
  生:我觉得最长边一定要比吸管总长度的一半短才行,但也不太短。
  ……
  在上述片段中,乙教师的一句话“怎样才能很完整地把各种剪法都找出来呢?这需要我们有序地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宽化至全面考虑各种剪法并提升至有序思考的思想层面,引导学生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至最长边上,在对最长边可能性的思考中达到了“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的深刻理解,进而考虑另外两条边的情况,完整地列举出了所有的剪法。整个思维过程充满了数学味,学生对于先分类、再一一列举的有序思考方法有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听课时笔者发现,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相当多的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不高,处于一种被教师牵着走的状态。原因何在?还是没有能够找到思维的“根”,所有的交流与思考都源于教师的一句引导性语言。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则如无本之木,学生的思维无法自然而然地生发开去,教学效果还是大大地打了折扣。第三位教师决定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丙教师教学片段】
  每个学生准备了五根同样长的吸管和一把剪刀。
  师:同学们,你能把每根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生动手操作,并将围出的三角形放在桌上)
  师:有没有同学剪成三段之后,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生:有!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两条短边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最长边了。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剪出的三段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我尽量让三段的长度接近就可以了。
  师:也就是说最长的那一段不能太长。那么最长的一段的长度有没有一个范围呢?
  生:我觉得最长的一段不能超过吸管的一半,因为如果超过了吸管的一半,那么短的两段长度之和就会小于最长一段了。
  生:也不能等于吸管长度的一半,否则两段短的长度之和与最长的一段相等也是不行的,必须要小于吸管长度的一半。
  师: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那么是不是小于吸管的一半就可以了呢?   生:不是。最长的一段也必须超过吸管的三分之一,要不然另两条边中至少有一条边的长度就会超过它了,它就不是最长的了。
  生:而且,如果最长的一段不到总长的三分之一,那么另两条也不到三分之一了,那么三段的总和就不是吸管的长度了。
  师:很好。也就是说最长的一段长度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
  生:吸管总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之间。
  师:对,在这个范围内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最长的一段。先剪好最长一段后,另两段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另两段随便剪开都是可以的。
  生:但是剩下的两段都不能超过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已经作为最长的了。
  师:大家想想看,能有多少种剪法啊?
  生:无数种。
  师出示改编过的习题: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要求三段的长度都是整厘米,那么有几种剪法?
  (生独立思考解答)
  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先确定最长的一段,必须小于14厘米的一半7厘米,也必须大于14厘米的三分之一,14÷3=4……2,那么就应该大于4厘米。所以最长的一段只能是6厘米或5厘米,然后再把另两条短边列举出来。
  师:怎么列举呢?
  生:按照顺序列举就不会漏掉了,最长边是6厘米时,另两边可以是6厘米、2厘米,5厘米、3厘米,4厘米、4厘米三种情况。最长边是5厘米时,另两条边只能是5厘米、4厘米一种情况。
  师:先确定范围,再分类,最后每一类里再有序地列举,这样就能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剪法。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有很多种可能的情况时,用这样的分类列举的方法是非常好的,它可以使我们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可能。
  ……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动手操作将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三角形,由于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五根吸管剪了五次,而且每次剪完后无法再恢复重剪,所以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功和失败的活动经验,在这些鲜活的经验基础上展开讨论与思考,从总结失败的原因到交流成功的体验,学生对于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最长边的范围的讨论中,进而发现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对边长整厘米数的要求,剪的方法可以是无数种的。在活动经验和交流思考的基础上,再出示经过改编的教材习题,这时学生的思维脱离了感性经验,完全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上去进行考虑,从确定范围到分类再到一一列举,最后通过教师点睛式的总结性语言,将学生的思维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自然连贯、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思考】
  教科书中的习题大部分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的,以巩固和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教师在教授习题时,如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以题讲题,不但学习效果较差,还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习题的静态呈现方式,创设必要的数学活动,以数学活动经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炼出习题背后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内涵,提高习题的附加值,从而使得习题教学实现由“双基”目标向“四基”目标的提升。
  (一)积累活动经验,生发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平台。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建立自己对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就应该关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赋予数学活动经验“生长的力量”。
  甲教师和乙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方法往往是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的,而不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引导去获得,这种讲解和引导由于没有在经历中积累、在体验中内化、在反省中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如同无本之木一样毫无生机,显得苍白而又无力。
  而在丙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先不呈现教材上的习题,而是先向所有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将吸管剪开并围成三角形。在经历“剪”和“围”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些活动经验构成了下面教学环节中回忆、联想和直观认识的基础,成为了进一步思考和提升的素材,以此为根,最终可以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考。
  (二)反思数学思考,提炼数学思想
  学生经历了数学活动,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但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粗浅的、浮于表面的,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内省、总结,很可能这部分经验就流失了。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活动经验进行反思提炼,使之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
  丙教师的教学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自然地引入到对最长边的范围的讨论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使得自己积累的经验外显,同时也间接地从别人那里获得了经验,并使其在碰撞中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完善自己的经验体系。在充分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学生对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并从中抽象出含有策略性、模式性成分的思维模式、思维方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提升至思想方法层面上。这时再呈现改编过的教材习题,学生的理性层面思考则变得“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四基目标得到了充分实现。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225800)
其他文献
科技进步引领各个行业的发展,也改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点,传统制造业以大规模生产为出发,将产品分配在加工车间与装配车间进行处理。随着人们物以稀为贵的消费理念增强,学者们为替代不适应当今环境的传统生产方式,在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时、将加工与装配一同处理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以往综合调度在处理机床非占用时间提前相应工序并未考虑该调整对后续工序影响的问题,提出普通机床非占用时间段动态调整的综合调度算
近年来,人们对于个人隐私越加关注,而轨迹数据作为包含用户丰富时空信息的数据,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差分隐私的轨迹保护机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但固定差分隐私的隐私预算,会导致隐私预算的浪费;且设定的隐私预算越小,轨迹保护机制存在数据可用性越差等问题。为减少轨迹保护机制隐私预算浪费和提高轨迹可用性,本文分别从兴趣点和轨迹形状出发进一步优化位置隐私级别算法,以减少隐私预算的浪费,并提高轨迹可用性。本文提
学位
在网络安全攻防领域,越来越多的网络黑客会根据操作系统进程堆的内存管理机制设计堆溢出恶意攻击程序,为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内存取证领域,实现堆信息的提取和堆溢出的检测迫在眉睫。在Windows 10系统中出现了新的堆管理机制——段堆,段堆结构还处于未公开状态并且不同内部版本具有不同的段堆结构,针对段堆的内存管理机制和内存取证研究尚不充分,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段堆的管理机制和内存取证技术。本
学位
随着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到人脸识别技术,例如安防、交通、娱乐、刑侦等等。近年来,许多优秀的人脸识别算法被相继提出,它们在特定环境下具有非常好的识别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人脸图像往往伴随着由墨镜、围巾等饰物或光照不均、拍摄角度等因素引起的局部遮挡,从而导致人脸图像信息缺失,给人脸识别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降低遮挡给人脸识别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
胸腹部放射治疗的精确程度影响着胸腹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由于胸腹部肿瘤的位置随呼吸运动变化,造成正常组织受到照射而产生并发症,以及肿瘤细胞照射不全放疗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采用动态跟踪放疗技术,通过预测肿瘤位置,实现对肿瘤的跟踪,可见,肿瘤位置预测的精确程度是实现动态跟踪放疗的关键技术。传统的预测方法利用历史数据点,建立预测模型,得到未来值,这类方法有效提高了放疗技术的精确程度。然
在当前蓬勃发展的计算机视觉学科中,行人检测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并且行人是视频监控以及车载摄像头拍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目标,行人的安全问题更是社会公共安全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因人员密集导致的事故发生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对街道上的行人进行实时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各种实际场景行人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一直是重点关注的指标。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视频中目标检测的难点,采用了ViBe算法和Fast
频控阵雷达(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由于其独特的距离-角度依赖性,能够减少与距离相关的干扰,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06年美国空军实验室Antonik等人在IEEE雷达会议上首次提出频控阵雷达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Phase Array,PA)每个阵元上采用的是同一载频信号,频控阵列通过阵元之间引入一个相较载频而言非常小的一个频率偏移,能够形成距
【教学片段一】  下面是笔者听到的年经教师执教的教学片段,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认识几分之几”课后“想想做做”的练习。  师:(出示“想想做做7”)上面的括号应该填哪个分数呢?  生:。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 1分米就是10厘米……(生还未说完,就被师打断)  师:哪来的1分米呢?这里的1是1分米吗?  生:这里的1是1米,1米里有10个1分米。(师又匆忙打断)  生:我知道
期刊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利用本身特点,将单行高速数据流转变为多行低速数据流进行传输,为高速数据流传输业务提供了支撑。CO-OFDM技术融合了 OFDM技术,也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系统中会产生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是影响系统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较高的峰值会使信号的功率增加,对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件要求更严格,增加系统实现成本。并且还易导致信号失真,降低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就以降低